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再进一步 六国竞合升温
几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围绕着一条大河数十年的恩怨,在2008年的4月,正在朝着的良好方向迈进。
“4月,我们主要是在禁毒、防拐,以及交通方面和周边诸国取得了合作上的实质性进展。3年前制定的‘第二个十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规划战略框架’正在一步一步落实。”4月29日,云南省政府国际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金城对本报记者说。
而一个月前在老挝万象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峰会”上,《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被六国领导人核准通过,一致决定将在交通、能源、农业、旅游、环保等各方面推行实质性合作。
“在全球供应链扩展,地区一体化加速和亚太经济强劲增长的国际态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合作。”该次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中强调。
湄公河,一条长达4800公里的绵长河流。将中国的云南和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串联起来,如果加上老挝,湄公河流域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大湄公河次流域(英文缩写GMS)。
这是一个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的地区。在中国境内,湄公河被称为澜沧江。
“虽然会议开完了,但是关于区域合作的具体实施事实上才刚刚开始,曼昆公路老挝段的协议真正生效、湄公河水资源利用程序的再完善以及六国之间关于中国方面建立水电站的争议一直也没有息音。”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开放处副处长洪耀星说。
六邻争水
湄公河流域的“水争议”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
“同一条河流,流域诸国对它的依存度是不一样的,就像一家人弄了一公斤的苹果,有的说要分吃,有的说要榨苹果汁。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怎么办?”云南省政府国际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金城说。
对于中国而言,澜沧江主要为峡谷型——中山宽谷河流,耕地有限灌溉耗水量极少,而水能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电站建设条件与优势,所以中国开发目标主要集中于梯级水能开发。
老挝则是流域中水量最多的国家,占湄公河总流量的35%,所以作为内陆国家的老挝希望开发航运。
泰国则希望这条河流能对其东北部最大的干旱区进行灌溉。
柬埔寨境内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湄公河流域最重要的洪枯水自然调节区,其主要的水需求是要求上游每年湿季保证相当的洪水来量,以保证湖区的洪泛面积,在枯季向下游释放,并且提高土壤肥力。
处在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最担心的则是每年的枯水期,如果来水不够,就不能防止海水的倒灌,制造盐碱地,所以需要枯水季在天然径流的基础上再增加大约2000m3/s的来水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让这条河流的水资源能够公平合理的利用,解决水资源竞争利用的矛盾和分配,就必须有一个全流域框架下的合作机制。”金城说。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虽然下湄公河流域四国(柬、越、老、泰)自1957年至今,先后成立了“下湄公河流域调查协调委员会”、“临时委员会”,以及“湄公河委员会”(MRC)(以下简称湄委会),发表了《下湄公河流域水域利用原则联合声明》,在1995年签订了《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但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环境利益及价值观等上的差异,各国之间实现密切合作还比较困难。
“缺乏完善的全流域的规划,其主要的原因除了湄委会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缺乏充分的裁定权和经费主要依赖外来援助之外,还因为近年来它对于中国的邀请加入,所提出的条件是中国方面不能接受的。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还是只能维持观察员的身份,在这个组织里只是一个对话国。”金城说,而且,邀请的目的,仍然是从争夺下游的水资源出发,这和上游的关系确实不大。
协议对接
除了竞争,还有合作。
“目前的云南,充分地发挥了从陆上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周边为基础、次区域为核心、涵盖东盟和南亚,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性国际合作框架,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正步入协同发展的新时期。”洪耀星对记者说。
“和湄公河次流域相关的合作机制,有C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AMBDC(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MRC(湄委会)、湄公学院,设在泰国的湄公学院是为GMS专门培养人力资源的国际地位的区域性培训中心。”金城说。
框架已经搭起,但是具体的合作尚需衔接。
“现实的情况是,在云南省绵长的国境线上,一些口岸上对方国家还没有建立海关,所以我们面对的真实情况是要一切从零开始。”金城说,“所谓的边贸,不少地方还停留在原始状态,所以现在云南省和大湄公河流域五国搭建的不少合作机制还有一个规范化的过程。”
据了解,云南省现有河口(铁路口岸)、瑞丽等11个国家一类边境口岸,二类口岸10个,边民互市通道90余条。另外,起于昆明,止于泰国首都曼谷,全长1800余公里的昆曼公路已于2007年的4月全线贯通,这也是中国云南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在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召开于老挝万象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峰会”上,关于GMS组织合作中,最为关键的“人员和货物自由流动问题”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原有的四个试点对口口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对口岸,莫憨和莫场以及瑞丽和姐告。从1996年开始谈判的《跨境货物运输协定》历经六七年,签了一大堆的协议,包括17个附件、3个议定书,但是因为六国立法的不统一,大大的延缓了程序的进行,目前只能说走完了第一个程序,但是仍然在不少问题存在障碍。昆曼公路老挝段正是因为协议还没有最后的生效而引发了一些矛盾。不过这只是技术性的问题。”
尽管障碍依然存在,云南省已经借助昆曼公路,搭上了“规模经济”的快车道,一项名为“湄公河之珠”的旅游项目已经在湄公河沿线诸国广受欢迎,串联起了一系列风光旖旎的旅游圣地。而在今年的7、8月份,泰国在昆明特设的国内最大的“泰国商品分销中心”亦将开张。
“云南省现在的主要战略就是要依托昆曼公路,在沿线建立起工业园区和开发这条经济走廊带,带动起贸易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稚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