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商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陈力平 中国建设银行
尽管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8500亿美元的市场救助法案,但市场并不买账,股指继续下跌,金融危机并未就此消除,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至于这场美国次贷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无法具体估计和判断。中国的银监会和央行已经表态,中国银行业受此影响有限。但中国的出口商的命运显然比银行要差一些,他们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要远远大于中国的银行。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消费者消费意愿不断下降,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订单的减少;另外,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中国的出口商将迎接来自海外的新一轮打击。
最近河北地区一家较大型的羊绒线生产集团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上门逼债。公司在意大利的合作伙伴违约,不能按期付款,造成银行贷款无法按期清偿。该公司产品出口意大利,由意大利加工成羊绒衫再出口美国。由于美国羊绒衫消费总量下降,减少了从意大利进口的订单。意大利公司已经从国内公司订购的大批货物在意大利港口滞港,因为意大利进口商不愿意继续提货。这是国内出口商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必然导致流动性紧张,而流动性就像是氧气,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尤其是欧美的中小企业将造成致命性的伤害。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而接下这最后一棒的,则是中国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有着43年历史的美国大型便携式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一下子将浙江的3家出口企业推向绝境!
由于国内国币紧缩政策的影响,国内民营企业借贷非常困难,资金链普遍紧张,当金融海啸席卷欧美的时候,海外市场赖账已经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把稻草。笔者预计,海外信用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在今年四季度进一步显现出来。这种破坏,不但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而且必然波及到了中国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银行对这样的企业,大都提供了包括贸易融资、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多项金融产品。
如何控制和防范这类风险是中国出口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和有关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挑战。为尽量减少这场危机对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害,笔者认为,从国内出口商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规避风险:
1、对国外买家进行征信调查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因此科法斯在2008年4月初宣布调低美国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至A2。因此,国内企业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例如邓白氏等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可以委托国内商业银行,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当地的征信机构,获得买方的信用状况。
2、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
过去的几年,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国内出口商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open account)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国内出口商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风险程度加剧。国内企业应该考虑调整这种激进型的结算方式,以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例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
3、重新认识国际保理的作用
大多数国内企业认为国际保理只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一项产品,其实国际保理的基础功能首先就是对国外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然后才能由进口保理商给于坏账担保额度,在此额度基础上再由国内银行为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另外,国际保理业务还可以提供应收帐款的催收服务。在当前环境下,这项服务对国内出口商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进口保理商身处国外买家所在国,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当地的商业习惯,掌握适应当地的催收手段;对国外买家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催款压力。经验表明,哪家债主催收的紧迫,哪家就会首先获得偿付,这是屡试不爽的办法。试想,国内出口商亲自飞到意大利进行催收,不仅费时费力,倒不如通过国内银行聘请国外进口保理商,进行有效催收。
4、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国内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像美国AIG这样的保险巨头都不能在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其他国际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资信状况,的确令人堪忧。原先在海外投保,或者依赖国际金融机构担保的业务,也逐渐令人不放心起来。中国出口信用公司是我国财政部全资所属公司,未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国内出口商最好能够获得中信保公司的保单,也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
5、增强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
次贷危机给中国企业敲响警钟,国内企业应该也必须建立一套良好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大型企业可以效仿商业银行,对其国内外的交易对手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并使用额度授信的方法,控制给交易对手放账的风险。国内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借助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海外信用风险。
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笔者建议有国家关部门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
1、 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央行互换征信信息;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国内建立起来了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查询国内企业的信用证状况。但这套系统还不能够提供国外企业的资信情况。建议人民银行与我国主要出口国家的央行(例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建立企业资信互换机制。如果能够建立这种服务平台,国内企业可以付费获得征信服务;避免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所遭遇的信用危机和应收账拖欠甚至是欺诈问题。这种征信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还能够满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需要。
2、 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给出口企业以喘息之机
为了抑制过高的贸易顺差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自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的确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但目前国际金融海啸横扫整个欧美世界,流动性偏紧,中国企业又面临海外买家拖欠账款的问题,中国政府理应考虑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中国出口企业因此得以喘息之机,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
3、 扩大内需,消化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缓解企业运营困难;
面对海外市场的动荡,中国政府应积极调整有关外贸政策,以财政政策刺激国内需求。中国出口型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弥补国外市场销售萎缩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解决国内公司现金流紧张的现状。
总之,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了美国消费者需求,而且已经开始蔓延到实体经济,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将形成进一步打击。为了应对这种海外信用风险,中国的企业、银行与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市场风险敏锐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避免海外坏账的增加,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