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坚定 香港发挥促进剂作用
截至今年7月底,在港人民币存款已超过100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市场预期。“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流存量大增,有助于香港形成离岸结算中心的低位。”汇丰银行亚太区业务策略及经济顾问梁兆基此前出席公开活动时指出。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香港见证并参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步伐。随着6月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7月《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的签署;8月境外首只人民币基金获准在港发售,加之“小QFII”成行在望,业界普遍认为,连串消息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提速,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雏形初具。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资本平台,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以发挥促进剂作用。”首都创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大贝在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改不会一步到位,但指导思想清晰,即“去美元化,增加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而经由香港率先推动人民币产品是势在必得的最佳路径。
日前香港汇丰银行发表报告指出,从功能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让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第二步是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第三步则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刘大贝认为,目前国际化尚处由第一步向第二步迈进的阶段。聚焦于同一问题,刘大贝的解读是,人民币国际化遵循“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路线,方向坚定,循序渐进。
“首先,在周边贸易区开展小额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然后推广至亚洲地区;直至全面国际化。”刘大贝说。
此前人行开放中国内地债市,启动海外人民币回流机制,有业界人士认为,由于额度有限,料对内地银行间债券影响不明显,所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在香港理工大学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俞伟峰看来,相比股票市场,香港债券市场规模很小,发展不足,人行此举有如为管制严格的资本账目打开了一扇“后门”。“不仅可以为银行集资提供多一种渠道,降低风险;并且于投资者而言,回报前景看好,可发展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一个亮点。”。
他指出,一般而言,开通债市后,接下来可向股票交易活动延伸,实现股权“人民币化”。
日前,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香港要靠市场的创造力,推出以人民币为交易单位的股票及多种人民币产品。
香港《经济日报》也在日前刊出社评指,香港要尽力把握及配合中央战略,加速开发不同种类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只要产品愈多元化,投资机会就越大,海外投资者愈愿持有人民币,并愈乐意汇聚香港,如此启动良性循环,香港建立离岸中心,便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