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贸金访谈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4月刊
—访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楚建忠
招商银行已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纽约、卢森堡设立了经营机构,建立了多元化的海外机构网络,同时拥有“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投商行”四位一体经营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打开了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的新局面。
对于我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整合自身优势,加强业务融合,充分发挥“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投商行”的一体化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涵盖国际结算、汇率风险管理、跨境并购及项目融资、全球现金管理等综合化服务,可以成为“一带一路”金融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楚建忠在接受《贸易金融》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从倡议提出来到目前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以前大家想象的“一带一路”可能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走出去”,银行为企业提供买方信贷或者项目融资等单一产品与服务。
在他看来,商业银行要做的不仅仅只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结算、融资、避险保值等产品和服务,而是要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跨境贸易、资本客户群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发挥整合联动优势 护航企业“走出去”
早在2015年初,招行通过整合优势业务,成立了总分行交易银行部经营体系和机制。在新的交易银行发展框架下,将招行跨境金融业务纳入到交易银行产品体系里。
在整个公司金融大体系下,不管是客群的发展还是产品体系的完善、作业流程的优化、营销模式的转变等方面,招行跨境金融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招商银行加快了海外机构的布局。目前,招商银行已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纽约、卢森堡设立了经营机构,建立了多元化的海外机构网络,同时拥有“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投商行”四位一体经营能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中国金融服务‘走出去’。金融服务‘走出去’,应该是一个全产品体系、全方位、本地化的跟进式金融服务。”
楚建忠表示,招行一方面强调从客户的视角出发,研究“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和痛点,打破产品与服务的竖井,为企业量身定制“走出去”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招行强调通过总分支和境外机构的有效联动,不只是境内总分支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用输送,同时,海外分行为境内企业在当地的需求提供本地化服务,从而发挥招行在成本、效率和专业性方面的优势,实现“两条腿”走路。
另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可谓全新的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招行集中全行优势资源,搭建了“一带一路”推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工作机制。“一带一路”跨部门战略工作组总行副行长任组长,由十一个部门组成,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培训和调研。借助“一带一路”跨部门战略工作组机制,各部门通力合作,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专项限额、信保中长期险风险认定、审贷官铁三角、工程保产品创新、非承诺性贷款意向书指引、EIU国别数据库对接行内风险评级系统、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评级等重要议题。
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开花结果,中国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发展自己,这也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国际金融合作之中,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招行将持续聚焦总分行战略客户开展“一带一路”业务,集中优势信贷资源、营销资源、产品资源,向总分行战略客户倾斜,实现客户的分层经营。同时加强 “一带一路”行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国别风险的研究,以广西建立面向东盟开放门户例,今年以来招行总行与南宁分行及香港分行、新加坡分行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未来希望将此作为“一带一路”欠发达国家开展业务的突破点。
打造综合化、复杂化、科技感的跨境金融服务
随着“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企业“走出去”向纵深阶段迈进,对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总体而言,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多元化,越来越富有科技感。具体而言,首先,从以往单纯的结算、融资等基础性金融业务,向信用支持、避险理财和现金管理等更高端和结构复杂化的产品需求过渡;其次,企业采购、销售及投融资的渠道由单纯的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展;再次,从单笔业务一事一议,转到为企业提供一整套金融服务方案和全流程的服务支持。”楚建忠表示,针对上述趋势,招行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整合创新产品,打造综合化服务体系。
在强调从客户视角出发的基础上加强行业认知,聚焦在行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头部客户,以点带面发掘共性需求。以对外开展工程承包类企业为例,主要金融需求包括小币种汇兑、避险等结算汇兑产品需求,非融资性对外保函、信保融资、应收账款下表融资等短期融资需求,以及出口买方信贷、境外项目融资等中长期融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行近年来对相关产品进行了优化和更新。
据楚建忠介绍,针对这些需求,招行在结算汇兑产品方面,调研客户小币种需求,创新“一户百币”产品,对小币种产品进行持续迭代优化,推动落地首笔小币种NDF业务。在融资产品方面,招行创新推出“工程保”、IFC担保福费廷和信保福费廷产品。同时针对非融资性对外保函,在和风险部门协商一致后确定了授信增额和绿色通道等支持政策。
其次,应用金融科技,加快业务处理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最近几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放大了跨境金融的创新边界,拓宽了获客渠道,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银行服务效率,坚固了跨境金融的“风险之墙”。
招行将科技的应用不断融入跨境金融服务中,从客户旅程的视角,提升从开户到业务处理各环节的线上化水平;梳理并优化内部操作流程,打破行内不同系统间的竖井;对接外部平台(如单一窗口、税局),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直通,同时通过AI和机器人提升电子化材料的解析水平,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处理以及风险的数字化管理,加快产品的迭代更新,从而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及用户操作的便利性,推动跨境金融内涵转型升级,从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在国际业务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在国际业务的流程整合、流程设计、内部风险控制等操作层面都加大了科技的应用,最大幅度减少流程中的延迟和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将线下业务线上化,并进一步发展到数字化,简化客户纸质资料传递,提升了用户体验。国际业务很多流程都需要审核单据,把原来手工操作搬到线上后,客户直接在电脑端或手机端就可以线上提交单据,并通过银企直联等方式传输到招商的业务系统中,同时在业务流程中整合了运营和风控流程,整体业务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楚建忠如是说。
再次,加强同业合作,拓宽“一带一路”服务渠道。
据介绍,招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外部渠道主要包括中信保、中外资大行出口信贷团队,IFC、MIGA等国际多边发展机构,国际大型律所等。
总行“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组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工、中、口、开、民生等中资银行出口信贷团队,渣打、德意志、花旗、东方汇理、澳新、汇丰、三井住友等外资银行出口信贷团队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与商务部、巴林驻中国大使馆、赞比亚财政部进行过现场会谈;同时,与中信保建立了包含特险、买贷险、海投险在内的月度业务信息交换机制。2018年,招行在中信保的特险业务合作银行中合作金额排名第三。
最后,整合多种金融资源,坚持两条腿走路。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由原来的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资本往来并重转变,尤其是以境外发债、上市、并购为代表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业务比重日益上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客户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变革,助力企业实现产能转移,招商银行跨境金融服务也在“随需而变”。
从操作层面,招行整合商行、投行、托管、租赁等多种金融资源,境外子行、分行坚持两条腿走路,同时境外子行有选择地适度扩大本地业务投入,特别是有中国元素的本地化业务,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顺应时代之势、企业之需,招行跨境金融对传统的跨境金融服务内涵进行了重塑与升级,加快国际业务转型升级的步伐。
针对时下热议的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维度金融体系的探索,招行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对企业提高投标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意义重大。
“具体来说,从企业投标阶段提供的国别风险分析及非融资性保函服务,到工程实施阶段的项目融资及结算和现金管理服务,到回款期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资产盘活服务,银行的服务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为企业提供涵盖获客、资金支持、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负担,才能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经营的长期战略。” 对此,楚建忠表示,招行银行通过境内、境外、离岸三个平台,发挥科技和服务优势,在整合国际结算、贸易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现金管理、网上银行和离岸业务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全面、高效的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招商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