“第三大结算货币”稳步前行
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保持远超预期的增长态势。在跨境使用多通道渐趋形成的同时,多元离岸市场体系的形成也越来越明朗。
六成增长超预期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荣灿日前在广州举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高峰论坛上披露,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58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4166亿元,占货物贸易总额的8%,比去年人民币跨境货物贸易结算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仅3月份,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了9%。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倍,其中货物贸易结算1.56万亿元,占货物贸易总额的7%。
自2009年7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参与企业和结算数量均取得较快增长。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扩大至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并适用于境外所有地区的经常项目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已不存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邢毓静在前述论坛上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于企业降低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荣灿说,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等多部门将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稳步推进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并逐步简化规范有关程序。
跨境使用渐趋多通道
邢毓静在列举了中国一系列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国际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后说,人民币跨境使用既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也促进了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并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同时,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也积极有序推进。自2011年1月央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来,当年全国累计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907.2亿元。2011年8月启动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当年累计也达到201.5亿元。今年一季度,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9亿元和470亿元。
邢毓静说,“目前人民币已经形成了使用的‘多通道’。人民币已经进入到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的目标不止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之间彼此使用人民币,更要推进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使用人民币。”
据了解,截至目前,人民币已经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而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的迹象。有人担心中国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放缓跨境结算业务步伐,但人民币跨境使用不只有贸易一个用途,当参与者越多、流动渠道和流动规模不断增长时,升值与否只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考虑因素之一。
人民币离岸业务被看好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超预期发展,最直接的市场影响,就是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了人民币离岸业务的“争夺战”之中。
最新的一次尝试,是4月18日汇丰控股旗下的英国汇丰在伦敦发行20亿元人民币首宗国际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出席广交会论坛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如果人民币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就一定要靠离岸市场的发展,而在为全球交易提供流动性方面,离岸市场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创造的流动性减少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这一两年的发展,香港离岸市场已经渐成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思敏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分别达到5662亿元和479亿元,比2009年底分别增长了8倍和23倍;人民币业务对于香港保持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地位、帮助澳门扩大在葡语地区经贸影响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马骏看来,全球各地争当人民币离岸中心最主要原因是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看好。他认为,香港未来可以成长为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和批发市场;与此同时,新加坡、伦敦等地,也有望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