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I集团:中国企业在拉美要做好沟通课
由于拉美货币市场规模及其实体经济对全球经济敞口较小,拉美不会像东南亚那样成为全球经济危机负效应的“最后承担者”。
沟通要有针对性
中国证券报:请你首先对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拉美地区的投资状况进行一下介绍。
霍尔德:中国企业今年来在拉美投资呈上升趋势。2010年,中国成为拉美第一大投资者,总投资额达到300亿美元;同时成为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企业过去几年在拉美的投资集中于大宗商品、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另外,由于欧美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投资者正在取代传统上在拉美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投资者的地位。如果没有中国,过去几年拉美经济的发展不会这么快。
在中国对拉美投资中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如通过中国国开行支持所进行的投资或中国国企投资;这是中国对拉美第一波投资的特点。现在,也有新型投资主体进入拉美,如私募基金。
此外,中国投资拉美还要面对一些陷阱。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相对还是新手,拉美经济体面临不同程度的腐败、审批流程缓慢等问题,所以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并不易。而拉美也对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投资仍有疑虑,尤其是那些有意进入拉美能源、矿业、农业等被视为国家关键行业产业的中国公司,应对此有足够的意识。
中国证券报:此前有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曾引发劳工问题冲突,该事件影响是否还在?拉美当地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企业可带来什么价值或能从拉美企业学到什么?
霍尔德:总体上,秘鲁的对外投资环境还是比较友好的,但在类似事件发生后,中国企业应积极对外沟通,例如通过媒体,去向当地社区解释自己的立场,维护企业形象。此外,也应和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和政府等各方积极合作解决问题;特别是公司对外的积极沟通工作,不应在事发后进行,而应在日常贯彻。
例如,中国宝钢之前曾有意收购英美资源旗下在巴西的铁矿石资产却最终未能成功。价格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巴西方面不太接受中国国企投资的原因。另外一笔中国企业试图收购英国石油在阿根廷资产的交易,最终由于阿根廷政府对中国国企控制其能源企业的疑虑而最终夭折。所以,中国企业要在并购项目谈判前就要做些功课,事先了解当地政府的态度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货币贬值意味投资将更划算
中国证券报:拉美不同经济体的矿产投资流程不一,中国对此认识差异有何解决方法?霍尔德:从声誉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在一个市场的遭遇很快会传向其他市场。尤其是坏消息的传播更快。所以,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之前,在其他市场之前所遭受的声誉问题很有可能也成为新市场的问题。
拉美曾经历了多个建立地域性经济体或联盟的计划,以对某些共同问题进行规范,但离实现统一市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最重要的原因是,拉美不是欧盟,不同的拉美国家内部还存在竞争,秘鲁、智利、阿根廷在吸引矿产资源方面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国家都有丰富的铁矿石、铜矿和金矿等资源。另一个原因是,尽管拉美经济体大多数都采用欧洲大陆法系,但是每个经济体都有特有的执行规范,这为创造单一市场提出了挑战。
中国证券报:拉美货币近期一直贬值,这意味着危机还是机会?因为有说法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将负效应转向东南亚,而拉美则可能成为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牺牲品。
霍尔德:这并不是一场危机的征兆。巴西政府的货币政策是有意而为的,因为巴西政府认为巴西经济过热,从而采取措施为经济降温。墨西哥兑美元的汇率几乎保持稳定的略微贬值的趋势,这对墨西哥的经济是有益的。我不认为任何拉美国家目前有危机的征兆。
拉美经济目前对全球经济敞口远小于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经济对全球经济敞口。原因是:首先,拉美经济当今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赖于欧美市场;其次。拉美国家的央行持有大量储备。另外,应看到拉美经济体货币市场规模相比其经济总量,占比非常非常小。所以,拉美实体经济规模大大高于资本市场规模。巴西是南美唯一具备成熟资本市场的国家,然而其资本市场规模仍很小。最后一个因素是,拉美国家的外债和GDP之比非常非常低。
对拉美来说,唯一的问题是增长问题,例如中国经济放缓和美国经济复苏对拉美的影响有多大,或欧元危机扩大对拉美可能意味着增长速度放缓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某些拉美货币贬值还意味着投资将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