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遭遇青春期的烦恼
“现在基金的名声不好。”深圳深南大道西段招商银行大厦内,某基金公司员工道出了基金受到冷遇的原因。互联网上,投资者对基金一篇谩骂之声。
当在4000点下方,基金已被投资者认定是最大散户,从神坛走了下来。百度搜索“基金 最大散户”竟可寻得25万条搜索结果。
散户化的操作方式让美林集团副董事长麦克唐纳称,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
基金散户化的实质是它们太年轻,还不成熟,中国的资本市场给机构投资者的生存空间一样不成熟。
成熟的含义
“成熟”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有两个解释:其一是植物的果实或谷物生长到可收获的程度数;其二是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投资者说到我们的机构投资者不成熟显然是第二个解释。具体到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它们怎样才能算成熟?记者采访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稳定。成熟意味着稳定,理柏基金研究中国区主管周良介绍,中国机构投资的最大群落基金从2006年年底的8564.6亿元资产管理规模发展到2007年年底的32754.03亿元,如此迅速的发展显然不能称之为成熟。周良认为,显然还在成长期。
第二,规模。5月9日,美林集团副董事长威廉·麦克唐纳在上海称,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过多的散户。在很多发达国家市场上,证券的主要购买者是机构投资者,但是在中国,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却很少。这句话指出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另一大不成熟的标志就是规模。理柏基金在去年年初做了个基金渗透率的计算,即以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分别除以股市市值、GDP、居民储蓄存款,然后取三者平均值。理柏发现基金的渗透率都很低,只有发达国家同类指标的十几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去年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渗透率也只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记者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统计,一季度末,两市市值26.7万亿元,机构投资者主力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7万亿元,恰是两市市值的10%,而美国基金公司基金市值占到总市值的25%左右。
第三,层次。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似乎以公募基金为最大主体。但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层次丰富,并且不同类别的力量都相对均匀。以美国为例,除了共同基金,还有对冲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等。美国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规模占到了市值的50%以上,说明共同基金并不存在像中国这样一家独大的局面。4月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三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透露,社保基金总资产市值5162亿元,以三月底两市市值计算,只占总市值的0.018%。但美国的养老金市值占股市市值的20%左右。
周良称,一般来说,养老金、保险资金是做长期投资的,还有不少私募也擅长长期投资,他们在市场比较稳健。而中国这种层次比较单一的机构投资者容易造成操作同质化,从而造成市场波动加大,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也因此表现。
通过上述标准,中国机构投资者这个群体不能算成熟。
成熟时间积累
于是,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基金散户化就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
“我们太注重排名了。”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坦然。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青春问题也影响了基金。
鹏华基金投资副总监管文浩也表示,造成国内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的重要原因是基金持有人的不成熟。
他认为,基民是最近两年迅速发展的投资群体,往往没有经历过熊市,购买基金只看收益,不看风险,基民的这种心态造成不少基金经理只为收益,不顾风险。这个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让基民心态成熟,基金也会跟着成熟。
周良称,中国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