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钓鱼案受害人未获赔 俞正声称问责执法者不妥
去年,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去年,上海钓 鱼执法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上海白领张辉和断指孙中界的命运,引起民众广泛关注。记者对两位当事人进行回访时发现,目前为止,并没有具体的执法 人员或执法单位被问责,孙中界的赔偿要求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昨天,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两会上回应此事时称,“钓鱼执法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 问题,缘于有奖举报的制度原因,因此,问责具体的执法人员并不适当。”
■追访官员
韩正称应取消有奖举报
上海市长韩正对此也做出回应称,钓鱼执法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执法行为,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韩正说,上海市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钓鱼执法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这个制度就是有奖举报制度。
“有奖举报在有些领域可以用,但是在维护交通秩序的执法上用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有了有奖举报,就会有利益驱动,就容易产生为领到有奖举报这部分 钱而专门从事举报,逐步转化为一种职业性的举报,而这种职业性的举报不受监督。”韩正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取消有奖举报,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要 把这个制度规范起来。
执法单位罚款全缴财政
此外,上海也将采取其他的治理方法,割断行政执法处罚单位和钱的关系。
“今年全市所有区,所有执法行为罚没款、处罚款,全部统一到市里的财政专户,全部公开监督,下面所有的单位拿不到一分钱,从制度上杜绝了这样一 种做法。”
韩正说,除了制度原因,执法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执法人员如何掌握自己所执法的所有法律,用一种比较规范的行为和法律的语言去执法,这方面是缺 乏的。因此,上海今年将开始分批全员轮训,之后要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就不能做执法工作了,做其他的工作。当然,我们政府在应对这些事情的处理上,特别主 张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能够反映,这很重要,就是快报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我相信上海市政府通过这件事情举一反三,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修补政府的公信力。”
■法眼
应研究如何处罚“钓鱼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称,每当发生这种公民必须要用自残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的事件时,非常令人痛心。我们应该反思: 事件的根子在于制度。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才会造成这种情况。“钓鱼执法”整个事件中,它的利益机制很容易判断。行政机关罚款和收费作为预算外的收入常年 居高不下。最高的时候预算外的收入曾经占预算收入40%的规模。这两年随着清理和整顿小了一些,但是基本问题还是没解决。
具体到这个事件中,需要反思的是:行政机关罚款事实上的收支两条线没有真正得到执行。1996年以前,行政机关是坐收坐支,罚了之后单位就可以 分了。《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就明确了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要求单位罚的款全部进入国库,如果需要行政经费、行政开支由国库再行下拨。但是这个制度在实践当中 被普遍变相用各种方式把罚款数额和最后的行政经费、奖金、收益挂了钩,导致隐性或显性的钓鱼执法大量存在。
事件体现反映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孙中界根本没有犯意,以被引诱以后作出的行为对孙中界进行处罚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有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对于引诱他人的人,是不是可以进行处罚?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刑法领域还是行政法领域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法领域和刑 法领域应该对此进行研究,对引诱犯罪的行为进行处罚,以此杜绝钓鱼执法。 本报记者张然
■事件回放
事件一
2009年9月8日下午,张辉驾车因搭载自称胃痛要去医院的人,被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执法检查时查获。
9月10日,张辉在爱卡上海论坛发了题为《无辜私家车被课以黑车罪名扣押,扣押过程野蛮暴力》的帖子。
9月14日,张辉到区交通执法大队接受调查、处理。同日,区交通执法大队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罚款1万元。
事件二
2009年10月14日晚,到上海开车才两天的河南小伙儿孙中界,本打算做好事让人免费搭便车,没想到却陷入执法部门的“钓鱼”圈套,被执法局 认定为非法运营拉客。孙中界激愤之下断指以证清白。张辉及孙中界的遭遇引发网络及媒体广泛关注。
■回访当事人张辉
“大家的支持让我坚持下来”
一度,张辉希望媒体用张军这个化名。隐藏名字的顾虑,在庭审宣布其胜诉后烟消云散。他主动对媒体说,还是用我的真名吧,我叫张辉。
从11月19日,闵行法院宣布张辉胜诉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张辉说,三个多月来,他已经基本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工作上,因为公司给了他很多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坚持不下 来。”
在50多天的诉讼中,张辉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考验和恐惧。他曾收到恐吓信,有人用尽各种办法调查自己的背景和家人,“就是希望发现自己的不良记 录,幸亏自己挑不出任何问题,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些经历,都让性格内向的张辉变得冷静成熟。如今回想50多天的坚持,和坚持中的煎熬,张辉说,他感到某种深深的遗憾和失望。
从起诉,再到收到恐吓信,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无法释放的压力让他神经衰弱。现在,他“要求”5岁的孩子不能离开小区玩,不要和陌生人搭话,还 一再嘱咐妻子和父亲,过马路要小心。
“虽然最后判了我胜诉,但只有一个闵行区的有关人员到我们公司道了个歉。”张辉说。
这种对事件无问责的最终结果,让张辉觉得遗憾。
“我并不想当英雄,也从没想过要经济赔偿,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就是想让这个事情有个说法。”张辉说。
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张辉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虽然在钓鱼执法案中胜诉,但他并不觉得乐观。“每天,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发 生,如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的只是媒体和舆论的力量,而不是法制的力量,那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乐观。”
温家宝总理的新年致辞中,提到要让百姓过得有尊严的说法,张辉对此印象深刻。他说,钓鱼执法事件,正好体现的是老百姓的尊严问题。他本来好心助 人,却被恶意欺骗,这让他觉得自己并无尊严可言。
除署名外本版均由本报记者刘薇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