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股市重回2008年之疑
发达国家股市还是徘徊不前、新兴市场股市已经开始下跌、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不断创出新高之后突然出现暴跌,2008年发生的事情似乎正在重现,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过去两年多时间内,政府和央行将私人部分风险转移到了公共部门身上,市场担忧转向了主权债务风险和货币稳定方面。
发达国家股市还是徘徊不前、新兴市场股市已经开始下跌、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不断创出新高之后突然出现暴跌,2008年发生的事情似乎正在重现,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目前投资者面对的局面与2008年有明显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处在更加安全的市场中。
我们面对的并不是流动性危机。
次贷危机是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但流动性的迅速枯竭才是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在流动性危机背景下,生存成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唯一愿望,市场面对的不计成本的抛售压力,但目前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主要央行仍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面对的是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后的信心不足。
当前全球金融体系也要比2008年稳定。
雷曼兄弟破产后全球金融系统面对的是崩溃的风险。如无政府和央行出手,可以想象各大金融机构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去。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美国银行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欧洲银行业的风险虽未完全释放,但问题只在于政府需要为这些金融机构注入多少资金而非大型银行的生存危机。监管制度改革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改革的目的是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安全,银行的投资价值可能会降低,但政府绝对不会因为改革而将整个金融系统重新置于危险境况中。
通胀而非通缩风险。
2008年市场担心的是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通缩(通缩会极大降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国债市场。现在我们担心的是过低利率水平和央行流动性注入可能会带来恶性通胀。对金融市场而言通胀远比不上通缩可怕,目前的央行体系有足够的手段来控制通胀,而对付通缩办法并不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市场要比2008年更加健康。
过去两年多时间内,政府和央行将私人部分风险转移到了公共部门身上,市场担忧转向了主权债务风险和货币稳定方面。由于市场上没有什么机构的信用比政府和央行更高,这意味着一旦政府和央行广泛出现问题那么没有新的力量可以挽救市场。
投资者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来对冲这种风险,但最终可能徒劳无功。
贵金属(贵金属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属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大幅上升,但由于贵金属本身的定价缺乏基础(相对而言投资者根据收益率、通胀预期和经济增长预期可以分析国债的合理价格),价格在大幅上升后投资者的信心也将动摇。相对于已经如此庞大的金融市场,贵金属市场能容纳的资金少得可怜,贵金属的投资只能在投资组合中占很小的权重而不能成为主要的稳定器(当然对于个人投资者可能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对于投资者并没有什么选择。
一旦投资者认识到如果整个系统崩塌谁都难逃一劫,市场情绪反而会相对稳定(相对于狂热的商品投资,这种稳定并不是好事情),投资者能做的并不多,只能静观其变,虽然这种稳定看起来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