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服务背后 将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无接触”服务带来的一系列科技转换都在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严防死守”的状态,隔离仍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但生活、工作、学习仍要继续。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推出了一系列的“智能化无接触服务”,用科技和物理手段,减少人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眼下,科技创新成为了抗疫最有力的工具。
对于银行业来说,通过近几年一直不遗余力发展金融科技,从内部改革升级到外部寻求合作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银行业在疫情之下能作出快速反应,面对个人、企业用户将“无接触”服务贯彻到底。
金融云、区块链、线上贷放款 银行用科技实力“宠爱”用户
兴业银行:金融服务云平台
兴业银行在福建省搭建的金融服务云平台,设置了“战疫专区”板块,为抗疫企业、复工复产企业设置专属的申贷入口,提供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补贴申请、重点保障企业申报专属通道。“金服云”平台充分运用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打造“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两大板块,应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智能匹配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运用“信用速贷”、抵押快贷、“银票快贴”等综合金融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截至目前,“金服云”平台为各类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约35亿元。
在疫情发生之后,福建当地一家主营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零售的小微企业海华医药,在兴业银行的帮助下,通过“金服云”平台发起了线上融资申请。随后,兴业银行在两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对海华医药的贷款审批,给予授信1000万元,确保企业顺利采购疫情防控医疗物资。
疫情发生以来,浙商银行立足平台化服务战略,以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手段,全力推进线上化、无接触服务,畅通核心企业的融资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助力基建、制造业和外贸等产业链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电子银行网从浙商银行了解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钢铁制造及上游企业经历了少有的困难局面,受制于交通运输限制、原辅料供应紧张、终端需求下降等因素,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周转压力增加。而钢铁行业通常有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的账期,在其中,浙商银行依托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确认、快速流转等问题,把趴在账上大量难以盘活的应收账款改造成区块链应收款,盘活企业资产流动性。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浙商银行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探索平台化服务模式已有多年,疫情期间,我们的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线上化、平台化服务手段在抗击疫情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了优势。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的决心。”
中信银行:“物流e贷”5分钟完成贷款申请到放款
浙江承担防疫物资运输任务的某物流行业小微企业,因车辆保险到期急需资金续保。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了解到客户需求后,迅速通过业内首创的全线上化产品“物流e贷”,与企业开展业务对接,在线指导客户完成申请操作,仅用5分钟便完成贷款从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紧急融资需求。
“无接触”幕后:互联网公司做好技术保障
当用户享受着银行“无接触”服务便利的同时,科技公司也在后方不断进行着创新。中国电子银行网从京东数科方面了解到,针对疫情之下金融机构复工的切实需求,京东数科推出一系列的复工产品包:疫情AI助手可以嵌入机构的APP或微信公号,及时更新疫情前沿信息;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实时更新疫情相关语料库,代替70%-80%的人工接线及外呼工作;各类营销工具和系统公开实践课可帮助机构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同时,针对疫情期间中小银行信用卡发卡及营销难点,信用卡数字化运营强化线上场景拓展、用户权益创新、运营流程优化,着力提升银行客户运营水平,促进客户用卡、活卡。同时从卡片申请、风险评价、审核授信、发卡寄卡、激活、用卡、经营全环节帮助银行提升信用卡数字化运营、非接触式服务。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未来,由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发展带动的金融科技创新将会有更多的应用落地,数字金融在弥补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短板的同时,将为“非接触式经济”提供发展引擎;传统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将深化。
不论银行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非常态时期看到了“无接触”服务巨大的优势。业内专家也表示,“无接触”服务将是未来不可逆的金融服务业态,这些都离不开数字科技的支撑。可以预见,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无接触”服务带来的一系列科技转换都在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