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两大“拦路虎”:定价权和行业监管
“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对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周康认为。
随着民营资本大举涉足资产证券化领域,在当前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了以券商、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以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民营力量两大阵营。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吴庆看来,尽管我国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虽然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但是通过各个渠道反馈的信息看,这一块整体的业务规模还是不小的。”
但据经济观察报了解,近年来尽管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是掣肘颇多。
上海民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康就对经济观察报直言,当前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行业的定价权;二是,相关的行业监管法规尚需完善。
“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对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周康认为。
博弈行业定价权
所谓资产证券化行业定价权,通常是指对标的资产的分级评估等相关权益。在当前的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行业定价权基本集中在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
“资产定价权的问题,是目前资产证券化行业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周康直言,在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垄断”行业定价权的背景下,整个标的资产的分级、评估都必须要符合券商的标准。
“但目前的行业现状是,符合券商标准的基本都是大型机构的资产,而不是中小企业的资产。”周康直言。而在现实的另一面,广大中小企业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大量需求,却被传统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专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上海民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康就对此直言:“我们拿着这些资产(指中小企业标的资产),没有定价权,我们没法卖,券商也不收,那我的资产证券化怎么发展?”
不止于此,由于传统金融机构长期“把控”着行业资产定价权,对于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市场困境。“面对这么多资产,我要证券化,我们现在唯一的转让的渠道,交易的合作渠道是券商。”周康一针见血的指出:“资产是在我们手里,我们出钱买的资产,但是定价权在券商手里,这个是明显不合理的。”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这样一个症结——资产定价权。如何摆脱对传统金融机构对定价权的垄断,也成了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创新的着力点。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是,从前端寻找资产、对资产做尽职调查、再将购买后的资产转让给SPV,通过券商做分级评估,进入二级市场。
“我们现在尝试绕开券商,通过跟除券商以外的非标金融机构合作,例如跟第三方P2P平台合作等,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定价和流通。”据周康介绍,当前业界的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该环节。
行业监管尚待完善
除了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对定价权的垄断之外,资产证券化行业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滞后,也是行业发展急需解决了另一大问题。
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行业标准的缺失。“目前的行业现状是,无论是资产管理领域,还是资产证券化领域,都缺少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周康认为:“目前资产证券化是由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这个不是行业标准,而且现在仅有的行业标准太宏观。”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吴庆。在吴庆看来,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甚至也影响到了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合作。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由于行业缺少细化的标准,导致一方面,目前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机构基本集中在大型企业和传统的金融中介、譬如券商等。“只有大型企业的资产,才容易被券商接纳从事资产证券化,但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却很难,但是这种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在周康看来,资产证券化市场本来应该是一片蓝海,却被限制得很小。
另一方面,行业标准的缺失,也导致市场的参与者鱼龙混杂,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在周康看来,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资产证券化很多的业务创新延伸到了第三方平台、譬如P2P领域。“但是部分第三方平台,对于底层资产认识较浅,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导致坏账率偏高。”周康认为,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周康看来,资产证券化行业的监管,在急需细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探索“黑名单”模式。“索性搞成黑名单这样的制度,直接告诉业界哪些是不能做的。”周康的观点是,对待金融领域的创新,应该持有更加宽容的态度——法无禁止即可为。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