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王文静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王文静
来源:《金融与经济》、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票据市场已经进入新时代,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阐述了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调控、投资、交易等多个功能的新特征、新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票据业务及发达省份的票据业务特点,围绕票据信用、票据法制体系、融资性票据、产品创新、平台建设、票据风险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票据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票据市场呈现出票据电子化程度明显提高、市场利差不断缩小、产业链发展逐渐起步、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等特点。
尽管伴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调控、投资、交易等多个功能也有了新特征,但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票据是基于企业的支付结算产生的,在服务企业融资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少贷款,有效的降低企业杠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商业汇票,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票据市场与经济金融的发展密不可分
票据业务与经济金融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票据市场经过四十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交易数据看,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工具。
票据承兑发生额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底的11.58%上升到2017年底的20.71%;票据贴现发生额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底的14.02%上升到2017年底的49.10%,2018 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18.27 万亿,较2001年增长14.2倍,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4.5万亿元,较2001年增长28.62倍,表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票据业务与GDP的相关性来看,票据市场与GDP高度相关。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承兑发生额与GDP的相关性达到92%,贴现发生额的相关性达到62%,因此发展票据市场可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
从交易机构参与数量看,票交所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便捷、更广阔的平台。自2016年11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截至2019年4月末,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共接入会员2735家,参与ECDS系统共95764家。
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支付结算与交易融资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汇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票据是在企业支付结算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便捷融资渠道的功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由中小企业签发的票据大约占全市场的2/3,这说明商业汇票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工具。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支持再贴现,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截至2018年年底,央行支持中小微企业有将近3290亿左右的再贴现余额、银行近6万亿的贴现余额,票据成为了央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有力抓手。
票据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票据业务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继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之后货币市场的又一重要交易工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票据业务为商业银行增加了沉淀存款。银行在承兑票据时需要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2017年16家上市银行承兑保证金的比例达到33.9%,而且企业贴现后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存款沉淀;
其二,票据业务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后,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市场创新进程加快的特点突出,进一步扩宽了票据业务中间收入的渠道;
其三,票据业务还可以给银行带来贴现利息收入、转贴现利差收入以及回购利息收入,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据2018年的数据测算,票据全产品线的年度利润达到2000亿元,占银行业年利润的10%以上。
二、商业汇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票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票据功能在其发展过程经历了支付结算、企业融资、规模调节等功能的演变。而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为票据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支付、融资、调控、交易、投资、信用等功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票据在企业结算中的作用
新时代票据市场中,票据的支付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支付结算性的票据总量不断攀升,周转速率不断加快。根据2016~2018年的支付结算报告数据显示,结算性票据占全国票据业务的比重从6.3%上升至9.5%。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8 年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支付的总金额为56.56万亿元,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8.27万亿元,票据的周转速率达到3.09次。2018年,商业汇票贴现额为9.94万亿元,市场上的票据流通量为8.33万亿元,这一流通量产生了56.56万亿的结算额,这中间票据的周转速率达到7次,表明2018年票据的周转速率在不断的加快。
二是票面金额小额化的趋势突出。自2009年央行建设电子票据(ECDS)系统以来,电子票据逐渐成为票据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品种。2016年8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央行224号文),为电子票据的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转折。在央行224号文的推动下,市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电子票据对纸质票据的更换,截至2018年初,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覆盖面达到90.02%。伴随着电子票据的普及,票据的支付特点也发生着变化。比较2017~2018年票据的平均面额发现,票面金额快速下降,2018年末票面金额下降至100万以内,表明票据支付流通的功能正在提升。
(二)票据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票据融资是指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从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端看,票据融资相比较于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而言,具有易获取、低成本两大优势。企业如果需要短期资金周转,可以持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获取资金,其利率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社融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连续多月逐步减少,同时2018年整体票据贴现利率低位运行,企业的贴现意愿较强。
票据融资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根据15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银行的票据贴现达到2.6 亿,占全市场直贴的比重为26.15%。票据不仅可以通过直贴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还可以通过票据的背书流转帮助企业融通资金。
(三)票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在调节资金中票据是增强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实效的工具。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利用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可以引导信贷投放,票据再贴现配合国家或地方重点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重点发挥其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
在调节信贷规模中,2018年以来,严监管的环境带来表外融资的下降。在严监管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偏向于提供低风险、期限短的信贷业务,票据成为首选。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票据融资在信贷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已然成为支撑信贷增长的主力军之一。
从票据融资的增量来看,2013~2018年,全年新增票据融资从-907.91亿增长至1.9万亿元,增长200倍以上,新增票据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在10%左右。从票据融资增速与贷款增速来看,每年票据融资的增速占贷款增速的比例达到20~40%以上,这说明,票据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票据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2000年以来,票据市场交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票据交易量为52.18万亿元,2018 年为41.75万亿元,201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票据交易开始回升,一季度交易量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8.68%。
分析比较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每季度的交易量与GDP的占比(如下图1所示),比较发现每季度票据交易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40%~80%的之间,这说明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
(五)票据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
票据作为集信用、投资、融资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其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市场风险低的特点,是银行、券商、中介、企业等各个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也是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的重要载体,所以以票据为载体的衍生品成为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重要桥梁。
票据市场创新已经经历了基础创新、电子化创新阶段。当前,票据市场进入互联网科技创新阶段。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得票据资源、票据信息更加集中,为票据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票据业务模式随之发生改变,与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有机融合得以实现。
2018年,上海票交所发布了票据供应链创新产品“票付通”、多个商业银行上市秒贴,果藤金融、同城网、普兰金融、汇票栈、云票据等多个平台也积极应用金融科技,丰富票据产品创新。
(六)票据在商业信用中的作用
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是由实体企业依靠自身信用签发的商业汇票,具有融资成本更低、出票手续更加简便的特点。
2013~2015年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发生额逐年上升,2016年票据风险事件后,贴现发生额开始下降。
2018年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发生额再次回暖。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金融的经营环境。而票据是信用的一种载体、是一种信用增级的工具。
目前,我国尚不存在一个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于失信问题没有披露制度和惩治办法,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发展票据有利于促进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社会信用的建设。
其一,银行承兑汇票是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除贷款外,票据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有效通道。
其二,银行承兑汇票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其三,商业承兑汇票激励企业注重商业信用的建设。
三、票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子市场,在当前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票据市场也要不断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票据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2013~2015年,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票据承兑、贴现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票据风险案件频发,监管政策频出,票据市场开始理性回归。
2018年,票据各项业务呈现回升势头。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8.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3万亿元,增长24.84%;年底承兑余额为11.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18万亿元,增长22.25%。
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9.9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78万亿元,增长38.83%;年底,贴现余额为6.6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8万亿元,增长45.3%。票据交易量为44.75万亿元。金融机构交易意愿开始回升。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迅猛发展,票据承兑、贴现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票据业务,发现我国票据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票据作为一种结算工具,其承兑发生额与贴现发生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我国票据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的票据市场格局。从承兑业务来看,东部省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北部地区的明显的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基本持平。
从贴现业务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是贴现的发生额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仍然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2017年全国GDP为80.7万亿,2017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7.0万亿,占GDP总值的20.56%,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0.3万亿,占GDP总值的48.73%。
东部地区的票据承兑发生额与贴现的发生额分别为9.43万亿和27.32万亿,分别占GDP的比重为21.20%和61.37%,其承兑发生额与贴现发生额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票据承兑发生额与贴现的发生额分别为2.51万亿和4.92万亿,分别占GDP的比重为14.00%和27.40%,其承兑发生额与贴现发生额均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的票据承兑发生额与贴现的发生额分别为8.43万亿和2.07万亿,分别占GDP的比重为12.16%和49.34%,票据承兑发生额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者则反之;东北部地区的票据承兑发生额与贴现发生额分别为1.09万亿和2.09万亿,分别占GDP的比重为19.08%和37.85%,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一是中部和西部的GDP总量相差较小,但是中部地区的承兑发生额与贴现发生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中部地区并未充分利用票据,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是东部地区在GDP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其票据承兑发生额只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说明企业本身的开票意愿还不够强烈,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票据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一)充分认识票据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无论从微观角度还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票据信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发展票据信用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带来了更加低成本的融资。同时票据反映了微观主体自身的信用价值,企业会更加注重建设自身的信用,有利于逐步改善社会的信用环境及微观经济主体财务运作的规范化。
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之间多用票据,则可以减少央行对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多发票据,少发货币可以减轻流动性的压力。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向央行融通资金,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率,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央行可以灵敏的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使经济更平稳、高效地发展。
(二)加快票据法制体系的完善
一是要加快对《票据法》的修订完善。《票据法》于1996年实施,2004年修订,但是修订后的《票据法》仍不能满足当前票据市场的发展。当前电子商业汇票、融资性票据、全国票据交易所的出现以及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衍生产品以及其他创新产品的尝试,颠覆了《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加快推进对《票据法》相关条款的修订,合理借鉴国际成熟做法,大胆引进其他法律部门的理论,通过完善票据法律制度建设促进电子化票据业务开展和票据市场创新发展。
二是尽快修改完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办法》和电子票据办法。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创新,票据业务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部分监管办法中对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真实贸易背景的问题有严格要求,但是目前票据市场的发展有较大的变化,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较高、票交所成立后的线上交易清算使得票据的信用风险大大降低、票据追索较纸票时代相对容易,管理办法中对此相关规定显得滞后。
三是建议重新划分票据业务属性。将金融机构票据承兑业务纳入社会信用总量进行控制管理,将贴现业务纳入金融机构资金业务,理顺票据业务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位。同时,票交所系统上的票据符合标准化资产的要求,应将其划分为标准化资产,提高票据市场参与度和有效性。
(三)发展融资性银行承兑汇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
票据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路径之一。
第一,商业票据可以帮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进行支付结算,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
第二,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相较于企业贷款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对于企业来说是便捷的融资渠道;
第三,商业汇票的签发流转有助于企业自身的信用增级;
第四,有助于央行针对性的开展宏观调控,有效传导货币政策。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商业承兑汇票的占比较低,融资性票据也受到约束,因此要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有效地解决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信贷资金不断流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银行出于惜贷的原因,不愿意将信贷资金投放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等成长型企业,这使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票据是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支付结算产生的,其在
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有天然的优势。
一方面,票据融资成本低于贷款成本,贴现利率比贷款利率低3%左右;
另一方面,票据融资较为灵活,企业不需要资金时,票据可以直接用于流转,需要资金时,可以在商业银行进行贴现,获取资金的周期也明显短于贷款周期。
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具体做法有:
第一,要在票据制度方面,着力解决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关系问题、解决票据无因性与执行有因性矛盾问题、解决制度与规定之间的不一致问题。特别要解决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相关制度的问题,早期制度与当期制度不一致的问题。
第二,要着力提高再贴现总量,力争逐步达到承兑余额四分之一左右。小微及三农,绿色票据占比加快提高,真正发挥传导货币政策作用。
第三,要引导票据承兑,贴现向小微,三农,绿色企业及国家产业信贷政策等领域倾斜,发挥供应链票据融资作用。
第四,要明确票据工具在经济金融和信用当中的发展定位问题与我们实体经济、与金融深化、与社会信用发展密不可分。建立我国票据市场框架体系,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的统一性、系统性。
第五,要实现规模管理,避免风险重复计提,参与主体扩大,资管标准化产品,融资银票推进等问题。
第六,要完善交易所、ECDS、网银、票据信贷等系统,加快对票据信息系统的整合。
(五)成立评级机构
成立评级机构是打破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瓶颈的基础。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全。
目前只有资信度较好的大型企业才可能签发有流通价值的票据,其他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利用好商业承兑汇票这一工具。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系统、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促进票据市场发展。
成立评级机构是引导票据经纪规范发展的必要措施。长期以来,票据中介游走于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等之间,借助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获利。
票据中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据市场的流动性,但是近年来票据市场上的大案要案均有票据中介涉案,影响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应当正确引导并规范票据经纪业务,建设评级机构,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鼓励和培育部分经纪业务量较大、业务发展比较规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票据经纪机构,使票据经纪以一种正规的身份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进而引导票据经纪向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对票据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对票据流通、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研究不足,第三方评级公司对票据市场的了解有限,未开发出相关的评级产品。票交所的成立,以及纸电融合和ECDS改造到位,将为票据市场的信用评级、经纪代理、投资顾问等业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议组建专业的票据市场评级机构,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参与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级与跟踪,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
(六)推进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
加强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
一是政策多引导,通过票交所等综合信用平台的建设,引导企业通过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增强企业信用水平;
二是企业多使用,实体经济的企业应多使用该类结算方式以便降低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银行多接受,通过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绿色信贷、三农融资,通过给予定向措施,使得银行更愿意接受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
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推动票据承兑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总量。另一方面,加大票据承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融资需求,致力于调整票据承兑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结构;
二是加快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能够降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另一方面电子票决业务以及电子化交易的优势,进一步加速了票据承兑信息的沟通速度,缩短了票据交易时间,提升了票据运行效率;
三是打造高效的票据交易平台。未来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模型设计等新技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票据承兑服务新模式。
在供应链创新领域推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展。
一是参与主体多,更方便农业供应链、工业供应链、流通供应链通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快速组链。
二是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媒介,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
三是由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自带参与主体绿色及涉农标志,更有利于深化调控作用,推动绿色票据、绿色供应链业务的发展。
(七)建设票据直贴流转平台
依托地方和行业经济特色,打造票据平台。商业汇票本身具有信用增级、融资成本低、疏通企业供应链等诸多优势。建设区域性票据平台更独具如下优势:
第一,对票据从承兑、背书、贴现的过程中形成过程监管机制,对票据流通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形成严格的信息惩罚披露机制,对票据背书过程形成链式管理,降低票据中介风险;
第二,中小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着业务产品同质、金融科技落后、利润空间缩窄的生存压力,拓宽渠道、增大体量是中小银行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中小企业是中小银行拓宽业务的突破口。形成区域性票据平台有助于各个商业银行之间形成集中信息服务、交易服务、信用评级等多个优势。
依托供应链,打造票据服务平台。供应链企业的上下游之间联系紧密,其资金运营的特点具有协同性。
但是其上下游企业中不乏具有资金约束或者融资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票据的支付、结算、资金融资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供应链企业解决这一难题。
一方面,票据的全流程服务便于供应链企业对整个资金流形成总览式的管理;另一方面,票据的流转便于企业减轻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杠杆,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依托产业链,打造票据融资平台。票据的生命周期涵盖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流程。这些业务是票据的资金属性与信贷属性的不断表现,商业银行依托这些流程环节打造相应的产品,形成票据业务的产品链。
同时,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将票据业务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客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将能提供综合票据服务的票据产品链嵌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某产业的特定票据融资平台,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客户粘性,提供综合服务。
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绿色票据。发展农村票据可以结合农业产业链,缓解农业和产供销环节的融资压力,为普惠金融创造条件。发展绿色票据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
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短期融资、延期支付等问题,并可以适当的降低其融资成本,满足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为绿色企业盘活沉淀资金、盘活应收账款,提高绿色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八)推动资管出台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显得势在必行。票据资管推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切实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尽管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使得非银机构可以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但是从实际上来看,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仍然是处于放而未开的一种局面,票据资管的推出会进一步的扩大参与主体;
第二,票据资管的推出有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为企业搭建一条真正的零成本融资之路。票据市场上绝大部分流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对于商业承兑汇票而言亟待解决的是其流动性的问题,票据的资管计划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为其流动性增级。
(九)防范票据风险
自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后,电子票据在市场上的占比达到90%以上,传统纸票业务下的道德风险、合规风险等有所下降,但是市场也需要防范票据业务新型风险。
电子票据的新风险包括但不局限于信用、合法、操作、市场、道德等风险。电子票据相比较纸质票据而言有诸多优势,但是电子票据也不能规避所有纸票时代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始终存在。
新时代防范票据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加强内部票据承兑业务合规经营的理念,规范票据承兑业务操作流程;
第二,商业银行需要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第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票据承兑业务的监控与管理;
第四,网银及ECDS系统要加强完善和提升管理;
第五,要根据票据市场的新变化,包括机构、职能、经营模式、科技系统、管理方式等等的变化衔接好协调好认真做好票据法规、办法、流程等的磨合,防止相关制度执行缺位,防范合规、操作、市场等风险。
[参考文献]
[1]肖小和.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指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03):90~104.
[2]肖小和.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与服务实体经济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8,(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