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联盟“投靠”金融机构:帮其催收赚10%佣金,两头收割

棘轮 | 2020-11-09 13:51 181527

最近,反催收联盟正在“投靠”金融机构——他们开始主动联系金融机构,帮他们做催收。他们开始争抢催收机构的生意,两头收割:一边收取借款人20

最近,反催收联盟正在“投靠”金融机构——他们开始主动联系金融机构,帮他们做催收。


他们开始争抢催收机构的生意,两头收割:一边收取借款人20%的服务费,一边又收金融机构10%的佣金。


在反催收联盟眼中,借款人不过是他们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筹码,是“随意收割的韭菜”。


而一些反催收联盟也开始“洗白上岸”,他们开始从草莽中演变出商业模式。


甚至有反催收联盟已融资800万,并准备启动新一轮融资……


01 谈判


最近的反催收联盟让金融机构越发头疼。


他们不再躲躲藏藏,反而“送上门来”。


9月初,一家金融机构的贷后负责人宋明开始频频接到自称“调节中心”、“债务协商机构”人的电话,对方要求见面谈一谈。


宋明知道,这些人基本都是反催收联盟,“就是我们最憎恨的群体”。


谈?有什么好谈的。


“我们手握几万个借款用户,我们可以深度合作。”对方不断抛出筹码,宋明最终决定见一见。


“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了。”对方来了三个人,领头人何晓用时代开篇,开始了和宋明的谈判。


何晓称,在过去,主要是三股势力:金融机构、催收和借款人。


而催收机构明显是站在金融机构一方的,实际上就是两方敌对势力——金融机构对战借款人。


“而如今,又出现了一个中间群体,这就是反催收联盟,而我们站到借款人一方。”何晓表示,这样四方的关系,才是“势均力敌”,才是“公平”。


“我们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


宋明并不认可,只是追问:“既然我们是敌对势力,你们来找我们干嘛?”


“借款人更信任我们,你们与其找电催,再走法催,不如直接找我们。”何晓抛出了此行的目的,他们要来和金融机构合作。


对方开出的条件,是让借款人只偿还本金的80%,同时,再向金融机构收取10%的“返点”。



“两头收割?”宋明一开始并不认可,直接将对方赶了出去。


但后来,来找他的反催收联盟越来越多,诱饵也抛得越来越大。


“与其让这些用户彻底变成坏账,为何不接受回来80%的方案?”宋明开始思考其中的合理性。


最近,宋明开始和一家反催收机构合作,“只挑选逾期一年以上,基本很难催回来的用户”尝试。


宋明不得不承认:“确实比电催的回款率要高。”


随着反催收联盟势力的不断壮大,行业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宋明了解到,已经不止一家金融机构开始妥协,和过去最看不上的人“握手言和”,开始了一些隐秘的合作。


02  两头收割


这种新玩法的出现,与反催收联盟的越来越壮大相关。
“现在,头部反催收联盟可以聚集几万个借款人。”曾长期卧底反催收联盟的某催收公司负责人赵凡说。
反催收联盟之所以如此壮大,是因为他们确实踩到了时代的刚需。
“逾期的用户太多了,大家都想找个组织抱团取暖。”赵凡称,在反催收联盟的组织里,“你会发现借款人的心理依赖性极强。”
反催收联盟,真的是站在借款人一方的吗?
“反催收联盟眼里,只有钱。”赵凡称,他们就会利用借款人这种依赖性,“反复收割”。
“顶级的反催收联盟,能够从一个借款人身上榨出至少2万块钱。”他表示。
反催收联盟的暴利,来自于其五花八门的营收方式。
第一道收割利器,是一些传统的费用。
比如“咨询费”,少则几十块,多则上千块;“协商费”,一般是逾期金额的10-20%。

第二道收割利器,是数据贩卖。
“我们将借款人的数据收集好,再卖给一些需要营销的金融公司,一个用户的数据可以卖5块钱,反复卖几十次,就是几百元的收入。”一家反催收联盟的创始人透露。
而赵凡也证实了这点,这在行业早就是潜规则。
很多用户在加入了反催收联盟之后,反而会更频繁接到贷款电话。
第三道收割利器,是各种智商税产品。
比如,赵凡看到在很多反催收联盟,曾经兴起过一个产品,叫“反骚扰电话工具”。
反催收联盟称,只要买了这个,自己和家人都不会再被催收电话骚扰。
“一个工具的价格,是100到500元不等,实际上,都是骗人的。”赵凡称,用户一般付了钱之后,反催收联盟会有一套说辞,如果对方不信,还闹事,就踢出群。
“在反催收联盟眼中,借款人就是砧板上的鱼肉,随意宰割。”
更有甚者,还会推荐还不上钱的借款人去国外打工:“去东南亚打工,机票、住宿、吃饭全包,每个月还能赚几万块钱。”
一旦有客户上钩,等待他们的就是地狱般的人生:被扣下护照,失去自由;一旦反抗或是逃跑,还可能就此人间蒸发。
而作为中介的反催收联盟,只要把借款老哥们骗到东南亚,就可以拿到1万块钱的人头费。
而现在,第四道收割利器,就是将借款人“出卖”给金融机构。
在借款人看来,反催收联盟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但在反催收联盟眼里,借款人不过是他们与金融机构谈判的筹码。
“借款人都是我们养的韭菜,可以随时、随便收割。”
“你哪些借款人搞不定,名单给我们,我们随时可以搞定他们。”
在和宋明的谈判过程中,反催收机构就将借款用户成为“韭菜”“商品”,随意收割,随时交易。

对于催收机构来说,反催收联盟的倒戈,更让他们恐慌。
“以前,反催收联盟是我们对抗的敌人。现在,反催收联盟变成了我们的同行,开始抢我们的饭碗。”赵凡说。
赵凡算了一笔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催收机构抽取30%的佣金;而反催收联盟收取10%的回款,并要求20%的本金减免。
二者在成本上并无差别。
但借款人却需要为此付出更多成本。例如,反催收联盟会针对借款人多次收割,“借款人实际支付的钱,可能会超过本金”。
“反催收联盟,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他评价。
靠着两头收割,反催收机构成为了眼下金融市场上的最大赢家。


03 商业模式?


一些反催收联盟看到这个模式的暴利性,已经开始准备“洗白上岸”。
据知情人透露,在上海,一家反催收联盟起家的公司,融资了800万。
“我们已经上线了APP,里面给借款人提供很多功能,利率计算、债务报告、协商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家反催收联盟起家的项目创始人李洋称。
他们最开始靠着反催收联盟,积累了几万用户。
“如果一直走野路子,就只能成为一门赚钱生意,不能成为长久的商业模式。”李洋称,他从去年开始转型,项目定位成“债务管理工具”。

某债务管理APP的界面
他的目标是,两头收钱。
他给借款人提供债务管理服务——说白了,还是帮借款人去金融机构协调还款金额。
同时,他也会去找金融机构,谈返点和服务费。
“这个模式,也可以不抢不偷不骗,光明正大地干。”李洋称,在国外,原本就有这样的协商机构,协调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矛盾。
他自称,项目已经融了天使轮,估值三千万。


反催收联盟正在演化。
要么投靠金融机构,要么“洗白上岸”。
“他们主动投诚,但监管大概率不允许它们的存在,其本质还是搅乱金融秩序。”赵凡认为,反催收联盟上岸,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6
标签: 金融机构 两头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