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信息化全面提速 产业扬帆力争上游

2009-11-06 12:52594

近年来,纺织企业劳动工资水平增长较快,达到15%左右。新的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实施,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劳动岗位现场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MES的质量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功能受到极大关注。

  对于很多80后、90后,甚至是70后来说,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见过或者使用过“布票”。

  其实,仅仅在20多年前,衣服还不是一件想买就能买的东西,没有布票,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衣服。

  从1954年国务院发布《棉布计划供应》起,布票开始发放;到1985年,布票被取消。30年历史的布票见证了中国纺织行业的一段发展历程,小小布票的兴衰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中国老百姓非同寻常的“布衣生活”。

  60年来,纺织行业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时代转换中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调整与变革,并在改革开放30年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成就。

  从“快速发展”到“结构调整”

  中国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建国之初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为了探寻纺织行业的发展与变迁,记者走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吴迪。

  据吴迪介绍,由于建国之初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所以纺织行业在“一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建设,除上海、天津、青岛等老基地之外,集中力量建立了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安、咸阳等一批新基地。“到1965年,中国纺织工业已经由解放前机械设备和大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工业布局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转变为各种纺织、印染加工能力综合发展、产品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自己的装备制造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声誉。”吴迪说。

  在文化革命时期,由于轻纺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对稳定市场、回笼货币、安排就业有重要作用,纺织工业还是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主要是以引进设备为主,建设了上海、天津、辽阳、四川四大化纤基地,扩大和丰富了纺织工业的原料资源,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纺织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1978年,纺织工业以满足内需为主,出口只占总产量的3.7%,约24亿美元。而到1994年,中国服装出口已经位列世界第一;199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双双列为世界第一;2007年出口约占全球出口的30%。”吴迪介绍。

  1999年完成压锭改造之后,纺织工业在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品牌建设、质量效益、出口创汇、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进步明显,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在中国进入WTO之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迅速位成为世界纺织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纺织工业虽然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又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任务,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既存在巨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IT力促创新

  吴迪表示:“通过信息化构建新型工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进行单项的自主创新,更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通过集成的方式,将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生产制造、产业链整合等各方面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形成纺织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列举了“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包括: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

  吴迪认为,这4项关键技术将形成行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是由满足个别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到满足某些重点行业(如棉纺织、化纤、服装)企业的行业化需求,弥补企业管理基础的不足,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属于MES范畴,是位于上层ERP与底层设备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对制造工艺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通过车间智能化调度,满足快速响应的生产制造,提升产品生产制造的创新能力。

  服装等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是考虑到中国服装企业的产品趋于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并带来对服装、印染、针织等企业的产品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CAD等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开发具有集成功能的通用系统平台,集成CAD、CAPP、CAM和PDM,推动产品设计创新和品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纤维、纱线、面料和服装等产品为对象,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使纺织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检索、在线交易、市场分析等,形成新型市场营销模式,逐步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商务。

  信息化需求拓展应用深化

  2008年以来行业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直接表现为信息化投入减少。“但是占企业数30%的优势企业平均利润率仍保持在8.37%,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继续加大,信息化需求依然存在。其特征是项目决策上更加谨慎,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它们大多数已经实施了管理信息化系统,并认识到当前形势下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的紧迫性,要求对原有系统扩充、升级或更新,面向更加深入的行业应用。”吴迪说。

  这说明企业信息化的多年开展,使用户有了相当的信息化基础,加深了对信息化的理解,需求深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形势变化只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ERP应用面广泛,依然是纺织企业的重点需求。优势企业作为ERP的主要应用群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更要求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精细管理,以解决企业管理的瓶颈问题。近期纺织行业ERP的发展目标是更好地适应这些用户深入的行业化需求,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化和集成化是发展趋势。

  近年来,纺织企业劳动工资水平增长较快,达到15%左右。新的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实施,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劳动岗位现场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MES的质量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功能受到极大关注。

  随着国家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排污要求日益严格。另一方面,企业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大大增强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因此,生产装备和过程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无疑是最直接的手段,尤其在印染、化纤等行业受到各界关注。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中明确指出:“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从国家层面明确支持行业化ERP的开发和应用这是第一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几十亿元的政府专项资金具体落实到各个行业和企业是不大的数字,但是恢复和提升了行业发展的信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对“两化”融合、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行业应用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等领域将有具体的支持和推进措施,对于纺织信息化无疑都是好消息。“因此,未来2~3年纺织信息化将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发展速度将高于2008年。”吴迪认为。

  纺织行业IT应用大事件

  纺织工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发展与改革开放同行,与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步。30年间经历了起步、应用推广、转变和发展四个历史阶段。

  1978年,中国纺织业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如上海国棉22厂、上海织布6厂部分机台使用国产计算机进行织机监测。1982年,京棉一厂应用微机配棉软件。

  20世纪90年代初, MRPII等软件产品进入纺机企业,其中经纬纺机厂首先应用成功。

  1997年,纺织信息中心建设了“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向全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2005年,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纲要》,提出重点开发应用4项国家信息化技术。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纺织行业信息化:动荡调整 苦练内功

2009-12-30 14:39
1425

两招破解纺织行业信息化推广难题

2009-09-29 13:13
778

服装纺织行业信息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

2009-09-02 14:48
654

纺织行业信息化战略谈

2009-12-21 15:49
631

金壮龙《求是》杂志撰文:进一步全面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4-11-22 10:36
374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