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存揽储难 + 放宽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 存款大战?

2018-04-15 22:5914277

“花式揽储”、“存款冲量”这样的关键词常见诸报端,这两年来尤其如此。足以证明,银行们的存款是稀缺的。

整理 | 愉小编

参考 | 王剑的角度

出品 | 愉见财经(ID:fish-finance)


“花式揽储”、“存款冲量”这样的关键词常见诸报端,这两年来尤其如此。足以证明,银行们的存款是稀缺的。

 

问问那些分行长、支行长们头痛些什么,前三名里必然有一条:吸存揽储难;或者更准确一些,稳定好核心负债难。

 

再往深里说一步,眼下的大趋势是同业业务收缩,资管新规之下银行通过表外理财吸储能力受限,低成本存款增量萎缩,一些银行息差管理已经吃力得很。这样的话,以前一家银行如果能够获取不错的资产,那么吸收一部分同业负债也能做做,现在同业业务不被鼓励,要想扩张资产,负债只能靠存款支撑。

 

在这样的态势下,易纲行长周三在博鳌的那句“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刚落地,昨天到今天,媒体就相继报出了央行允许提高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将进一步放开。

 

粥少僧已忧,上限保护再放松。那么问题来了,存款成本会不会因恶性竞争而大幅上升?“愉见财经”给大家选读一篇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的分析。

 (文末附录我国利率市场化演进过程)


先来给大家导读王剑的三个很亮的观点:


1,所谓的存款立行,本质是客户立行。所谓的抢存款,抢的是那占比不算太高的利率敏感型存款,来自议价地位高的存款客户。对于存款基础好、散客多而稳定的银行,受影响不会太大。这才是存款市场的定海神针。

2,不要说负债荒、也没有资产荒。从来就只有能力荒。

3,没有一个国家能放任银行存款恶性竞争,那会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因此,政府不会允许存款大战出现,谁惹事就会收拾谁。


一、稀缺的存款


我们先来看全国存款的数据。

 

2017年底,M2总额为167.7万亿元,其明细结构为:

其中,非银存款一般不属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存款(保险存款除外),而是由银行资金部门经营。非银存款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存在银行的资金,还包括各类资管产品(基金、理财产品等)存在银行的资金,后者金额较大。

 

平时所谓的拉存款,主要是指单位存款、个人存款,即一般存款。如果2018年M2增速为9%,那么全年M2增量为15万亿元,假设其明细结构仍与上表相同的话,那么一般存款的全年增量为13万亿元。

 

当然,还有个好消息,就是今年对资管的监管在加强,预计某些资管产品的总规模会下降。前几年居民们买了理财产品或基金产品,就有一般存款转换为非银存款(如果资管产品又把部分资金投向给借款企业,那么又会形成一般存款)。现在资管规模收缩,则会有部分非银存款回流为一般存款。因此,最终出来的一般存款增量,可能比13万亿元多一些。

 

这13多万亿元就是我国2018年全年一般存款的主要增量,是锅里的全部存款。就这么多,全国的银行业务员们,拼抢的就是这13多万亿元。其实,这个增量比前几年还是要多一些的(虽然M2每年增长率在下降,但由于基数越来越高,所以每年的增量还是变多的),那么理论上,大家至少不应该感受到拼抢存款比前几年更难。可事实上确实是更难了,所以,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家背的任务指标更重了。我不知道全国所有业务员的任务指标全加起来有多少,肯定远远超过13万亿元!这就是大家感觉存款很紧张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总行下达的的拉存款任务更重了?因为总行更需要存款了。在行业监管从严的背景下,同业业务收缩,且同业负债成本也较高,存款作为核心负债,不但利率相对低,还有一些监管优势(比如在计算一些监管指标时,明显存款有优势),因此其价值很大,大家拼抢更凶。

 

在过去,如果一家银行能够获取不错的资产,那么吸收一部分同业负债也能做业务。但现在,同业业务不被鼓励,因此要想扩张资产,负债只能靠存款支撑。而且,银行业今年盈利压力较大,希望尽可能保障利差,那么也需要尽可能低成本地获取负债,那么自然是存款(我们预计今年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上能更加明显看到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因此,锅里存款有限,大家却更需要了,这是导致大家拼抢更凶的主因。


二、复杂的定价


既然锅里的存款增量是有限的,大家拼抢的时候,其利率水平自然就会被哄抬上去了。虽然人民银行早在2015年便取消了存款利率管制上限,但设有行业自律机制,依然有一个无形的上限,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不会高过此自律上限。

 

各家银行的官网上都会公布一个挂牌利率。从最新的挂牌利率来看,大部分存款品种的挂牌利率会比基准利率有所上浮,但也不是上浮太多。而且,活期存款的利率,大部分银行是下浮的。

普通客户把钱存在银行,银行基本上就是按这个挂牌利率支付利息。但是,议价能力强的客户,会和银行谈更高的存款利率(或者银行为了获取该客户,主动提出提高存款利率),使实际的存款利率在挂牌利率基础上,进一步上浮。但上浮有个上限,不能超过当地自律机制约定的上限。

从银行报表数据上看,大部分银行全部存款的实际利率是明显低于自律上限的,这也反映出并不是全部客户的存款的利率都是贴近自律上限水平的,能够获取进一步上浮的存款,还不算太多。

 

比如,我们拿成都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不一定代表全行业),实际利率与挂牌利率非常接近,说明能够进一步上浮甚至直接上浮到自律上限附近的存款,并不占很大比重。


而且,这图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期限越长的存款,在挂牌利率之上上浮程度越多。尤其是3年、5年的定期存款,上浮明显。而3个月、半年、1年、2年的定期存款,与挂牌利率相近,甚至低于挂牌利率。活期存款也有上浮。一般来说,金额大、期限长的存款,客户对银行有较强议价地位,因此,利率上浮较多。但是,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这种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较小,因此这些存款利率哪怕明显上浮,也不会导致整体存款成本高很多。所以,最终的实际利率与挂牌利率仍然接近。

 

换言之,存款客户是分层的,有议价地位高的(或者对利率敏感的),也有议价地位低的(或者对利率不敏感的,比如散客)。议价地位高的,其存款定价可能离自律上限较近,也因为对利率敏感,所以银行们会用拉高利率的手段去拼抢这类客户。但是,全行业很大比例的存款仍然是来自议价地位低的散客,他们的存款利率本身就离自律上限很较远,稍微调整一下自律上限,不会导致整体存款的实际利率大幅上升。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存款非常紧张的银行(或部分分支机构),可能平时已经基本上贴着自律上限吸存了。存款基础差同时也意味着它们拥有的散客少,议价地位强的存款客户多。一旦自律上限再提高,这种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也会随之提高。

 

因此,这种情况下调整自律上限,政策当局的动机可能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理顺利率传导机制,但其结果却可能让存款差的银行成本更高,存款好的银行则受影响小,行业里面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行业的分化


那么,银行存款基础高下是如何分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我们把银行分为两大类:四大行,和其他银行。然后,我们从“信贷收支表”中取数,看看四大行的全部存款、对公存款占全行业存款的比重(四大行市占率)。

过去很多年,四大行的市占率是慢慢下降的,TOP4的集中度下降。但自2017年以来,它们的市占率却见底回升了,对公存款尤其明显(个人存款则不明显,继续下降)。换言之,2017年严监管以来,四大行受影响小,一改此前不断被中小银行抢走对公客户的态势,市占率开始上升。

 

其中原因很多。以前中小银行通过同业投资组织存款。比如,以同业投资的方式给客户放款,然后让客户开户在本行,于是派生出来的存款便很大比例留存于本行。但如今,同业投资受限,资产业务回归最传统的信贷。而信贷是有代付要求的,即,客户申请贷款,资金是直接打给贷款的用途方(比如客户贷款用于买原材料的,那么资金是直接打给原材料供应商。当然也有办法操作,但毕竟麻烦很多)。那么,如果供应商开在别的银行,那么就不能为自己派生存款。而这种结算存款,恰恰是对利率不敏感的低成本存款,也很难靠价格手段能营销来的。

 

所以,银行要获取这种存款,难度很大,要广泛获取企业的基本户,即最常用于日常收付结算的账户。从经验上看,企业的基本户最密集的银行,一是四大行,二是本土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很多当地中小企业开户在这些银行)。而股份行是基本户基础最弱的。这里有历史原因,比如很多股份行开设历史短,客户积累少一些。但也有各行经营差异,比如有些银行就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获取了企业的基本户。总之,基本户最好的四大行,2017年以来存款市占率提高了。

 

而到了2017年底,四大行的市占率又突然向下。主要是中小银行感受到存款紧张之后,开始大力组织营销活动,拼命拉存款。由于它们存款基础弱,所以有时候也只能依靠价格手段去营销存款。因此,结构性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存款可能在这个时段开始明显增加,且中小银行是主力。四大行为了挽留住部分利率相对敏感的客户,也可能提高存款利率定价,加入到拼抢当中来。拼抢很激烈,进入2018年,四大行市占率又继续提升(2018年仅有1-2月数据,后续再观察观察)。

 

这种拼抢行为导致整体存款定价缓慢上行,可能已有越来越多的存款触碰到了自律上限,甚至突破了自律上限,现有上限的设置,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定价。而且,一般四大行的自律上限低于中小银行,这还使四大行在拼抢客户时处于不利地位(不考虑其他竞争因素)。因此,也有必要适度调整自律上限。短期看这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长期看,这本身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部分。

 

但是,正如前文分析的,这里所谓的拼抢存款,拼抢的是那占比不算太高的利率敏感型存款,来自议价地位高的存款客户。而对于存款基础好、散客多而稳定的银行,受影响不会太大。这才是存款市场的定海神针。


因此,所谓的存款立行,本质是客户立行,而获取客户,靠的又是产品与服务全方位的能力。所以,某位银行专家曾指出:


不要说负债荒(存款荒),也没有资产荒,从来就只有能力荒。


我国利率市场化演进过程:


2004年,我国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5年,央行放开同业存款利率;


2013年7月,我国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利率全部放开,由银行与借款人自由议价;相比于贷款利率的放开,存款利率则依然有上限管制;


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



11
标签:存款 上限 利率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分析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调整空间

2009-04-13 10:07
835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同日发布公告 下调存款利率

2024-10-21 14:52
62500

农行陕西平利支行回应“存款消失”事件,启动核查程序

2024-07-01 12:36
47090

监管频繁提示长端利率风险

2024-06-20 14:03
76942

央行2月LPR超预期非对称降息,五年期下调25基点至3.95%创历史最大降幅,首套房最低贷款利率可达3.75%

2024-03-01 13:56
217806

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2万亿银行理财“套壳”保险资管协议存款或生变

2024-02-28 13:51
18419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