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加速拥抱金融科技 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超4%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标杆和排头兵,上市银行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其发展情况也反映着我国银行业的总体走向。8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51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已达196.47万亿元,较年年初增长8.91%,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为82.04%。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业协会已连续在去年、今年2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中提及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及数字化转型。2019年,上市银行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数据显示,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
《报告》认为,展望2020年,上市银行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科技赋能下的敏捷转型。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达51家,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其中4家位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13家入选全球金融500强。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共计10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02%;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8.51%,较年初提升3.11个百分点;同业往来资产合计占比4.84%,相对于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分别为2.27%和2.21%,较上年分别提高0.11个百分点和0.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19年,5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1.56万亿元,增速较2018年下降2.26个百分点;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与年初基本持平;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6.01%,较年初提升11.43个百分点。
2019年上市银行经营业绩可圈可点。相比去年的“稳中有进”,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部分行业经济活动暂时性停摆,给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空前挑战,银行累积的信用风险急剧上升。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演讲中指出,一方面,银行业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各项冲击,执行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国家政策,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另一方面,银行业不良资产上升的压力增大,息差进一步收窄,拨备计提力度加大,盈利增速趋降。上市银行需在“稳增长、调结构、助实体、控风险”之间把握多目标的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今年是我国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上市银行要做好“六稳”“六保”排头兵,不断提升金融综合化服务能力。展望2020年,上市银行应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价值银行体系,资本管理更加精细化;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加快理财子公司发展;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科技赋能下的敏捷转型。
潘光伟表示,对于上市银行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应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信贷投放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倾斜。二是交易银行将在修复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普惠金融扩面增量提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合计43.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06%,高于总贷款增速3.04个百分点。其中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19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5%,超过同期全部贷款增速25.31个百分点,也超过上市股份行、上市城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对于普惠金融进一步的增量提质,潘光伟指出,上市银行应重点关注通过增强小微金融线上化和综合化服务能力,推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小微贷款风控能力,增加小微贷款规模,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范围。
拥抱金融科技成银行业共同趋势
记者注意到,在上一期的《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9》和最新的这期《报告》中,“金融科技”均作为重点内容被提及。彼时《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9》展望,下一步上市银行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上市银行将积极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推进产品、营销、渠道、运营、内控、决策等全面数字化转型。
从数据来看,过去一年间上市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确实有不少的深度应用。《报告》显示,2019年,上市银行继续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在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金融、数字化同业业务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拥抱金融科技,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上市银行共同的战略选择。《报告》预计,未来,大型银行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亦将实现跳跃式发展;而中小银行由于变革的彻底性和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不同,将导致数字化程度的分化。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实力较弱是行业一直关注的话题,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与相关人才的缺失有一定关系。建设银行原董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陈彩虹在演讲中指出,一家金融企业是否能够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关键要看“领头人”的战略眼光、创新精神、技术判断力和执行力。在中国金融企业中,对于金融科技有着深入理解,能够敏锐地将金融业务和科技结合起来,善于谋划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的人才十分稀有,合格的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一将难求”的困境普遍存在。
也有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的线上化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更需要相关组织创新、流程优化以及企业文化变革。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有效融合,需要突破银行传统组织架构的约束,实际执行难度很大。
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基于自身的实力考虑,开始选择与行业领跑者或第三方平台合作,借助其金融科技实力进行数字化转型。例如,在普惠金融领域,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就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助贷业务,利用其客户引流、资金支持、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势,为信贷业务提供服务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结合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小赢科技打造出多个智能业务平台,实现了信贷业务和服务的提质增效。例如,WinSAFE智赢风控平台基于大数据建模评分,由自动审批系统给出预审结果,辅以前沿的风险分析算法,快速提供终审决定,所有订单在线自动审批率达99%,保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高效完成秒级审批操作;资产处理平台以资金成本和用户体验为导向,结合机器学习和智能推荐算法,自主推荐合适的资金给资产,极大地提升了资产和资金的对接效率,并有效降低资金成本。资金对接平台则通过标准化资金接入流程及数据源,高可用引擎根据规则统一处理对接过程,根据资金方提交的要求,进行智能筛选、在线自动撮合等。“多智能平台提升了资产和资金对接的效率,而且以上所有流程全部在大数据算法的支持下,通过智能系统完成,全程做到线上无接触服务。”相关人士表示。这与今年新冠疫情以来兴起的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吻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助贷合作并不意味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就可以一切环节外包当“甩手掌柜”。按照近期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应当由商业银行独立有效开展,不得交给合作方。“助贷机构一般是将借款客户做完第一道风控后导流给我们,是否放贷给客户,额度多少最终都由我们来决定。”上述银行方面人士表示。在其看来,这种合作模式银行既可以获取优质资产,也可以积累风控经验和数字化服务经验。
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认为,近期《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大大利好助贷行业规范化发展,更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会和头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强强联合,将金融服务投入到小微企业和个人。上述文件的颁布,也体现了监管机构在疫情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信贷投放的决心。
一家全国性股份行科技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科技研发应用具有快速更新迭代的特点,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注定了金融科技是少数大型银行竞争的场地。而中小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存贷汇等业务应是工作的重点。在其看来,目前多数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仍在亏损当中,仅有少数大型银行实现了金融科技对外输出。中小银行不论是与大型银行还是市场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都能利用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成熟的技术力量,帮助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