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中国工程企业为何能轻易得手?
近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山工机械剩余60%股权获得商务部批准,从而将这家大型国有企业变成外商独资企业。由于山工机械是卡特彼勒在中国第一家“整体收购”的本土企业,卡特彼勒采取了“分两步走”的策略,即先收购40%股权,再收购剩余60%股权。同时,通过整体收购,卡特彼勒将加重在中国轮式装载机市场的投资,
进一步巩固其在工程机械蚕食本土品牌的领先地位
这是卡特彼勒等外资企业并购或合资中国企业惯用的手法。早在2003年,卡特彼勒就宣布要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建立全球的竞争性生产基地。2006年,一份卡特彼勒并购名单被媒体曝光。其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广西柳工机械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公司、潍柴动力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都是其狩猎目标。而并购或合资的“投资合作意向书”中有如下要求:合资要在它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它的全球战略;它要求拥有品牌,强调全球一体化,限制使用原中国企业品牌;将把该企业建成具有能生产卡特彼勒产品技术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基于此,这几年卡特彼勒进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与其它外资企业有所不同。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也意图把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从而形成更强有力的资本吞食。从近几年来卡特彼勒收购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它在中国的掠夺式收购的目的昭然若揭,但是许多人却看不到其中的危险性。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龙头企业不能让卡特彼勒完全控股,因为这将大大损害我国的产业安全,减弱国家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卡特比勒实现对山工机械的整体收购,是对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业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因为这将会极大地刺激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巨头抢滩中国的热情。尽管他们目前还不能控股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业,但谁也不想失去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今后,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巨头势必在我国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这股“西风”的裹挟下将会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人们不禁会问,为何卡特比勒能轻易地得手,为何中国不像美国那样建立严格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这可能与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因为卡特比勒此次整体收购山工机械,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而且还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这与美国限制或禁止中国企业并购美企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中国华为公司2007年10月联手美国一家股权投资基金收购美国3Com公司,虽然只购买3Com公司16.5%的股份,可是,美方硬要把这笔商业交易向“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上引,到现在也没有批准这项收购案,其实质是不让华为公司收购成功。
这说明,我们与美国实行的外资引进政策恰恰相反。正是这个原因,在外资企业迅速膨胀中,中国不少地方或行业不仅让出了庞大市场空间,而且也让许多地方政府或企业患上了软骨病。有专家在研究中国引进外资问题时得出结论,中国的外资对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在0.29和0.58之间。这样一个比例十分接近于目前世界公认的外资依赖国,如新加坡、荷兰和爱尔兰等。即便是在经济更为自由化、更为开放的美国、韩国等国家,内外资比例也远低于中国。因此,调整引进外资的战略,强化国内经济的主体意识,是防止依赖外资的重要方面。
卡特彼勒在中国庞大的行业整合计划,对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生存已经构成了巨大威胁,因为卡特彼勒在拿下徐工、山工后,下一步的目标将是厦工、柳工、三一重工等,目前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工程机械强势企业,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们自己的民族装备制造产业可能就是名存实亡。在引进外资中,我们不能让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伤筋动骨,被动地让出市场。
因此,中国应该像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并于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表明国家将不再继续实施单纯鼓励引进外资的导向政策。这个新政策成为我国改变引进外资政策的一个强力信号,从以前不计效益和成本的数量引进,到控制外资引进的风险,尤其是对中国自主研发能力毁灭性冲击,以及中国经济由外资主导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