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银行业高利润

曾刚 |2012-04-05 09:301136

 2012年新年之后,银行各项经营数据渐次披露,高额的经营利润再次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并引发了范围不小的争论。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水平下


 2012年新年之后,银行各项经营数据渐次披露,高额的经营利润再次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并引发了范围不小的争论。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水平下降且前景堪忧的背景下,银行超高的利润水平,很自然地招致了诸多关于行业垄断、利差保护以及乱收费等等的批评和指责。

  应该承认,这些批评有其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的确为银行提供了相当大的保护。需要追问的是,利差管制和行业准入限制早就存在,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种保护的力度事实上是在不断下降。由此来看,仅用垄断和保护,很难解释中国银行业在短短几年内令人眩目的变化——从深陷困境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最盈利的银行。我们需要对银行高利润背后的原因,乃至高利润现象本身展开更全面的考察。

盈利状况

  根据中国银监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13.28万亿元左右,较2010年增长18.9%;全年累计净利润10412亿元,较2010年增加1421亿元,增长15.8%。资产利润率为1.3%,资本利润率20.4%。银行业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纵向的比较,自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中国银行业一直都维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底,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37.47万亿元,到2011年底增长到113.28万亿元,六年翻了3倍多,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2009年更是达到了26.3%;同时,净利润也从2005年的185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12亿元,增长4.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96%,其中,2006、2007、2008以及2010年的增速都在30%以上。

  从资本利润率指标(ROE)来看,从2005年到2010年间,银行的资本利润率维持在15%-17.5%之间,2011年则快速上升到20.4%,这既可能反映了银行业绩在2011年的继续增长,也可能说明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资产收益率在2005到2010年间,基本维持在0.9%-1.0%的水平,2011年上升为1.3%,这说明银行业的资产收益水平在2011年有大幅的提升。

  在收入结构方面,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从2005年的17.5%提高到2011年的19.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结算、清算业务占比约为24%,投资银行收入占比23%,理财及私人银行收入占比约18%,银行卡业务则在15%左右。

影响主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业在改革前后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从纵向数据的比较来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规模扩张是银行业利润増长的主要动力。在过去十几年中,高速的规模扩张也成为中国银行业普遍发展的模式。在利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水平与存贷款规模高度相关。银行只需要维持一定的扩张速度,利润高速增长也就自然得到了保证。从2005年以来,银行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为银行利润的快速提升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利差空间相对稳定是银行高利润的重要保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水平基本保持了稳定,是其利润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这既与存贷款利率管制有一定的关系,也得益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缺乏行业整体的数据,我们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从图2中可以看到,从2005年以来,五家银行的净利差一直维持在2个-3个百分点之间,2007年和2008年相对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09年,各家银行的净利差均出现明显下降,随后逐年回升。当然,由于净利差计算基于所有的生息资产,考虑到2010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息资产)大幅提高,银行净利差基本维持稳定,说明其高利息收入资产(主要是各类贷款)的收益率在2009年之后或有较大上升。

  ——风险成本较低是银行高利润的关键因素。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银行经营对风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经济波动时期,不良率上升若超过现行拨备水平,就会对银行利润甚至资本造成冲击。从中国银行业情况看,2011年底银行业拨备覆盖率为278.5%,占全部贷款比重为2.1%。假定目前银监会公布的是税后、拨备后利润,这意味着,在所公布的2011年10412亿元净利润中,所暗含的损失率(信用成本)为2.1%。而过去几年中,随着大规模坏账的剥离,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业资产质量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不良贷款余额从2003年的24406亿元减少到2011年的4279亿元,不良率(损失率)也一直处于下降区间,从2003年的17.8%降低到了2011年的1%,其中,损失率从2003年的5.4%下降到了0.2%。

  从监管的角度看,出于审慎的考虑,运用逆周期调节手段,在实际不良率较低的情况下有意识加大银行拨备计提的力度(目前,中国银监会的要求,拨备计提不得低于贷款余额的2.5%)是非常必要的。即便如此,如果未来的实际损失率超过2.5%,银行现有的高利润就无法维持。具体来说,如果按2011年底54.79万亿元贷款余额来算,贷款损失率每上升一个点,银行的风险成本就会增加5479亿元。这意味着,在贷款实际损失率达到4.1%时,银行的净利润就基本降低为零;如果超过此水平以上,将会出现亏损,并冲减资本金。

  目前,银行业的损失率仅为0.2%,为历史最低水平,与4.1%还有相当的距离。不过,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历史数据往往很难准确反映未来的情况,特别是经济环境存在重大不确定时。实体经济层面的减速终究会传递到银行部门并反映为不良贷款的增加,从而侵蚀银行的利润。从过去10年的数据来看,4.1%或以上的损失率对中国银行业也并非遥不可及。在2002年到2007年间,中国银行业每年的损失类贷款基本都在五六千亿元左右,损失类贷款占比也在5%以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坏账剥离的完成和股份制改造的结束,2008年之后,银行损失类贷款存量才迅速下降到600亿元左右的规模。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由于难以准确评估未来的风险,目前基于较低风险成本得出的利润或许会高估银行的实际赢利状况。

  ——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影响。比如,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中间业务占比稳步提升;同时,成本控制能力上升,成本收入比呈稳步下降趋势。

  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从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看,从2005年以来,几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成本控制方面,各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基本均呈稳步下降趋势,对利润增长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改进之策

  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对当前银行高利润问题有如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银行高利润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利率管制固然给银行提供了保护,但是,这项管制早已有之,银行利润在近几年的暴增显然更多是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宏观经济的减速以及信贷规模控制力度的减弱,银行的议价能力以及规模扩张冲动都会有所下降,利润增长也可能出现一定回落。

  ——利用银行高利润所创造的良好机遇,有序推进利率巿场化。既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用了“先贷款、后存款”,“先短期、后长期”,“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的步骤。这种改革思路事实上是将早期经由存、贷款利率管制为企业提供的补贴,改变成为银行提供补贴。这种补贴的存在,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有效地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是,在商业银行的改革基本完成之后,这种补贴继续存在,多少有点成了过度保护。建议在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或调整中,应在保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压缩银行的利差空间,以优化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要充分认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性。银行业绩对风险高度敏感,不良率的些许上升,就可以把高额利润化为泡影。因此,不能因为目前不良率较低以及拨备覆盖率较高,就忽视对风险的关注。从国外的实践看,西班牙是全世界拨备计提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2004年该国银行业的平均拨贷比就达到了2.5%,拨备覆盖率更是高达500%,2009年拨贷比更是上升到了2.75%。即使如此,随欧洲危机的升级,西班牙银行业的损失依然超过了其拨备,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资本金全线告急。以此为鉴,在当前银行业账面利润丰厚的时期,必须要高度重视各种潜在风险,除应继续提高拨备要求外,还应通过限制分红等手段,促使盈利转增资本,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也意味着,不能把目前的高利润当成可以长期存在的现象,相关的改革应有足够的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以及行业的承受能力,对利率市场化等基础性改革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

  ——银行的增长方式转型己迫在眉睫。如果说,在过去几年中,规模扩张、利率管制以及风险较低是银行业利润持续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的话,在未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资本约束不断强化,筹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本损耗型的规模扩张将难以为继;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也会导致银行利差空间的收窄。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仅从数据看,2011年底,全部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19.3%,较前几年已有了显著提高。若考虑到其中含有的一些水分,以及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几家大银行,多数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在10%甚至5%以下),中国商业银行在优化收入结构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对银行收费的各种争议颇多,规范和完善工作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实现转型,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标签:利润 经营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