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运行和政策选择

2008-11-10 00:211039

一、金融危机下的经济运行

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美国和欧洲经济面临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稳中趋降。前三个季度,GDP增长9.9%,工业增加值增长15.2%,消费物价上涨7%,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特别是9月份的物价上涨4.6%,已经低于政府全年的控制目标,其他宏观数据和结构指标升降互见,基本情况还算不错,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出来。这场危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国内外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危机既加剧了经济失衡的风险,又提供了一个千载一遇的机会和一次严重的考验。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更是出色。从2000-2007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10.4%,中国的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25.4%。现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严重失衡,分配不公和社会分裂已经相当尖锐,这种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美国发生的这场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增长方式的危机。

从直接影响来看,由于中国的金融开放相对较晚,中国机构直接持有的次级抵押债券不多,据已经披露的情况不过几百亿美元。

从间接影响来看,需要从金融、经济、制度、理念等多个层面来观察和分析。从金融层面来看,损失至少有两个方面。到今年7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持有两房债券3760亿元,仅此两项合计8949亿美元。现在美国政府为救市大规模注资,已经承诺的达1.4万亿美元(国会通过的救市议案8500亿美元+两房的2000亿美元+AIG的850亿美元+货币市场的500亿美元+流动注入的2000亿美元)。重要的问题在于,今天美国政府救华尔街,明天谁来救美国政府?无奈之举有三,一是大量印刷美钞,二是大量增发债券,三是二者并施。现在,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债券1.5万亿美元,全世界持有的美国准政府债券1万多亿美元,总计2.5万亿美元。且不说新增1.4万亿美元的债券有没有人购买,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大幅度地扩大国债发行,必然意味着债券收益率的下跌,我国上万亿债券的收益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增发美钞,必然造成美元贬值,推动通货膨胀,迫使人民币继续升值,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必然大幅缩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与美国不仅是利益相关者,而且成为后者的人质。因此,那种落井下石,借此狠狠地打美国一巴掌的作法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下策,而在坚持自己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和协调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从实体经济来看,既然美国经济一直靠消费拉动,而消费又依靠借债融资和进口供应。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债务链断裂,借不来钱,消费必然萎缩,进口也会跟着大幅减少;欧共体经济也受重创,比美国还差;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和出口拉动,随着美国的消费萎缩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市场会大大缩小,出口增长会大幅下降,明年有可能降至10%以下,会不会出现负增长也很难说。

由于长期实施鼓励出口的重商主义政策,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出口部门。出口增长的下降必然造成经济增长下滑和失业增加,发生生产过剩。如果明年的经济增长降到9%以下,甚至更低,很多矛盾也可能无法继续掩盖。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人认知和思想理念的影响,人们尚未注意。这一点可能是更根本的。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哲学观或者社会哲学基础,在与经济学相联系的社会哲学观中,形成了两大社会哲学思潮:“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的对立和融合,此消彼长,决定了一次又一次的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这是历史的结论。30年代大危机以前,基本上还处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末期,市场的发展不足,政府的力量也不大,对市场的干预很少。大危机暴露了市场的缺陷,罗斯福总统上台为解决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号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为干预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经济生活的钟摆摆向了干预主义一边,国家干预成为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主流,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一种统制经济。随着经济干预主义的加强,市场机制受到了损害,经济效率明显下降,出现了70年代的滞胀;为了走出滞胀,英国的撒彻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实施了一系列非国有化的措施,芝加哥学派大行其道,经济自由主义又卷土重来,成为经济生活中奉行的基本原则,金融自由化的过度发展就难以避免。现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发达国家又倒向了干预主义。问题不在于美国和欧洲加强了国家干预,而在于它使很多人相信:经济自由主义是不行的,政府干预是有效的;美国的制度是不灵的,中国的制度是最好的;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照着既定的方针走下去就是胜利。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制度上,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起点,处于不同的阶段,自由市场经济也没有完全失败,政府干预也没有完全胜利,美国的经济和金融是市场化和自由化过度,而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是市场化和自由化不足。二者不可等而视之,更不可据以做出非此即彼的结论。

二、如何把握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

虽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有着不小的间接影响,但中国终究处于危机漩涡之外。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危机也许是机遇大于危险。中国面临的风险和潜藏的危机有三,一是随着出口增长下降,有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二是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有可能发生银行危机;三是如果生产增长下降过大,有可能发生社会危机。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失衡的状况比较严重,但经济的基本面还不错;中国的金融虽然还不发达,但基本上还比较稳定;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的潜力还相当巨大;中国政府还掌控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和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调控经济运行方面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具有化解面临风险和危机的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决策层对很多重大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如启动内需,以弥补外需的减少;财政扩张,以增加内需;稳定金融,以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等。这几个方面又是密切相关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到和怎样做好。

启动内需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外需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它是大国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基础。那么,内需启动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人?首先和主要是近年来城市化的人口,包括每年毕业后就业的500万大学生和进城创业和打工的2亿人口。这些人需要在城市安家和生活,子女需要上学,医疗需要保障,其次是吃穿用行。如果他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城市和农村其他人群的消费也就会带动起来,整个市场就会进一步扩大。这是需要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条件配合的。

在经济增长下滑和政府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扩张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问题是如何扩张?减税是收入政策的重要一着,能否下决心在全国全面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能否把个人所得税改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征收?就看政府的决心和魄力了。支出政策更为关键,虽然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如果把投资扩张全部押在一系列大项目上,有可能使已经失衡的经济更加失衡。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一方面很多地方加紧上一些基础设施和钢铁、石化等的大项目,另一方面,从西安市开始,已经有十多个地方采取补贴、减税、增加贷款等多种方式托(房)市,以为这是启动内需的好办法,其实是南辕北辙的事情。就以房地产市场来说,虽然去年发生了非理性的繁荣,但却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价格既不能大跌,也不能大涨,而且房地产业还要继续发展;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办法既不是托市,也不是压市,而是承担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如果能够实现这一转变,由政府融资,由开发商生产建设,既可以促使房地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使房价下跌,还可以解决上述城市化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也可以发展起住宅物业这一服务性产业,房地产业和中国经济有可能步入坦途。至于高档住宅和别墅之类,让市场去调节好了。

与此同时,如果财政扩张的重点不是放在扩大投资上,而是放在扩大社会支出上,如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不仅可以改变政府的行为,“买来”一个好机制,而且可以稳定人们的支出预期和消费预期。这才是启动内需的基本功。减免学杂费的方向是对的,但力度太小了。只要把政府的浪费性支出拿来办这些事情就足以应对。这是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改革才能解决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为国内放开资源要素价格,理顺相对价格关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既然国际油价从每桶147美元的高点跌到了80美元以下,为什么不抓紧时机放开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让油价随行就市呢?与此同时,调整能源价格结构,使之进一步市场化,也是可以大刀阔斧和有步骤地进行。能源价格如此,其他资源要素价格也一样。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目前的情况下,保持金融稳定非常重要。从总体上来看,货币政策既不宜扩张,也不能收紧,而以稳定为要,具体政策手段需要调整,减少数量调节,增加价格手段,给市场主体以选择的空间。应当把重点放在进一步开放金融上。最近放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布贷款人条例,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都是正确的选择,只是步子还可以大一些。至于在加紧进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这是我们不得不付的代价,也是结构调整的应有之义,不是放松货币可以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世界经济走低,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因为,一是市场低迷,价格便宜;二是对方困难,政治上的限制较少。不过,此举只能积极慎重地从事,切不可盲目冒进,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但规模不可以太大,现在还不是中国人抄底的时候。因为,我们一缺人才,二缺经验。同时,对外投资也不限于金融投资一个方面,需要多元化发展。购买资源、增加黄金储备、进行国外的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可以选择的方面。

应当特别指出,世界金融危机既没有否定市场经济制度和金融自由化的方向,也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只是这方面需要做出重要调整。这对提高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既然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出了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调整和改造,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召开世界首脑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也提出调整,而中国又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我们就应当借此参与到重建国际金融体系中间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在维护和争取本国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合作的态度,为稳定局势做出相应的努力,提升我们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如果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稳定的力量为亚洲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使中国成为了一个亚洲大国,那么,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能否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看我们如何行动了。

三、求解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1、中小企业的状况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任何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贡献。仅以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为例,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1%,占就业人数的76.6%,占工业总产值的64.5%和主营业务收入的62.9%,占资产总计的60.9%,占利润总额的55.9%。如果加上全部小企业,上述比例会更高。中小企业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仅加工贸易出口就占全部出口的52.7%。

正因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困难,必然会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困难所致。据有关方面调查,一部分低端外资企业撤离,除部分韩资和港台企业已经撤离外,在华投资的1600家德国企业也有1/5计划撤离。今年上半年有6.7万个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企业面临重整。由于破产倒闭的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而失业人数增加,社会稳定也受到很大威胁。

2、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是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主要是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成本上升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今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连续6个月在11%以上,8月份高达15.3%。第二个方面是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实施,过去人为压低劳动工资(如拖欠工资、不上劳动保险等)的办法行不通了,再加上工资提高,劳动成本上升。第三个方面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成本增加。据业内人士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出口1美元,就要损失近0.1元人民币的利润。

二是融资出现困难。由于经济调整和宏观紧缩,经济增长趋缓,且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有限的资金主要流向了大项目和大企业,因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特别困难。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超过2.2万亿元,只有3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到6月末,广东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241.11亿元,同比增长14.4%,而小企业贷款余额3831.91亿元,同比下降4.6%。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民营加外资中小企业上百万家,潜在资金需求2万多亿元,银行仅能满足40%,资金缺口达1.2万亿元,95%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除了宏观货币政策紧缩以外,中小企业本身的缺陷也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银行对中小企业采信审查监督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再加上经营风险出现以后,中小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隐瞒资产,逃废银行债务,因此,商业银行一般不愿给中小企业放贷。二是中小企业多以夕阳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存难度大,经济绩效差,又处于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地位,制约着其从银行获得资金。三是融资担保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担保机构少,担保能力弱,无法满足企业担保贷款的需求;另一方面,担保费用高(一般高达贷款额度的3-5%),期限短,中小企业也不愿找担保机构。广东目前仅有8.73%的企业申请过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物而遭到拒保的比例高达89%。

三是出口市场缩小。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增长趋缓,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濒于衰退的边缘,再加上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出口增长明显减慢。1-9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1-8月,服装和衣着附件出口增长2.6%,比去年同期回落19.7个百分点,鞋类增长14.3%,比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而服装鞋帽出口回落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的出口。如果说,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企业和国内还可以设法应对和解决,那么,需求和市场的缩小,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缩小,企业只能面对和接受,国家政策也无能为力。

3、中小企业的困难是经济调整政策效应的显现

30年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贸易出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在这种持续繁荣的背后,一方面是大量企业的生成和进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从2000年的16.3万个,增加到2006年的30.2万个,增加了13.9万个,其中,中小企业从15.5万个增加到29.9万个,增加了14.4万个。可见,增加的全部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失衡加剧,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调整不可避免。否则,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持续。

在经济调整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困难是必然的,大量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也是经济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正是由于纺织行业遇到困难,大量企业破产,增长趋缓,才有可能改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缓解内外经济失衡。否则,经济调整就不可能进行。试设想一下,如果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很顺利,市场不断扩大,融资也很方便,利润不断增长,既不可能进行经济调整,也无法实现转型升级。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才逼得它们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转型,从而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这对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机遇。

比如,前些年,外资中小企业的大举进入,依靠的是中国的优惠政策和低

在世界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趋缓,但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消费物价处于中度通胀区间,但呈逐月回落态势。1-9月,GDP增长9.9%,消费物价上涨7%。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不小,体现在金融、经济、制度和理念等多个方面,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危险。如果说,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大国,那么,这次金融危机能否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就看我们如何应对了。机遇永远是为有智慧、有能力、敢于和善于迎接挑战的个人、组织和国家准备的。

成本优势,很多企业并无先进技术。现在,随着优惠政策的取消和经济调整的进行,一些低端企业撤离,就为高端企业的进入创造了条件。2007年中国的FDI同比增长了13.6%,而新设外资企业数同比下降了8.7%,今年继续这一发展,就反映了这一趋势。

再如,在破产倒闭的6.7万家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技术水平比较低、经营管理比较差、附加价值比较小的企业,破产倒闭的威胁有可能使其中的一部分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起死回生。与此同时,老企业的死亡也使新企业有了成长和发展的余地和空间。事实上,企业只生不死、只增不减是不正常的,而生生死死、新陈代谢才是常态。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在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也各显神通,另谋出路,也许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出现的困难正是经济调整的成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4、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帮助中小企业解困,这些办法中既有政策方面的调整,也有体制方面的改善。不过,治标救急者多,治本者少,其中,有的已经显示了效果,有的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比如,央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近日又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政策利好的重要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央行和银监会5月8日联合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浙江等地纷纷推出试点样板,一些上市公司也涉水小额信贷,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紧接着,央行上个月又推出了《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以合法地位。这些既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升格为小型银行,而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正好适应了民间资金充裕和企业资金需求旺盛的现实,弥补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短板。因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而民间借贷的关系型融资和人格化交易,借助于长期、稳定、深入的关系,可以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利用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此外,从法律上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有助于民间借贷的规范和良性发展。不过,应当明确,发展非国有金融和民间金融决非权宜之计,在正规金融尚未满足全部资金需求以前,民间借贷是取消不了的。这方面的思想应当进一步解放,这个方向应当继续坚持,千万不要由于情况一好转或者其中发生某些问题就走回头路,以至出现改革的反复和倒退。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发展贷款担保机构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贷款担保机构少,能力弱,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很难获准,已经建立的很多贷款担保机构难以正常运营。最近,央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完善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扩大了利率上浮区间和贷款人范围,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与此同时,财政部安排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其中一部分也可以用于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此外,中小企业的"再担保融资"也是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应对融资难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大有作为。很多企业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权益融资,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等,如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成交926笔,成交金额230.01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交176宗,成交额26.66亿元,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20%的股权转让融资,被福建一家合资企业成功收购,收购价比原出让价升值了95%。二是捆绑发债,也称集合债,即把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申请集合发债。前些年,在债券市场上这一点已经取得了突破,目前河南、四川、重庆、浙江都在积极申报,此事需要进一步放开和制度化。三是中小企业还可以改进自己的经营管理,如改账户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增大自己在银行心目中的分量,也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5、中小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困难不仅仅是短期和暂时的,而且是长期的和根本性的。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模式决定的。从未来一个时期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面对和解决一系列重大难题。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到6月末,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比上年末升值了6.099%。汇率升值大大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为了缓解汇率升值对出口中小企业的压力,政府启用财政政策,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从8月1日起,把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3%,这对于中小企业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据有关专业人士测估,此举可使全行业利润总额增加12.54亿美元。8月份以来,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以来最大的走贬行情,也使出口企业的压力进一步缓解。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的升值加速,其综合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加快。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仍是未来汇率的基本走势。要知道,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上半年的升值速度,一个月之内,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上调2%的利润空间将销蚀殆尽。应当明白,调升出口退税率的幅度终究有限,出口企业仍然要长期面对汇率升值的问题。此外,全球经济景气下降,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这也是中小企业摆脱出口限制的一个途径。

8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原油价格从最高时的每桶147美元跌到80美元以下。但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相对价格关系扭曲,资源要素价格人为压低,是造成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放开资源要素价格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资源价格看涨是一个必不可免的趋势。国际油价下跌也为国内提高油价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因此,企业今后还要面对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的问题。

劳动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方面,大量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现在流动和转移的速度已经趋缓,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接近或者已经进入了刘易斯转折区间。从长期来看,随着农村过剩劳动力大量减少和消失,工资和福利必然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企业依靠强势地位侵占工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也会受到抑制。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从长期发展来看,即使改变了目前货币紧缩的宏观形势,中小企业的调整和提高也是必要的。谁加快调整,谁的日子就好过。只有加强研究开发,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应对上述挑战。这是很多企业的成功经验。例如,在服装行业的困境中,专营品牌的服饰企业美邦服饰、七匹狼、报喜鸟,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增长达到70%,而营业利润的增长率高达342%。这就为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力量较小,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扩展,抑或与政府的关系,很多事情依靠每个企业单打独斗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因此,组织起来,发展中小企业的协会和服务组织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类组织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业性的。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发展与这类服务组织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积极参与和支持这类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是中小企业家的分内之事。虽然会花费一定的精力,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种付出和代价是值得的。政府急需改变这方面的政策。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搭建贸易合作平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9-08-12 11:27

斯里兰卡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11-10 00:32
1057

APEC领导人提出四项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11-24 10:25
949

李克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

2011-07-20 05:14
760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缅甸水产出口

2008-12-29 12:28
916

APEC部长级会议呼吁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11-21 15:06
56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