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矛盾加剧 适应性加息仍难以避免

2011-06-09 14:00750

资金脱媒对货币政策有重要影响,因为商业银行表外资金并不需要缴纳存款保证金,因此资金脱媒部分抵消了存准率上调的效果。综合来看,当前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根本矛盾,是在实际负利率背景下,因基准利率上调困难,公开市场操作和存准率回收流动性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重要加息敏感期的端午节假期过去,加息政策并未如期而至。虽然5月份CPI可能再次创出危机后高点(预计为5.5%),但是鉴于部分实体经济指标放缓,如5月份制造业PMI为9个月以来最低点,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比3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不难理解央行选择放缓调控步伐。现在的问题是,本轮加息是否到顶?未必!

  不可否认,央行加息并不仅仅看CPI,物价甚至并非加息的最主要因素,加息政策完全有可能在物价增速较高的情况下放缓下来。像2008年上半年,CPI增速超过8%,央行并未继续2007年的升息步伐,而是选择主要依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进行货币政策调控。这容易理解,加息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抑制社会总需求,实体经济指标快速放缓,意味着社会需求减弱,加息的必要性降低,2008年上半年与当前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当时股市不断下跌,房价也进入下降周期,因此央行对加息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另外,加息还要考虑国际因素特别是美联储的政策,像2004年加息很可能就是国际因素的联动反应(2004年加息时美联储结束持续近两年的低息政策,进入加息周期,当期我国CPI增速已经见顶回落)。

  不过,简单以历史经验推论当前利率政策,则完全忽视当前供给约束推高物价、资金脱媒使得货币政策各调控工具之间矛盾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导致利率调控力下降等新情况,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后期存贷款特别是存款利率被动提高。下面我们对这些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供给约束推高物价,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同样是5%以上的CPI增速,当前与2007-2008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周期最大的不同在于,当前非食品对CPI上涨的贡献度明显上升,今年3、4月份非食品同比2.7%的涨幅,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明显超过上轮物价上涨周期最高2.1%的增速。不仅如此,如果细致分析七大类非食品,4月份不但所有商品环比涨幅超过历史均值,而且相对历史均值涨幅较大的品种集中在衣着、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等充分竞争领域,说明当前物价上涨可能更多来自供给约束。

  供给约束推高物价
  供给约束导致物价上涨,说明当前经济潜在产出水平的下降,背后则意味着,如果不能以适度加息修正实际负利率,则可能导致物价加速膨胀,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年不时发生的日用品抢购是最好的例证,日用品生产者众多,向来供给充足,但仍有众多厂家选择提价,说明受成本推动,商品售价可能已不足以覆盖成本,且涨价传闻会出现抢购现象,说明大家的涨价预期非常强烈。

  供给约束导致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难以根本缓解。对于全年CPI增速可以进行大致测算,假设5月份CPI增速为5.5%,如果今年其余月份CPI环比为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水平,全年CPI增速为4.3%,但是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极小;如果以2005年以来平均环比增速推算,今年CPI增速为5.1%。考虑到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南方干旱等影响,今年其余月份CPI环比很可能超过近年来均值,就是说全年CPI增速很可能在5%以上,大大超出年初预定4%目标。为保证物价涨幅在合理范围,下半年稳健政策基调下半年很难发生改变,保证一定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就非常必要,但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适度加息,达到这一目的的难度非常大。

  资金脱媒导致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矛盾加剧。恐怕还没有哪个时期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矛盾像当前这么大。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下简称“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存准率”)。首先看公开市场操作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之间的矛盾。受制于中外利差,及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困难(存贷款基准利率非央行所能独立决定,其既取决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等货币政策目标,还是部门博弈的结果),作为市场化利率重要基准的央票利率上调受到很大限制,央票利率上调的困难导致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量受到极大限制,使得流动性回收更加依赖存准率上调。如果央票利率超过基准利率太多,则会进一步市场化利率,推动资金脱媒寻求高收益,不利于稳定储蓄。

  其次看存准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的矛盾。存准率上调减少市场资金供给,难免同时推高市场资金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准率既是数量工具,也是价格工具。今年以来主要依靠存准率上调的流动性回收,因央票利率上调困难,存准率上调意味着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资金功能的丧失,每次存准率上调均面临公开市场大幅净释放资金,这并非完全是监管部门平缓商业银行资金波动的有意政策安排,其中相当大工具矛盾的结果。前5个月公开市场净释放资金超过9000亿元,与整体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明显不协调。

  产生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我国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始于2005年短期融资券发行,当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推动了股票市场发展,2008年央行推出中期票据更是加速了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进程。根据今年开始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2010年,主要间接融资工具-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下降至55.6%,比2002年下降36.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53.5%。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推动资金价格从存贷款基准利率向市场化利率靠近,而不是相反,就是说,直接融资发展使得监管部门设定资金价格的能力下降,如果存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速、物价水平不相适应,就会出现资金脱媒寻求高收益的现象。

  资金脱媒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表内负债转至表外,以今年以来数据为例,按照传统M2=国内信贷+外汇占款公式,今年前四个月新增信贷2.99万亿,新增外汇占款1.43万亿,以此推断,M2绝对增加额应为4.42万亿,但是前四个月M2仅增3.15万亿,即是说,约有1.27(2.99+1.43-3.15)万亿资金脱离商业银行负债方,从商业银行存款转变为其他资金流转形式。这还是仅根据期初期末资金存量的简单推算,如果再考虑资金需求方(比如企业)获得表外资金后会以存款形式回流商业银行,进而存款增加,流量脱媒资金规模更大,据估计,当前仅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就高达4万亿(亦说7万亿)。

  资金脱媒对货币政策有重要影响,因为商业银行表外资金并不需要缴纳存款保证金,因此资金脱媒部分抵消了存准率上调的效果。以此看,存准率上调和基准利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也存在矛盾:存准率上调推高市场利率,如果基准利率不相应上调,就会增加了资金脱媒动力,部分抵消了存准率上调的效果。

  综合来看,当前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根本矛盾,是在实际负利率背景下,因基准利率上调困难,公开市场操作和存准率回收流动性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不应过分夸大当前经济放缓程度。制造业PMI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铜等原材料进口下降,信贷需求也出现一定程度回落,我国经济扩张速度确实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程度不应过分夸大:一是最终需求的投资和出口仍然快速增长。一季度投资增速高达25%,超过去年增速,4月份投资增速还有加快迹象。今年我国出口增速也超出预期,年初市场一般预测今年出口增速将在20%以下,但是前四个月我国出口增速27.4%,4月份当月出口增速为29.9%,均明显超出预期,国际经济较高增速(IMF预计为4.4%,属于较高增速)和弱势美元保证今年我国出口增速不会太低。消费增速下降,主要受汽车消费增速下滑影响,对经济的整体负面影响有限。二是4月份非制造业PMI仍在60以上,如果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加总比较,当前经济扩张速度仍处于较快水平。三是受资金脱媒影响,M1和M2对政策调控的指示性意义下降。4月份,M1和M2增速分别降至12.9%和15.3%,M2增速已经落至年初预定目标16%以内,这也是不少机构认为调控政策应当放缓的重要依据。不过,根据上文分析,年初以来至少有1.27万亿资金脱离货币统计,如果将这部分计算在内,4月份实际的M1和M2增速分别高达18.3%和17.2%(考虑到脱媒资金流动性较强,将其全部计入M1),属于历史较高水平。商业银行存款增长缓慢,资金脱媒程度并未出现明显缓解。资金脱媒为寻求高收益,前提是有相应需求,资金脱媒本身即说明当前社会总需求仍比较旺盛。

  从公布的一些经济指标看,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因为企业库存调整,这既有前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原因,也是去年底限价措施导致企业不愿亏损出售产品被动增加库存所致,只要出口和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库存调整周期会比较短。考虑到下半年仍然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如果不能通过适度加息解决各种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货币政策将从基调上的稳健演变为实质性的宽松,物价失控的危险将非常大。

  综合各种情况,虽不能排除货币政策调控出现阶段性放松的可能,但受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资金脱媒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后期利率适应性上调仍难以避免。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分析形势,规划金融工作重点

2024-07-01 12:35
29763

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05-16 14:45
95398

陆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创新空间

2023-10-16 13:44
20738

央行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

2023-04-06 15:51
78606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

2022-12-17 15:13
3628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2022-11-22 11:43
4918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