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弱中显强美元有中线反弹机会
在各央行会议中,英国和美国态度相对温和,这造成美元受压。美元虽大幅回落,但美国经济基本面正酝酿一些积极因素,所以仍不排除美元反弹的可能。
在各央行会议中,英国和美国态度相对温和,这造成美元受压。美元虽大幅回落,但美国经济基本面正酝酿一些积极因素,所以仍不排除美元反弹的可能。
本周美元先大幅冲高,随后大幅回落,至本周五16:30,美元指数报75.67点,一周共贬0.95%。
西方央行各唱各的调
在刺激政策方面,澳大利亚央行是谨慎的,英国是最松的,欧元区相对严谨,而美国相对宽松。
本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会后声明并未暗示下个月接着加息,所以澳元走势有点利好出尽的感觉,当消息明朗后澳元走势转弱,不过本周后几天略有上升。澳洲经济和中国密切相关,所以底气较足,在中国对通胀并不着急时,澳洲却着急起来。在澳央行强硬态度左右下,中线而言澳元应有走强机会。就短线而言,下周起中国将公布超旺的经济指标,料澳元短期内也将显强势。
周三美联储宣布利率不变,会后声明几乎是老调重弹,措辞几乎和上次利率会议一样,给人感觉就是美联储还想“看看再说”,这种暧昧态度就和欧央行有太多区别了,因此美元本周冲高回落。本周四欧元区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会后声明更紧些,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会撤回部分流动性。
英国央行周四宣布利率不变,并表示将扩大公债收购计划额度250亿英镑,这较原先的1750亿英镑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略少于一些投资者预期的500亿英镑,因此该消息对英镑颇为中性,甚至还有点利好作用。
紧缩预期将渐渐提升
虽然各主要央行暂不轻易回收流动性,但回收流动性已成为可预期之事,而这将在中期影响外汇市场及其它市场走势,投资者如何把握时间上的分寸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紧缩方面,澳大利亚、挪威等只起警示作用,真正的领头羊当是美国,而美国紧缩预期提升来自两个方面,一为其国内经济指标全面回升,二为各国对弱美元的容忍度剧降。
从最近发生一些事看,各国对弱美元的容忍度确实在下降,典型的事例是美国在中东最好盟友之一的沙特将以一组货币而非单一美元计价其所产原油。另外,印度大举购买黄金也暗示其并不看好美元走势,且有外汇储备多元化倾向。中国方面也较明显,中国一方面尽量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大举收购原材料,中国所产黄金也尽量囤积,使黄金储备“自然地”大幅增长。
从经济层面看,影响美国退出刺激政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就业市场,因美国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均有所好转,唯独失业率居高难下。从短期看,美国失业率或还有提升空间,但可能已非常接近见顶,而一旦某次公布数据显示失业率出现下滑,全世界对退出刺激政策的预期会陡然提升,届时美元自将大涨。
美国失业率接近见顶
周五晚,美国公布的10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19万人,失业率10.2%,高于分析师此前预估的17.5万人和9.9%,失业率为1983年4月触及10.2%以来的最高。周四美国公布的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下滑,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更是连降七周,虽然这种下降不足以阻止失业率上升,但能使失业率上升曲线变为平缓,由原先的陡峭变为平缓。
全球经济有回升势头,也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雇主不敢轻易增加人手,只是使用原先人手并增强工作效率,但这应有个限度,当达极限时,雇主将不得不增加人手,而届时失业率必将下滑。
本周四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非农生产力(即人均每小时产值)升9.5%,是六年来升幅最大一次。如果排除技术大幅进步因素,一般这意味着雇主榨取员工达到极限,后续加大“剥削”的余地有限,而这是经典的增加人手前奏。
从历史对比来看,美国劳动生产力达到这么高增幅时,如果此时没啥革命性新技术发明出来,一般对应着其后失业率将下降,如2003年便是如此。2003年三季度美国劳动生产力增9.7%,当时美国失业率是6.1%,至当年年底就降为5.7%。
综上所述,虽然美国失业率还在上升,但已到了“随时会下滑”程度,而这意味着市场对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预期“随时会改变”,因此美元也存在着“随时会上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