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大幅提升
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多年的症结,“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切实缓解。在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前提下,近年来,银监会因势利导,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
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多年的症结,“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切实缓解。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构建多层次发展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建立起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在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前提下,近年来,银监会因势利导,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在机构设立上,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引导各类资本设立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在股权投资上,与时俱进地放宽了投资金融机构的资本地域限制,鼓励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异地股东投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上,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区域设立县域分支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持股比例上,适当提高了自然人和法人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
家住四川山区,在北京打工的农民李菊芝告诉记者,以前她所居住的镇子没有银行,办事需走很远的山路,来回耽误一天的功夫。近两三年,她每次回家,都可以看到家乡金融网点的增多,这为她将打工挣来的钱汇回家增添了更多选择。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6月末,全国有2945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这些乡镇的农民群众难以方便地享受基础金融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10月,银监会专门组织在贵州省召开会议,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着力探索解决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力争到2012年末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对记者说:“我们指导各地在扎实调研摸底和详细测算基础上,因地制宜,一乡一策,实施‘两点两机包村包片’战略,即分别采取设立标准化营业网点和简易营业网点,布设POS机和ATM机,实施临近机构信贷员包村包片等服务方式,部分地区还采取流动服务车提供定时定点服务等其他简易便民形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截至2010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009年6月末的2945个减少到2312个,有10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原有708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总体解决,全国31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提前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谈到今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据记者了解,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被列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在注重防范风险前提下,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切实加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培育步伐,积极探索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上述负责人也透露,银监会将认真总结分析前期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由解决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向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服务功能转变。制定详细布设规划,重点做好物理网点建设,整合农村金融资源,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加强网点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满足农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