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要丢掉什么幻想
众石 |2011-08-03 09:55844
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遭到重创。有国内证券业人士认为,这次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猎杀”行动,给中国企业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很可能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遭到重创。一夜之间,投资者们仿佛忽然间看穿了他们的“皇帝新装”,众星捧月般的追捧变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多年来一直把到华尔街上市当作企业奋斗目标的中国公司一时间失去了方向——“裸体”的皇帝们被游街示众,那两个编织骗局的织衣工却跑得无影无踪。
“皇帝新装”被看穿,骗子织工哪儿去了
对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还没有从“红5月”的利好狂热中醒来,一个血腥的“黑6月”就扑面而来。几个月前,人人网以市盈率440倍的战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市值74.82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公司排名第二。可到6月中旬,它的股价已跌去一半。6月第二周,中国概念股指数单周暴跌15.39%。
不仅如此,去年在美股登陆的中国视频公司优酷,发行日涨幅达曾161.25%,而在半年后股价也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点的一半;上市首日涨幅高达87%的当当网,6月初一度跌破16美元的发行价;作为龙头股的新浪,股价在4月中旬冲高至150美元,到6月一路跌到了80美元。
伴随股价下跌,今年3月以来,中国概念股不断传出财务作假、违规操作等负面消息。据统计,至今已有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一家叫做盈透证券的美国机构甚至发布了一份“黑名单”,担心某些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他们的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0家。这些公司大多是去年以来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企业,包括麦考林、当当网、博纳影业、世纪佳缘等,新浪、搜狐等老牌中国上市企业也赫然在列。
早就有人警告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有“泡沫破裂”的可能。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4月曾说,现在中国概念股的火热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
两年来,中国公司是复苏的美国股市难得的“亮点”。2009年中国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占美国2009年IPO总数的17%;2010年中国概念股则大放异彩,比如,神舟矿业上涨1083%,以惊人的10倍涨幅被称为“中国最牛概念股”。有人评价,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炒作中国概念股”。
繁荣放大了贪婪。据市场人士称,火热的市场氛围使得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那些存在问题的中国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面向国内和国外的财务报表差别较大、频繁更换审计员、缺乏分红和反复多次增发、公司运营不透明等等。
针对中国一些上市公司暴露出的造假问题,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这些犯事的中国企业,只代表大部分中的一部分。他们缺的,肯定不是对法则的理解,而是对法则的尊重……这是信仰危机!”
不过,这位2007年就将公司推到美国上市的企业家认为,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遭遇如此境地,与华尔街的贪婪不无关系。他曾这样回应一位华尔街人士对中国公司的诚信质疑:“为何短期内允许这么多不合格中国公司密集性上市?全是美国投行、经纪商和审计公司做的担保和推荐。是什么让美国投资人那么快就忘了安然事件、2001年网络泡沫和当下的金融危机?中国企业问题显而易见,华尔街又出了啥问题?”
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
中国上市公司在美股瞬间由“红榜”被打落到“黑榜”,的确有蹊跷的地方。据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证券业人士反映,一家中国公司要到海外上市,必须要有几个关键角色来“抬轿子”——会计师、律师、投行(PE)、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公司和公关公司。这些角色相当于上市公司的“把关人”,是他们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推荐给投资者。而经过层层把关后仍问题不断,就不是单个公司或单个企业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据称,过去两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潮”中,出现了“一条龙”式服务的上市辅导类财务公司,他们熟悉两国间的市场情况,专门“忽悠”中小型中国公司到美国“圈钱”。在美国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由金融业专业人士成立的“壳公司”,专门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借壳上市”(反向收购),尤其在纳斯达克市场,本来对上市企业的利润率就没有严格要求,更成为中小企业试图浑水摸鱼的天然场所。
可是,这些中国上市公司没想到,他们想在华尔街钻空子圈钱的贪念,反而正好给了市场中的“金融鲨鱼”们大开杀戒的机会。
“猎杀”中国概念股的手法主要是“做空”。比如,市场研究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对两家中国上市公司大连绿诺和中国高速频道,就采取此类战术:事先买入相关公司的空头仓位,随后发布质疑研究报告,造成市场恐慌,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他们可从卖出股票,获取巨额利润。据透露,这类“做空”机构本身就与多家“鲨鱼一样闻腥而来”的对冲基金有协同关系,早在发布负面报告之前就相互知会,并提前实施大规模做空布局。
问题公司遭“做空”袭击后,紧接着面对“集体诉讼”的绞杀。据知情人士称,此类诉讼官司通常会庭外和解,但上市公司要支付很大一笔取证和诉讼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支付给律师的。相关机构统计,近期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已发生近20起,占美国该类诉讼案的1/4。
有媒体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先是发行价估高,承销商们大赚一笔;然后股价做空,对冲基金们饕餮一番;随后律师们来了,靠诉讼赔偿打官司“再把残羹冷炙吃掉”。根据美国法律,这一套上市产业链上的机构都“赚得合法合规”,只有被耍弄的中国公司背负上不诚信的十字架。“就像你被别人骗了,别人还说你是骗子一样。”
易凯资本CEO王冉就此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股引发的风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正在蔓延”,但除了公司自身急功近利之外,相关中介的助纣为虐也是造假泛滥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自己也做投行业务,但对那些唯利是图的帮凶中介,我们难掩厌恶。”
不过,即便美国资本市场相当“险恶”,值得反思却是为何中国公司会成为做空者的主要目标,而且一打一个准?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许多赴美上市公司都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巨大的融资诱惑使得他们仓促地冲向美国市场,但是并没有对市场规则、相关法规、审计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来一直对中国企业的各类“不法行为”保持沉默的美国监管部门,几乎与做空机构发布不诚信报告一起,忽然变得严厉起来。6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发布了一份长达6页的公告,警告投资者投资反向并购公司(借壳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公告中列出的违法公司几乎都来自中国。
尽管纽约证券交易所主管公司上市事务的执行副总裁斯科特·卡特勒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目前出问题的公司还局限在一些特定的企业中,并不是中国公司的整体问题,“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门并未关闭”,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到这场“信任危机”的影响。
有国内证券业人士认为,这次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猎杀”行动,给中国企业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很可能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必须丢掉幻想
数据显示,近3年间有159家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总市值为128亿美元,56家中国IPO公司的总市值为272亿美元,他们都在本次“中国概念股”风暴引发的集体下跌中损失惨重。
从宏观经济格局看,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资本市场虽有所恢复,但实体经济一直不景气,尤其是许多力图复苏本土制造业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作用。最近美国房价进一步下挫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仍在严重困扰美国经济。而中国作为制造业新兴大国,各类企业却保持了相当的活力,尤其是赶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即便有个别公司有诚信问题,总体看都是中国经济体中资质较为优良的企业。
中国概念股的危机还在发展中。目前,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如哈尔滨泰富电气、大连傅氏、同济堂等选择退市。当当网等公司则通过管理层回购股票来增强市场信心。还有不少企业赴美公关,通过多种渠道来为自己洗刷清白。另外,不少公司原计划赴美上市,如今也要等待和观望一下。业内人士预计,要想消除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将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这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中已经开始吸取教训。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必须丢掉许多既有的“幻想”。
其一,圈钱幻想。优酷网CEO古永锵就公开表示,中国企业应从这次教训中再次提醒自己,上市不是圈钱,更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好公司会利用上市带来的资金及品牌提升,迅速增加技术投入、改善用户体验、扩大用户规模,拉开与对手的差距。而“勉强上市、流血上市或者造假上市”的结果,可能是名誉扫地、血本无归。
其二,镀金幻想。不少国内企业将美国资本市场“想象成天堂”,华尔街金融机构完善、周到、细致的服务更让他们趋之若鹜,甚至以为在美国上市后,企业就有了“金字招牌”。事实上,从高价发行到做空牟利,美国资本市场更像一个合规、合法的“赌场”。那里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的各类机构如同“食肉动物”,在他们眼里,客户是“上帝”,也是食物。在这个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中,上市公司如不能表现优秀,恐怕只能变成别人的盘中餐。
其三,“抱团取暖”幻想。金融危机后,中国公司成群结队赴美上市,使“中国概念股”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一道风景。某些企业在市场的追捧中失去方向,从众心理严重、随大溜,以为罚不责众,忽视了上市公司必须恪守的诚信原则。但如果仅把这看作“贪婪者的结局”,还不足以令中国企业警醒。
在海外市场,每家上市公司都要为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负责,因此诚信已不单是企业信誉,还涉及国家荣誉。而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抱团取暖”,通常只是绑在一起赚钱的利益纽带,而没有上升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精神纽带。正因缺乏这种精神纽带和崇高感的维系,在突发危机面前往往“树倒猢狲散”,一盘散沙,被对手各个击破。
对某些中国上市公司修改财务报表、股权变更、擅改运营数据等造假行为,古永锵就大声呼吁,“中国概念股的诚信伤不起”,这最终会拖累“中国概念”,害自己更害大家。
“皇帝新装”被看穿,骗子织工哪儿去了
对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还没有从“红5月”的利好狂热中醒来,一个血腥的“黑6月”就扑面而来。几个月前,人人网以市盈率440倍的战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市值74.82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公司排名第二。可到6月中旬,它的股价已跌去一半。6月第二周,中国概念股指数单周暴跌15.39%。
不仅如此,去年在美股登陆的中国视频公司优酷,发行日涨幅达曾161.25%,而在半年后股价也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点的一半;上市首日涨幅高达87%的当当网,6月初一度跌破16美元的发行价;作为龙头股的新浪,股价在4月中旬冲高至150美元,到6月一路跌到了80美元。
伴随股价下跌,今年3月以来,中国概念股不断传出财务作假、违规操作等负面消息。据统计,至今已有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一家叫做盈透证券的美国机构甚至发布了一份“黑名单”,担心某些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他们的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0家。这些公司大多是去年以来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企业,包括麦考林、当当网、博纳影业、世纪佳缘等,新浪、搜狐等老牌中国上市企业也赫然在列。
早就有人警告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有“泡沫破裂”的可能。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4月曾说,现在中国概念股的火热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
两年来,中国公司是复苏的美国股市难得的“亮点”。2009年中国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占美国2009年IPO总数的17%;2010年中国概念股则大放异彩,比如,神舟矿业上涨1083%,以惊人的10倍涨幅被称为“中国最牛概念股”。有人评价,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炒作中国概念股”。
繁荣放大了贪婪。据市场人士称,火热的市场氛围使得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那些存在问题的中国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面向国内和国外的财务报表差别较大、频繁更换审计员、缺乏分红和反复多次增发、公司运营不透明等等。
针对中国一些上市公司暴露出的造假问题,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这些犯事的中国企业,只代表大部分中的一部分。他们缺的,肯定不是对法则的理解,而是对法则的尊重……这是信仰危机!”
不过,这位2007年就将公司推到美国上市的企业家认为,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遭遇如此境地,与华尔街的贪婪不无关系。他曾这样回应一位华尔街人士对中国公司的诚信质疑:“为何短期内允许这么多不合格中国公司密集性上市?全是美国投行、经纪商和审计公司做的担保和推荐。是什么让美国投资人那么快就忘了安然事件、2001年网络泡沫和当下的金融危机?中国企业问题显而易见,华尔街又出了啥问题?”
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
中国上市公司在美股瞬间由“红榜”被打落到“黑榜”,的确有蹊跷的地方。据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证券业人士反映,一家中国公司要到海外上市,必须要有几个关键角色来“抬轿子”——会计师、律师、投行(PE)、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公司和公关公司。这些角色相当于上市公司的“把关人”,是他们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推荐给投资者。而经过层层把关后仍问题不断,就不是单个公司或单个企业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据称,过去两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潮”中,出现了“一条龙”式服务的上市辅导类财务公司,他们熟悉两国间的市场情况,专门“忽悠”中小型中国公司到美国“圈钱”。在美国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由金融业专业人士成立的“壳公司”,专门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借壳上市”(反向收购),尤其在纳斯达克市场,本来对上市企业的利润率就没有严格要求,更成为中小企业试图浑水摸鱼的天然场所。
可是,这些中国上市公司没想到,他们想在华尔街钻空子圈钱的贪念,反而正好给了市场中的“金融鲨鱼”们大开杀戒的机会。
“猎杀”中国概念股的手法主要是“做空”。比如,市场研究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对两家中国上市公司大连绿诺和中国高速频道,就采取此类战术:事先买入相关公司的空头仓位,随后发布质疑研究报告,造成市场恐慌,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他们可从卖出股票,获取巨额利润。据透露,这类“做空”机构本身就与多家“鲨鱼一样闻腥而来”的对冲基金有协同关系,早在发布负面报告之前就相互知会,并提前实施大规模做空布局。
问题公司遭“做空”袭击后,紧接着面对“集体诉讼”的绞杀。据知情人士称,此类诉讼官司通常会庭外和解,但上市公司要支付很大一笔取证和诉讼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支付给律师的。相关机构统计,近期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已发生近20起,占美国该类诉讼案的1/4。
有媒体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先是发行价估高,承销商们大赚一笔;然后股价做空,对冲基金们饕餮一番;随后律师们来了,靠诉讼赔偿打官司“再把残羹冷炙吃掉”。根据美国法律,这一套上市产业链上的机构都“赚得合法合规”,只有被耍弄的中国公司背负上不诚信的十字架。“就像你被别人骗了,别人还说你是骗子一样。”
易凯资本CEO王冉就此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股引发的风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正在蔓延”,但除了公司自身急功近利之外,相关中介的助纣为虐也是造假泛滥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自己也做投行业务,但对那些唯利是图的帮凶中介,我们难掩厌恶。”
不过,即便美国资本市场相当“险恶”,值得反思却是为何中国公司会成为做空者的主要目标,而且一打一个准?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许多赴美上市公司都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巨大的融资诱惑使得他们仓促地冲向美国市场,但是并没有对市场规则、相关法规、审计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来一直对中国企业的各类“不法行为”保持沉默的美国监管部门,几乎与做空机构发布不诚信报告一起,忽然变得严厉起来。6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发布了一份长达6页的公告,警告投资者投资反向并购公司(借壳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公告中列出的违法公司几乎都来自中国。
尽管纽约证券交易所主管公司上市事务的执行副总裁斯科特·卡特勒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目前出问题的公司还局限在一些特定的企业中,并不是中国公司的整体问题,“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门并未关闭”,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到这场“信任危机”的影响。
有国内证券业人士认为,这次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猎杀”行动,给中国企业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很可能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必须丢掉幻想
数据显示,近3年间有159家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总市值为128亿美元,56家中国IPO公司的总市值为272亿美元,他们都在本次“中国概念股”风暴引发的集体下跌中损失惨重。
从宏观经济格局看,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资本市场虽有所恢复,但实体经济一直不景气,尤其是许多力图复苏本土制造业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作用。最近美国房价进一步下挫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仍在严重困扰美国经济。而中国作为制造业新兴大国,各类企业却保持了相当的活力,尤其是赶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即便有个别公司有诚信问题,总体看都是中国经济体中资质较为优良的企业。
中国概念股的危机还在发展中。目前,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如哈尔滨泰富电气、大连傅氏、同济堂等选择退市。当当网等公司则通过管理层回购股票来增强市场信心。还有不少企业赴美公关,通过多种渠道来为自己洗刷清白。另外,不少公司原计划赴美上市,如今也要等待和观望一下。业内人士预计,要想消除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将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这次中国概念股危机中已经开始吸取教训。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必须丢掉许多既有的“幻想”。
其一,圈钱幻想。优酷网CEO古永锵就公开表示,中国企业应从这次教训中再次提醒自己,上市不是圈钱,更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好公司会利用上市带来的资金及品牌提升,迅速增加技术投入、改善用户体验、扩大用户规模,拉开与对手的差距。而“勉强上市、流血上市或者造假上市”的结果,可能是名誉扫地、血本无归。
其二,镀金幻想。不少国内企业将美国资本市场“想象成天堂”,华尔街金融机构完善、周到、细致的服务更让他们趋之若鹜,甚至以为在美国上市后,企业就有了“金字招牌”。事实上,从高价发行到做空牟利,美国资本市场更像一个合规、合法的“赌场”。那里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的各类机构如同“食肉动物”,在他们眼里,客户是“上帝”,也是食物。在这个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中,上市公司如不能表现优秀,恐怕只能变成别人的盘中餐。
其三,“抱团取暖”幻想。金融危机后,中国公司成群结队赴美上市,使“中国概念股”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一道风景。某些企业在市场的追捧中失去方向,从众心理严重、随大溜,以为罚不责众,忽视了上市公司必须恪守的诚信原则。但如果仅把这看作“贪婪者的结局”,还不足以令中国企业警醒。
在海外市场,每家上市公司都要为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负责,因此诚信已不单是企业信誉,还涉及国家荣誉。而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抱团取暖”,通常只是绑在一起赚钱的利益纽带,而没有上升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精神纽带。正因缺乏这种精神纽带和崇高感的维系,在突发危机面前往往“树倒猢狲散”,一盘散沙,被对手各个击破。
对某些中国上市公司修改财务报表、股权变更、擅改运营数据等造假行为,古永锵就大声呼吁,“中国概念股的诚信伤不起”,这最终会拖累“中国概念”,害自己更害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