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
9月8日,BIS货币和经济部主任博利奥发表演讲指出,货币政策对当下挑战的反应往往决定了下一时期的经济运行。基于此,他对货币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经济周期的特征发生了变化,经济衰退的因素从由通胀转为金融周期[2]。自此之后,通胀率低且平稳,这使得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也没有进行过度收紧,而金融周期由扩张转向收缩,则对经济造成了明显压力。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重大改变:世界各地的金融体系开始自由化,实体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趋加强,而货币政策规则主要关注于短期通胀,并不太关注货币或信用总量。
然而,经济周期上行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无法通过通胀指标来得以揭示,经济周期的扩张以金融失衡作为代价得以延长,这将极大地侵蚀货币政策的空间,并导致自然利率在指导政策方面不再可靠。同时,全球公共和私人部门债务也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因此,决策者目前需要在金融脆弱性广泛,债务水平及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都处于高位的情况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式来抑制通胀。这就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校准的难度,整个经济对利率提升尤为敏感。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也尚不明朗:全球金融危机后,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目前处于落后状态。
目前,通胀已经显著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因此央行需要采取果断的手段,以避免通胀问题变得根深蒂固。并且,未来的经济环境将会具有更强通胀倾向。经济结构上,人口、全球化及地缘政治环境这三方面因素都不再能像从前一样,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同时,目前的高债务水平可能会激励各国接受通胀,以减轻债务压力[3]。
[2] 这里的金融周期指信用、风险承担及资产价格之间的自我强化互动。这些互动进而导致了经济扩张及之后的经济收缩。
[3] Claudio Borio, “Monetary Polic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ttps://www.bis.org/speeches/sp220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