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贷款上半年锐减:7.37万亿少去327亿

 胡蓉萍 |2009-07-20 09:01914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超常新增7.37万亿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华外资银行贷款非但没有猛增,相反还减少了 327亿。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超常新增7.37万亿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华外资银行贷款非但没有猛增,相反还减少了 327亿。

  一边是信贷盛宴中中资银行的意犹未尽、季末冲动,一边是外资银行份额下降、冷冷清清。数据表明,在华外资银行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份额骤降近30%。

  曾经被称为“狼来了”的外资银行事实上从来未曾打入中国银行业的主流信贷客户群,相反还面临着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的中资银行的强大竞争压力。显然,外资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它们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预期的要长得多。

  份额骤降

  花旗的一位员工对记者说,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对自己的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两点:一点是外资银行不如中资银行稳定,二是手中的业务份额不能再减少了。

  事实上在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从金融危机开始就一直在减少,尤其是信贷业务份额,相比于中资行的“激增”,可以说是“骤降”。

  根据银监会2008年年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估计为人民币62.4万亿元,外资银行资产占上述资产总规模的比例为2.16%。

  而外资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整个国内信贷业务中的份额也与其在整个银行资产总规模中的份额不相匹配,并且还在下降。

  2008年末,中国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类贷款余额为30.35万亿元,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064亿元,占比1.4%。到了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064亿元,份额降到了1%。

  “头几个月,抢大项目的时候,都是大行,连股份制银行都没机会,不用说外资银行了。”建行集团客户部一位人士说。

  而外资银行公司业务部门员工则颇感叹获得大型中国企业的贷款客户很难,即便他们中的不少还有中资大行的工作经验。

  众多外资银行在企业贷款市场受到冷落,不仅仅在大型国企或者政府支持项目这些对于外资行来说本来就不够擅长的新领域,就是他们的老地盘也在萎缩。

  一位跨国公司人士介绍:基本上每一家在华外资或者合资企业都会至少有一家中资银行合作行,而 2009年上半年中资银行放贷冲动很大,以至于常常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战胜外资银行而获得一些跨国公司新客户。这和几年前在南京,企业抛弃中资行向花旗倒戈 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只是表现形式没有那么剧烈而已。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地区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分析:“随着中资银行提高经营水平和提升业绩,外资银行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优势却因为各种限制而 无法完全施展,令他们倍感压力。由于较低的利差以及大型中资银行拥有充足的贷款资源可以利用,外资银行在国内信贷市场中处于劣势。”

  但更多的跨国公司则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没有扩大业务的冲动,调查显示,1/3以上的在华美资公司预计今年收入将下降,并表示将推迟投资计划。

  外资银行的另一大领域信贷业务,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也因为金融危机以来进出口形势差而陷入尴尬。一些外资银行主攻的中小企业更是在危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小企业们说外资一直是 “说的比做的多”。

  根据银监会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下降不同,在外资银行大力拓展市场的 2008年,在华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9%,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4.82%。

  从没钱放贷到有钱放不出去

  上半年,中资行信贷规模和业务飞涨的时候,外资因为什么在徘徊和犹豫,成为中国信贷盛宴的旁观者?

  在宽限期后保持低于75% 存贷比的监管指标,对于众多外资银行而言仍是一大隐忧。普华永道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在资金方面对其母公司的严重依赖是显而易见的。2009年,有22家外资银行从其母公司获取25% 以上的资金。

  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外资银行,几乎每一家的母行流动性都存在一定问题,短期内恢复不易。

  外资银行还严重依赖银行间市场,在 2008年下半年,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的集体不信任,导致外资拆借无门,几乎令一些外资银行陷入危机。

  根据记者获得的未经审计的数据表明,在华外资银行 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减少了 343亿元。

  2009年开始的1、2月,大多数外资银行面临的问题是没钱放贷,2月和3月人民币存款仅分别增加了27亿和22亿。但是拆借市场利率一度维持在低位,人民币流动性充裕,后来的问题就是上文所述的抓不到热门大客户、原有客户或萎缩或风险较大,导致外资有钱放不出去。

  一个例证就是外资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利率。

  由于长期定期存款成本高,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外资银行有了降低负债成本、扩大存贷差、减少高成本负债比例的要求。

  汇丰(中国)、花旗(中国)、渣打(中国)5月纷纷大幅度调低两年期以上 (包括两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

  业内人士称放贷减少的外资行面临着较大的负债压力,降低存款利率能变相地拒储长期定存,规避负债风险。如果定期存款大幅增加,而贷款又在放缓,导致定期存款成本较高,将带来盈利下降甚至亏本。

  而6月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反而比5月新增加155亿,这一增加额超过了 1到5月各自的增加额,这又给外资带来了放贷压力。

  “还是得靠存贷差”

  在境外靠中间业务赚了大钱的外资商业银行,无奈地发现:在现阶段的中国,因为制度性利差的存在和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商业银行业务中最赚钱的依然是贷款。而且和那些靠几个大集团客户稳吃存贷差的大国有银行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外资银行实行下浮存款利率,反映出其在存贷期限结构上存在不匹配。由于外资银行在中长期贷款方面缺乏竞争力,所以其吸收中长期存款的意愿也就不 强。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他们一般会帮客户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这样既降低了利息支出,又降低了银行资金运用上的风险,进而调整了业务结构,将存贷差的 这部分利润转变为中间业务的利润。

  但是经历了 2008年理财产品风暴和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投资者,没有那么容易 “被忽悠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了,他们对外资银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开始有了警惕。在中国,银行想靠中间业务大赚钱恐怕尚需时日,有待制度完善。

  一些外资银行的战略是主攻中小企业贷款和消费信贷,靠高利率赚取高存贷差。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石磊认为这一战略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前期主要以投入为主,“但是即便做起来了,规模也不易做大,和中资银行大客户相比,差距太大”。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近日表示,央行正在进行一个题为“银行效率问题”的调研,即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他表示在华外资银行相比于中资效率要低,即投入较多产出并不明显。

  普华永道说已经有些外资银行正在改变其中国的业务模式,但亦仅作出了平缓的变动调整。例如,削减既定法人机构扩张规模及暂缓部分产品开发计划。

  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海瑞·艾表示外资银行可能比中资银行更易受中国经济的下滑影响。他甚至警告称,外资银行在本土和中国市场遭遇到的营运困难可能将最终迫使一些实力较弱的外资银行退出中国市场。

  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上半年曾召开会议,敦促上海的外资银行分析市场需求,开发多元化贷款项目,在必要时从母公司获取更多流动性,并向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当然外资银行还有进一步拓展业务的空间,尽管所需时间可能比它们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预期的要长。

  “上半年外资行信贷压力比较大,但最近已开始好转了。”东亚银行行长关达昌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6月的外资银行信贷业务已经出现了回暖,整个在华外资银行比5月新增加了 47亿贷款,扭转了往月减少的趋势,但相对6月全部新增的1.53万亿贷款中,这只是沧海一粟。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