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外包业开辟全新就业空间
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包服务业中的传统用人大户——软件外包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笔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外包这个新兴的行业却异军突起,成为用人需求方面的新亮点。
●金融服务外包成为新兴产业
根据日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406家,新增从业人员29.7万人,其中新增的大学毕业从业人员23.9万人,新增加的经过培训后从业的人员10.1万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的殷国鹏博士介绍说,金融服务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重点行业,比例可能占到30%至40%,甚至高于IT业与软件业。从行业划分上看,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的金融后台业务外包,金融后台是指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即前台)相对分离,并为其提供服务与支撑的功能模块和部门,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中心、银行卡业务、呼叫中心等。从职能划分上,大型企业的会计与财务业务外包,也是金融服务外包的范畴,在业务流程外包中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广泛
殷国鹏博士认为,现在国际金融业呈现出前台与后台业务加快分离以及后台业务部门分工不断细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是金融机构后台业务不断被独立出去和外包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后台业务离开了传统的金融中心区域,这种变化正在改变着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产业格局和地域分布的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提出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构想与规划。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人才需求将会十分旺盛,并且随着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人才需求也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
殷国鹏博士指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国际金融机构在华离岸运营中心,比如汇丰、花旗、渣打等。第二类是大型跨国服务外包提供商在华服务中心,比如毕博、埃森哲等,他们很大一块业务是面对金融业。第三类是国内金融机构,作为发包方,国内金融机构也需要从需求方角度的服务外包管理人才;同时,不少国内金融机构也在建立后台服务中心。第四类是国内服务外包提供商,像文思、软通动力、浙大网新等,也有像华道数据、万国数据等专业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第五类是目前各地建立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这些产业园的园区规划、商业及管理方面也需要专业人才。
●急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面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增加,近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国家主管部门领导、服务外包产业研究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了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等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承办单位,院长陈进作为国家(科技部)现代服务业总体组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则充满信心地指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而目前核心的问题恰恰是人才培养问题。
陈进院长认为,由于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本身的特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必须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要具备多种专业能力,包括行业专门知识(金融、财会、保险等)、技术能力(编程、后台维护等)、顾问咨询和业务拓展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同时还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多渠道相结合培养新型人才
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上,陈进院长认为必须“官、产、学、研”互相配合,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分工协作、互动循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进步。
政府方面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切实转变经济、贸易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下发文件号召“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扶助力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面对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机遇与挑战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人才培养方面,在本科阶段,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增加特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考试科目;并为在职高级人员提供特色培训课程和实践,与政府和有关企业合作,培养金融服务外包的专门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