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税制框架设计拟定 中国碳税时代或来临

2010-05-31 11:21957

碳税——这个在去年还似空中楼阁的新税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政府部门不断更新的低碳新政,逐渐响亮的学者派声音,连篇累牍的媒体报道,所有的这一切已经让我们感觉到,碳税——这个在去年还似空中楼阁的新 税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接受大家关于碳税的各种提问,因为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基本上是研究的工作已经做完,我们希望是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征收 碳税。”在碳税时间表的问题上,近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等多位著名学者高调表态。

  作为《“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的顾问,他们的声音被普遍认为是“碳税”到来的信号。

  本报记者专访了姜克隽及相关专家学者,详细解读《研究报告》内容及碳税实施的具体问题。

  征收时间:

  希望在“十二五”期间

  对于碳税开始征收的时间,此前有不少媒体报道可能将在2012年,但姜克隽却未对这一时间表做出肯定。

  “目前政府仍然未对开征碳税的期限做出明确表态,我们也很难判断,我只能说目前我们征收碳税的外部环境已经很好了,希望碳税能够在‘十二五’期 间开征。”姜克隽说。

  姜克隽介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调研报告分析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中国开征碳税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从税制诸因素角度初步 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包括碳税与相关税种的功能定位、我国开征碳税的实施路线图,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议。

  对于这一计划,社会上的看法并不统一。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张德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我国并不具备征收碳税的成熟条件。

  “从税收的原理来看,理想状态下,合理的税收并不会影响经济主体的正常经济活动,”张德勇介绍,除了增加政府收入功能以外,税收还具有调节收入 分配、调节贫富、合理调动社会资源等功能。所以看待税收不应该仅从收入的角度看,也要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待。

  张德勇认为,虽然我国经济和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是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时也应该考虑到“木桶原理”。如果我国和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 然保持良好较快的发展速度,则“十二五”期间征收碳税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目标,但是一旦全球经济再次出现危机,这一计划可能放缓。

  “影响木桶中水量的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我国而言,虽然有着一大批成熟企业,但是相对落后的企业仍然在经济增长和确保就业的贡献中占有较大 比例,如果政策过于激进,这一方面难以平衡。”张德勇说。

  征收方式:

  以企业燃烧排放二氧化碳为依据

  碳税究竟是什么,如果仅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依据,即使是只对企业征收,那么是否人的呼吸也要计入企业的排放?

  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拟定的调研报告中,对于税种实施方式总共提出了三种方案,首先是以化石燃料的含碳量作为计税依据,在现行资源税和消费税基 础上进行加征,第二种方案是在资源税、消费税和环境税之外单独开征碳税,第三种是将碳税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征收。

  姜克隽介绍,从国际上看,能源税和燃油税都是作为消费税直接对消费者征收的,比如在加油站直接对消费者征收燃油税。但是在中国无法使用这种方 式,因为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远比发达国家低,在加油站出售的汽油和柴油只占一半左右。而且作假和偷税漏税的问题难以监控。

  苏明介绍,我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 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因此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

  碳税税率形式与计税依据密切相关,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且二氧化碳排放对生态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而与其价值量无关,因 此,需要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即采用定额税率形式。

  “一种新税开征一定要考虑成本,需要考虑征收以后企业需要多去多少次税务局,税务局需要为此增加多少人员来处理碳税和能源税的问题,” 姜克隽 说:“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种最便于操作的方式。”

  姜克隽说,碳税与能源税的区别在于,能源税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所含的能量来征收,而碳税是以这些能源燃烧之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依 据。

  起始税额:

  每吨二氧化碳10-20元

  碳税来了,这个话题一直令生产企业和公众感到惶恐。对于企业来说,碳税究竟能增加多少生产成本,对于个人来说,征收碳税是否意味着物价上涨?姜 克隽认为,由于起征税点较低,不会对企业和个人造成明显的负担。

  姜克隽介绍,欧洲目前现行的碳税是200-300元每吨,折合算下来每吨煤的成本提高400-600元。如果初期采用这个价格,就会明显影响到 经济发展和国家的产业结构。所以在拟定《研究报告》之初,已考虑到影响经济的问题和企业适应能力的问题,税额可能会定在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0-20元作为 尝试,而后根据企业适应能力逐步提高。

  具体而言,每消耗1吨标准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9吨,等于把煤价提高30-40元,按照现行的煤价来计算,征税所造成的煤价上涨为3至5 个百分点。

  煤炭涨价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电价上涨。据统计,中国电力现有装机总量中,火电比重达到80%,各类型火电厂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而煤在发电成 本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0%-70%。

  如果以上所有条件到征收碳税时不发生变化,经过简单的乘法计算,这一税额造成的电价上涨为1.5%左右。

  而环保部规划院课题组则建议,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税20元,到2020年可以征收50元/吨。具体而言,煤炭(每吨)、石油(每吨)、天然气 (每立方米)分别征收11元、17元、12元的碳税。

  “从源头上,这一税额将直接对化石能源企业征收,而后这个成本会传递给消费者,体现形式上还是消费税。”姜克隽说:“征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大家 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收入归属:

  中央地方“三七分账”

  对于碳税的归属,《研究报告》建议,碳税的收入归属上有三种选择,即地方税、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一般而言,根据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划分标 准,地方税应该是具有非流动性且分布较均匀、不具有再分配和宏观调控性质、税负难以转嫁性质的税种。而碳税对整个宏观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涉及一 个国际协调的问题。

  苏明介绍,从这个角度看,碳税不宜作为地方税,作为中央税更为合适。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地方税税收收入过低,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议将碳 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为7:3。

  《研究报告》称,由中央财政集中碳税收入用于支持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开发以及其他节能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建立规范的财政 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考虑低收入或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平衡地区间减排成本和收益的分配格局。

  《研究报告》对于碳税收入应该采用以下使用内容和方式:一是用于重点行业的退税优惠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等方面;二是可以建立国家专项基金,专 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研究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植树造林等工程项目以及加强有关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促 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三是在具体使用方式上,应该更多地采用财政贴息等间接优惠方式,而较少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更好地发挥碳税的作用。

  对话

  “用外部环境促使企业成熟”

  ——本报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

  碳税对于我国非常必要

  北京商报记者(以下简称“北京商报”):有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的阴谋,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姜克隽(以下简称“姜”):近期有很多人对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提出了质疑,但是截至目前,该报告的绝大部分研究是没 有被推翻的。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我们全人类需要对避免这个变化而做出努力,这个论调一点都没有变。

  2007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4.2%,但是增长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健康问题。作为一个睿智的政府,需要很好地平衡发展和环境之 间的关系。

  局域污染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每天跟数字打交道你就会觉得很严重,每天吃的东西里面有多少汞,每天呼吸的空气中有多少PM2.5(可 吸收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环境健康标准,目前我们的现状与此差距较大。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已经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问题。”

  北京商报:您认为是什么变化致使碳税的声音越来越大?

  姜:曾经有一度,就是我们做能源税和燃油税的时候,连对低碳发展的认识还都不统一,所以说一谈到碳税就比较慎重。2007年我也曾对媒体说过, 近一段时间可能不会实施碳税。

  但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我们国家对于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重视。原来中国并没有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中国承诺了二氧化碳 排放的责任。中国也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从政策需求方面,对于一些新的政策包括碳税也提出了需求。

  北京商报:气候问题自然不可避免,但是征收碳税短期内对于全国经济是否会产生影响?对于国内企业将意味着什么?

  姜:我们制定碳税之初,并不想对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太直接的影响,而是希望通过一种长期的手段进行调整,使这部分企业能够更具竞争性。所以我们 也在建议国家财政部尽早公布碳税的具体措施。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或者将企业改造的更加节能,或者改变投资方向。

  按照目前计划的10-20元税率,现在很难说有多少企业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出现转型倒闭等现象,只能说一部分耗能较高的企业的增加值会明 显下降。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个税率可能会使年增长率下降2%-3%。

  北京商报:既然还是有影响,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实施碳税?或者说除了气候问题,您认为我国实施碳税还有何必要性?

  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出于我们国家节能减排的需求。回顾“十一五”期间,我们做节能减排做的很累。这一期间内,我们节能减排大部分还是以行政 的手段来实现,下达减排指标,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

  前一段时间的经验证明,靠行政手段和国家政令来调整经济结构效果比较有限。但是税收能够非常好地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向合理化。

  另一方面,从淘汰落后产能的角度看,碳税会导致价格上升,价格的上升会致使消费量的减少,在产能过剩、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碳税增加的生产成本可 以避免一部分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也可以使那些产能落后的企业负担更重而被市场淘汰。

  碳税直接影响的就是那些高耗能工业,必然引起高耗能的萎缩。过去我们曾经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解决高耗能问题,现在好了,税收是很好的政策信号,可 以达到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北京商报:对于碳税,社会上普遍担心,认为新税种会增加民众的生活负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征收碳税不会导致明显的物价上涨或所谓通货膨胀之类的问题。总体上来说,税收可以用于补贴民生和进行宏观调控,如果假 定其他的变量条件不变,合理的税收和设立良好的税收体系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物价下降。政府可以对民生领域给予补贴。

  比如,农村要修路,这一成本如果由农村承担,可能会导致农产品的涨价,但是国家给予补贴以后,农村和农民的负担下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降低。

  碳税可以提升中国企业竞争能力

  北京商报:在节能减排的方式上,业界曾经提出过两个方式,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开始大范围宣传以后,有媒体就报道说中国放弃了碳排放权交 易。您认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在选择中是如何权衡的?

  姜:这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并不是二选其一的关系。碳排放权交易必须给碳定价,而碳税就是一个碳定价模式。只有当碳税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 才会权衡,是在市场上购买排放权还是选择交税。

  排放权贸易的实施尚存在较为复杂的先决条件,比如信息的披露。必须做到绝大部分企业都有信息报告制度,通过科学测量并公开碳排放量。也正是因 此,碳税在短期内比碳排放权交易更容易操作。

  北京商报:普遍认为,节能减排将影响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节能减排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姜:我们认为中国并不是被动跟随着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而是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它可以把中国经济提升到发达国家的范 围里。

  因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原来已有的技术,特别是高精尖的技术,如航天技术、高精尖技术等基本已经被发达国家瓜分了,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已经掌握在 发达国家手中。

  但现在的机遇是,气候变化对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求。像电动汽车,原来发达国家已基本放弃了有关研究,而气候变化使各国对于电动汽车的研究 又重新启动。在类似的这些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直接缩短。在这些新的需求方面,发达国家并没有形成很明显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所以发展低碳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是有好处的。

  北京商报:碳税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否过于激进?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

  姜:中国需要打造一批强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们不能具有只要能赚钱,不在乎是否落后的心态。这从长期而言是不健康的。中国现在的 GDP发展太快,6到7年就翻一倍。在这样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打造一批成熟企业。

  我们需要通过宏观手段创造外部环境促使企业走向成熟。从全世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强力竞争能力企业的国家,其能源成本是低廉的。相反,一个 国家的资源价格越高,这个国家的企业竞争性越强。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对企业长足发展有好处的。

  因为能源价格高会引导企业放弃高能耗的粗放式管理和生产,企业必然会想办法从技术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以前都是发达国家引领全世界的产品潮流,以后这个角色要由中国来担任。一旦我们国家的能源标准提高到比发达国家还高,我们的产品必然是更高水平 的。

  北京商报:这一目标对于中国企业已有的水平来说,是否现实?

  姜:这是一个普遍的担心,很多人也认为中国是落后的。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技术目前已经非常强势。判断这个问题有几个指标,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研究 加以验证。从外部研究来看,每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所做的technology  standing  indicator(科技水平指标)证 实,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我所看到的风能发电、光伏电力、超能电机等能源方面 的技术已经不落后于任意一个国家,甚至在这些方面的技术上我们已经把世界上很多国家打垮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逼迫,事实上以上这些技术水平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近年来节能减排的目标。

  研发体制问题不容忽视

  北京商报:我们在向这一目标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什么问题?

  姜:正如前面所说,中国的技术已经开始具有国际竞争力,从普通的家电到新能源领域的风机、光伏电池等,我们国家在制造先进产品的技术上已经比较 领先。但是,我们国家的研究开发体制还很落后。

  比如,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电池,但是制造这种光伏电池的设备中国基本都依靠进口。其他方面,国家顶尖技术的实验室所使 用的设备也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这就等于是技术的源头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这属于小批量产品,这种生产企业一年在全球的销量不会超过100套,而且投资非常高。自然而然的,在我国市场资金就不会流向这些领域。要解决这 一问题,只有靠国家科技体系的支持。
0
标签:碳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贾康:决策层对于碳税的认识并未达成一致

2013-09-17 15:50
1515

中国何必抵制欧盟“碳税”?

2012-01-31 10:18
809

欧盟强征碳税或将引发贸易争端

2012-01-10 10:15
682

我国有望率先推出碳税方案

2009-04-21 09:46
598

澳碳税征收箭在弦上 标准降低缓冲市场

2011-05-19 10:10
74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