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外商赖账 国家要建“防火墙”
全球金融海啸眼见着日日潮涨,大风大浪也催生了一大批想当“洋老赖”的外商。在日前举行的广交会出口研讨会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就忧心忡忡地讲: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越来越难收账,不少企业甚至频频遭遇“一拿到大量货物就立马宣布破产”的外商。仅“被赖”这一项,前5个月我国对美出口损失就达30亿美元以上。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你来我往,中国企业早就明白这海外绝不是只出君子不出小人的地方,但如此普遍而严重的赖账还是让人猝不及防也防不胜防。不久前有媒体就曾报道过如下现象:在美国破产法院近期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绝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可以说,大量拖欠国际货款和有预谋的破产已经成为不少洋企业在危机中转嫁损失、陷他人于水火的惯用伎俩,而已经步履维艰的中国企业则一次次成了“苦主”、替人顶缸。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商赖账,出口企业自个儿首先得多加提防,特别是遇到大订单而对方又要求赊账的时候,千万要把眼睛擦亮。而除了要求中国企业多长几个心眼儿外,最重要的还是由国家出手建起“防火墙”。
如您所知,企业想要在出口中少吃亏、少上当最重要的是了解外商在海外的经营情况,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办法跑到大洋彼岸明察暗访,因此只能依靠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政策性的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才能跟国际上的各种“暗礁”对抗——即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同时为货物出口投保。
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企业出口信用险投保率很低,如“浙江就只有不到6%的出口额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这一方面与宣传不到位不无关系,一方面也是因为出口信用险门槛太高的问题,比如要求5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金额方可受理,这对急于出口抗风险能力又低的中小企业十分不利。既然我国希望通过回调出口退税率让中小企业对出口恢复信心,那就要着力解决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出口安全的问题,比如大幅降低出口信用险门槛、甚至给予部分类型出口企业保费补贴、保费减免的待遇,将更多企业纳入出口信用险体系。
除了应保尽保,商务部门也有义务为企业提供更多预警信息,比如对各地各企业的举报加以整理,对外商划分信用等级,如一等是信用好、回款期短、不赊账的;二等是信用较好,有少量赊账的;最后一等是大量赖账、追讨货款无效甚至恶意破产的。对拉进黑名单的外商,可以限制其入境采购中国商品。此外,在出口减少、订单难寻的今天,国内出口企业对各类展会、交易会怀有更大的希冀,这些地方也是它们被骗、被赖的重灾区,因此商务部门有责任要求主办方严查外商的信用背景,防止昔日的窗口成为今日的陷阱,甚至因为几个“洋老赖”坏了展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