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传导效应可能冲击中国制造业

2009-07-12 11:021228

全球气候危机带来经济转型压力

  6月26日晚,美国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奥巴马的“能源新政”自此发端。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这一条款涉嫌“以环保的外衣设置贸易壁垒”而遭到中国的质疑。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7月3日在谈话中指出,中方一贯主张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但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一波未平,又一波起。据7月6日法国媒体报道,目前法国正在酝酿开征碳税,主要对那些不管在生产、运输,还是在使用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的产品征收“能源-气候”税;另据报道,加拿大也在酝酿相关政策。

  在全球气候危机大背景下,世界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各国拟实行的碳税(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政策,在引发贸易争论的同时,也给国内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埋下贸易摩擦伏笔

  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一次国会讲话中提到,“能源新政”会抬高美国企业的运行成本,如果其他国家企业并没有增加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国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美国政府应该对那些外国企业产品加征碳关税。

  与朱棣文的说法相呼应的是,正在走上立法程序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其中一项条款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该法案规定,以2005年为基准,2012年CO2减排3%,2020年减排17%。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目标,同时规定了排放总量控制、排放配额分配、交易等一系列措施。

  观察人士透露,未来美国将会在WTO框架体系下寻求征收碳关税的合理性支持,而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就是不错的契机。美国或许会在新的公约里提出相关协议条款,或许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条款来给碳关税寻求国际支持。

  比如,按照技术互换协议条款规定,如果中国想在风能等高新科技领域获得美国免费的技术支持与援助,就必须接受美国的减排标准,这就相当于同意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企业征收碳关税——碳关税一旦在部分国家得到确立,其经济作用机制将会传导到其他国家,直接影响到贸易竞争格局。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如果按照新的标准设立碳关税,那么将有85%以上的进口产品被征税。中国的产品所占份额最大,一旦这一政策付诸实施,损失最大的就是中国企业。

  据了解,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专家测算,如果按照3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关税,将导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约0.52%,出口总额下降约0.72%,从而拖累中国的GDP下降0.021%。如果真正执行,碳关税标准很可能不止30美元,上述数字也会更高。

  早在朱棣文提出“碳税论”之后,中国国家发改委谈判代表李高就对媒体表示,此类关税将是一个灾难,可能引发贸易战,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未来美国要是这么做,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就也可以跟着学,届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会完全消失。

  减排的经济代价悖论

  碳关税传导到国内出口企业,相当于国内征收碳税,而在国内尚未实施碳税的情况下,这种传导机制会导致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的巨大竞争力落差。从而导致大批出口企业转型或者倒闭,对于外向型经济的挫伤显而易见。

  学者魏涛远与格罗姆斯洛德在其2002年联合发表的论文中分析了中国实施碳税的影响。这篇题为《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的论文提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征收碳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经济代价十分高昂。

  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将会相应采取减少生产的措施。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定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

  在对每吨碳征收5美元税时,2020年CO2的排放量与不征税时相比总计将减少2.1亿吨,即约0.6亿吨碳。同时,GDP将下降29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计算得到每减少1吨碳的排放将使GDP损失496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每吨碳的减排成本约为60美元,这比5美元的碳税率要高得多。

  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国来说,与其付出经济增长代价(每吨60美元),不如在国际市场上花钱买排放权,现在每吨二氧化碳碳排放权的价格大约是45美元。

  如果世界各主要贸易国家实施碳关税政策,那么中国亦将最终被导入碳税轨道。清华大学核研院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副所长刘德顺表示:“对高碳产品加收碳税是大势所趋,美国本来应该实行限排和碳交易制度。未来,所有国家都要支持低碳,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深。”尽管中国当前并无征收碳税的时间表,但相关的政策酝酿却早已启动。

  显然,未来中国将面临征收碳税得不偿失,不征收却又无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困境。而不可避免的碳关税背后意味着国内建材、化工、钢铁等产业面临洗牌。

  制造业面临“碳耗危机”

  最近,佛山某陶瓷企业的老板杨经理开始为公司的未来担心,上个月出口到英国的一批陶瓷卫浴产品,在交货之后,对方追问起产品单位能耗是多少,杨经理从来没有算过自己产品的能耗,当然无法回答。但这样的问题却让他联想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碳税传闻。

  从这一事件中,杨经理感觉到,碳税离现实已并不遥远。因此,他也开始考虑如何节能减排,让自己产品不再遭到“质疑”。

  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碳排放制度,只有极少部分中国新能源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将从中受益,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资料显示,在国际分工的大格局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7%~14%是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产品而产生的。

  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这对中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肯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高能耗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

  罗军认为,高碳与低碳的竞争力差异已在市场中体现出来,将来高碳产品会失去竞争力,而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会处于有利的竞争局面,绿色产品生产商会更加受到尊重。因此必须进一步在工业领域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战略,深入推广“绿色制造”与“再制造”。

  记者了解到,“绿色制造”已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流行,如通用汽车就在实施“绿色畅想”计划,推进节能减排;冠捷公司实施环保节能生产工艺;奥的斯电梯公司的绿色电梯等等。

  密切关注低碳经济政策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分析认为,未来世界将产生新的企业评价标准,这就是“碳”。碳排放水平将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指标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某些企业今天看来生机勃勃,或许明天会突然死亡,因为它的碳排放超标了。”

  熊焰说,“碳标准”作为新的国际标准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低碳社会”呼之欲出。所谓低碳社会,就是这个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以低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衡量标准,这个标准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在于:它将是继联合国宪章和WTO之后的全世界的一个新的规章。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风能贷”落地 北京银行南京分行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2022-05-01 14:32
41581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强化再贷款减碳引导 助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1-08-27 15:02
34321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强化再贷款减碳引导 助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1-08-24 15:00
21612

世界银行行长今起访华 支持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2012-11-28 13:21
999

金融业谋划低碳经济 绿色贷款将风行2010年

2009-12-23 11:37
702

绿水零碳基金成立 聚焦绿色船舶信息、推进、生态系统等

2024-11-20 10:59
1796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