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主席提出,当前数字经济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连接,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融合,将为对公业务的数字化提供巨大的发展契机。
在经济增速下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
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03年的非典推动了互联网业快速发展,而此次的新冠疫情,摧毁了不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使得银行业更加深刻认识到线上化经营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加速精细化、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之路。疫情期间,用户线上化、移动化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金融科技的新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监管做出适应性调整,对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也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力。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介绍,该行的数字化转型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业务数字化,包含电子化、线上化、移动化与数据化四个方面;二是数字业务化,致力实现开放化、智能化与生态化;三是数字化治理,即提升银行管理效率,建立智能决策机制和管理流程,形成数字化管理文化。该代表称,“业务数字化是基础,数字业务化是其升级,但是现在不可能串行,我们通常是并行开展,互相促进。”疫情下大数据风控的意义更加凸显,数据治理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那么,数据治理怎么做?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结合业务介绍:一是积极构建大数据生态,引入外部数据生产要素体系;二是数据资产化,建立内外部数据的融合与应用体系;三是打造数据中台,实现数据业务化与场景化,对业务灵活快捷响应。对于金融流量,新网银行行长江海给出两个判断,第一,线上流量的金融价值正在加速打折,多头授信、客户重叠的比例迅速升高。第二,更加优质和广谱的金融流量,在大行而不在巨头、在线下而不在线上。他认为,银行业数字化营销的核心是把休眠客户转化为激活客户,把交易类客户转化成资产类客户,把线下客户转化成线上客户。“新冠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必将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江海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将由具象的场所转化为泛化的服务。”尽管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力扛大旗,但其体制机制、对公业务、数字化风控及营销服务等方面,仍有诸多难题待解。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需要建立适应全社会数字化和在线化的考核管理、资源投入等体制机制。现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对生产力造成了制约,这一现状亟需改变。肖钢指出,在过去的20年,互联网很好地连接了平台与个人消费者,这使得零售业务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对公业务由于其非标性,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能否“非标转标”是对公业务转型的关键。专家认为,数字化风控技术尚存在隐患,第一,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疑;第二,中小银行缺少足够样本以训练风控模型;第三,统计相关性无法证明因果性,在经济环境明显变化时,稳定性往往受到较大冲击。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钱斌指出,线上线下仍存在诸多业务割裂和流程断点,部分产品业务还存在依赖于柜面办理和经营的思维限制,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服务模式任重道远。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方向,专家认为,应从改变生产关系、发展产业链金融、走差异化道路与完善监管机制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其行稳致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战略部署,需要银行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在战略规划、内部治理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优化,对人才培育和激励统筹安排。“数字化转型做得比较成功的银行,实际上都是一把手亲力亲为,去推动顶层设计。”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强调。杨兵兵认为,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可从五方面入手:第一,科技部门及产品创新部门的员工要树立担当意识,不断做沟通说服工作;第二,银行要成立科委会牵头数字化转型,推动全行一心;第三,建立敏捷组织,快速响应与协同;第四,要有风投的理念,科技投入不是费用,而是资本;第五,形成容错文化,保护创新。第二,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推动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肖钢表示,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融合,将为对公业务的数字化提供巨大的发展契机。如果风控的依据是财务数据,那么对公授信只能面向少数优质企业,但把产业链金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依靠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行为数据进行风控,会得到更透明、可深刻理解的授信结果。肖钢认为,当前数字经济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连接,龙头产业互联网平台对垂直产业领域的仓储、配送等都有完备的数据,对上下游企业有深刻理解。产业链金融不仅涉及信贷支付结算、账户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效率,是基于线上线下各种产品服务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为对公业务实现标准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银行要结合自身特征,走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彭立峰指出,银行之间的性质、服务范围、业务重心不同,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各家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特征,摸索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大行在客户数量、技术、资金等方面有优势,可以选择自建金融科技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小银行需秉持开放心态,围绕业务探索适宜的合作方式。第四,进一步探索完善监管机制,使之与数字化转型创新相适应。专家提出,对于企业远程开户的监管,需建立与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相适应的监管机制。此外,要完善数据采集使用和共享制度,加强企业数据权利保护,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专家强调,金融科技创新、数字化技术虽然可以帮助识别风险、传递信用,但并不能消灭风险或者创造信用,因此在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不能过分的夸大科技的作用,需要兼顾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比如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应该坚持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对于直接开办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公司,要落实监管全覆盖,保障积极开拓创新的同时控制好,始终能够把风险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