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 专家: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在日前举办的下半年经济预测论坛上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更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具体到商业银行方面,何德旭建议说,必须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
社科院专家认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在日前举办的下半年经济预测论坛上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更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何德旭认为,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缺乏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中介结构、金融产品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体系在配置金融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城市化、国有化和规模化倾向,从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性。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合意的、低成本的、公平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排斥性的存在极大地扼杀了中小企业进一步享用更广泛金融服务并借以合理安排生产、谋求发展、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并会加深贫困,加剧社会分化,妨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
因此,何德旭指出,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在金融服务方面降低金融排斥性,增强金融包容性。一方面,要力图使现有的金融体系尽可能地向所有中小企业提供其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替代中介机构向受到金融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和传递金融服务。在金融包容性发展方面,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其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增加中小企业接近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二是开发并提高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三是将金融服务的价格控制在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之内;四是提高中小企业的金融认知能力;五是改进政府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具体到商业银行方面,何德旭建议说,必须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虽然近年来在积极货币政策的鼓励下,在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尽管比2008年增长了近30%,
达到了14.43万亿元,较以往年份有所改善,但也仅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6.10%。如果从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内部结构考察,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这三类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在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量
没有明显的减少,而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资产规模较小的微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处境和待遇依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很显然,在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模式下,虽然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些因素尤其是所有制背景问题、企业规模大小问题等等,依然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显然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相称、不匹配。因此,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是否提供贷款、以何种方式提供贷款,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利润率。而中小企业金融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因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便成为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可获性的关键。
因此,何德旭提出了六项具体措施:一是要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技术创新,开发更多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市场细分工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信贷产品;三是要在新型的交易型贷款技术上进行大胆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贷款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比如,随着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逐步探讨推出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技术,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处置上的特殊优势以促进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放;也可以考虑把以保理、动产融资、信用评分贷款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贷款技术作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市场交易型贷
款的重要手段;四是要以多样性信贷合约设计为改革方向,综合运用多种信贷技术,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五是要在发展思路、组织结构和运作形式上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科学定位及合理安排,以更好地重塑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经济功能,包括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再担保体系,以提升担保机构信用,补偿担保机构代偿损失,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六是要发展更多的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低交易成本,具有产权结构优势、市场效率优势、信息优势和灵活经营的小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要发展与小企业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
何德旭还建议银监会通过“窗口指导”提出一个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指导性比重,比如,占到50%。现在是不到2/5。
除了间接融资以外,何德旭认为,在直接融资方面也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渠道与选择。包括促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并促进保理、租赁、风险投资、商业信用、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更多的渠道。工信部去年就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稳步
扩大发行规模,参与推进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票据的发行工作。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但这些方面仍然进展不大。
何德旭认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除了商业银行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以外,各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中小企业自身都要积极介入,并各司其“职”: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技术,要打造高效的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监管机构要注重改善金融结构并加强银行监管当局的能力建设,中小企业要不断“硬化”自身信用。
何德旭最后还强调说,要特别加强执行力。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许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但其中相当多的并没有付诸实施或者贯彻落实的不好。因此,要全面提高政策执行力,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