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2009-06-30 10:02803
○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有效拉动了投资需求
○ 促进消费的政策效果日益体现
○ 稳定外需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经济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政策效果目前已初步显现。
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五方面内容
丁 学东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政策力度大。大幅度扩大政府支出,相应增加财政赤字,2009年全国赤字合计9500亿元,扩张力 度很大。二是政策工具多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综合运用了扩大政府投资、结构性减税、财政补贴等多种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政策效能。三是政策导向明 晰。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好地体现了促进扩大消费,保障与改善民生等政策导向,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积 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2009年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二是推进税费改 革,实行结构性减税。2009年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 体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安排资金2208.33亿元。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五是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结构调整和发 展方式转变。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安排节能减排支出495亿元。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丁学东说,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政策效果目前已初步显现。
一 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有效拉动了投资需求。截至5月31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已累计下达5620亿元,完成预算的61.9%。为了保障扩大 投资政策效果,财政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科学决策;严格预算审核,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改进资金分配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随着一批重点工程陆 续开工,政府投资的杠杆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快速增长。1至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20.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9%,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3个百分点,高于今年1至4月份2.4个百分点。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源。
二是促 进消费的政策效果日益体现。扩大消费有利于改善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中央财政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截至3月底,预 拨城乡低保补助资金27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700亿元;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实施房地产交易 税收优惠政策等,更为直接、主动地促进扩大消费。上述政策措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汽车销售旺盛, 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和34.02%。5月份,农村消费增速比城市高0.6个百分点,已累计5个月超过城市,长期以来城市 消费快于农村的态势正在扭转。
三是稳定外需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了尽量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财政部今年进一步提高纺 织、服装、石化、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相关进出口关税政策,继续执行去年已出台的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等。稳定外需的财税政策,对遏制出口过快 下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就业形势严峻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季 度,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61.94亿元,同比增长55.9%;医疗卫生支出464.1亿元,增长37.8%;教育支出1848.84亿元,增 长1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2.04亿元,增长22.9%。
五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财政部先后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预拨等方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丁 学东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大补贴农民力度。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 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1230.8亿元,增长19.4%。其中,粮食直补安排190亿元,增长25.8%;农资综合补贴安排756亿元,增长 5.6%;农机具购置补贴安排130亿元,增长2.25倍;农作物良种补贴安排154.8亿元,增长25.4%。
二是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综合考虑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粮食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实行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挂钩,研究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对农民种粮补贴只增不减,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三 是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粮油市场调控。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0.1元/斤以上,稻谷提高0.13元/斤。为妥善解决好主产区农 民售粮问题,中央财政支持在主产区实行稻谷、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临时收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储农民余粮。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主要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 息支出576.2亿元,确保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2642.2亿元,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支持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
丁学东表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汽车、钢铁、造船、石化等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了支持实施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央财政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目前,各项财税支持政策得到较好地落实。
如 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出台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5%车辆购置税政策;调整补贴范围和标准,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落实了促进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附加值高的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并继续对生铁及附加值较低的线材征收出口关税,支 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较好地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方面,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并继续支持供销社系统实施“新网工程”等。在纺织工 业调整振兴方面,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增加棉花收储,并切实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支持等。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从2009年1月1日起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并落实节能产品补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有色金属产 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落实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政策;增加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以拉动消费,带动生产;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轻工业 调整和振兴方面,主要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并扩大食糖国家储备规模。在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增加化肥淡储规模,完善化肥储备机制;支持石化企业 “走出去”,到国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将研究增加高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等。
构建更加完善的消费金融体系
日前,上海浦东新区与黄浦区分别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签订推进消费金融战略的合作协议,表 示双方有意愿共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为具有潜在消费能力、乐于接受新型消费金融模式的年轻客户提供消费贷款。除上海外,北京、成都、天津也将成为消费金融 公司的首批试点城市。消费金融公司有望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发挥作用,对增加消费信贷产品种类,构建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体系起到积极 的作用。
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消 费金融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消费金融市场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闸。这一举措将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让一些为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市场。无疑,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能够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从客户定位看,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户锁定为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包括年轻人群、年轻家庭,或需要将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更新换代的家庭。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单笔授信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贷款期限短。
长 期以来,个人综合消费信贷因为手续繁琐、效率较低,在消费者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为了使消费金融真正做到满足客户需求,就需要在细分客户群体、简化贷款手续 方面下功夫。消费金融公司首先在产品上实现了创新,以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等贷款为主,这些产品均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简化了产品的形式,便于客 户选择。
在融资方式上,消费金融公司强调审批速度快捷和无担保贷款方式,与普通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形成互补。因为受收入水平制 约,多数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选购多种自己中意的高价产品,而推行消费金融后,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业的为消费者服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有着“短平快” 特点,无需抵押担保、且贷款期限短,消费者可以预支未来的收入用于消费,这对拉动消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按照规定,消费者可以从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到两种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通过经销商发放,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则直接发放给消费者。
从 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来看,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消费信贷品种有限。而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 的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欠缺。消费金融公司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在提供消费金融融资服务方面定位更加明确、服务 方式趋于专业和灵活,使消费者在融资时更加便利、及时。
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后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根据规 定,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阶段的业务将不涉及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等高风险产品,且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 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从监管层面来看,严格的监管标准从源头控制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风险。
其 次,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且客户准入门槛较低,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为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信用信息支持系统。业内人士建 议,通过建立居民个人信用数据库和风险打分模型,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记录来确定放贷额度,并开展还款能力跟踪调查等。
从我国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来看,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较少,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尚不到12%。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日益成熟,有针对性的消费信贷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一方面会对丰富信贷消费产品,加深公众对消费信贷的理解,促进国内信贷消费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一金融服务方式对于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电下乡带来综合效应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达到223万台,销售额为40亿元,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42%。截至6月21日,家电下乡产品累计已发货5900万台,登记销售1180万台,预计全年将带动1500亿元农村消费。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认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表明家电下乡政策正在全国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对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家电产业升级、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对产业提升发挥了杠杆作用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一步推广,对行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许多企业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家电下乡的实施犹如雪中送炭。
刘 海泉说,家电下乡政策对参与企业在管理水平、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家电行业的产业升级。他说,家电下乡产品招标对企业 的生产、物流、管理、研发、社会责任、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审查,客观上促进了家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家电企业对本企业的各经营环节进行综合梳理,弥补了 以前由于忙于经营而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
家电下乡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促进了行业产品升级。下乡产品标准对于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产品的能效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改变了以往农村市场产品能效水平得不到保障的局面。例如冰箱要求达到2008 年新修订的能效标准的二级水平,其节能水平超过了原有标准的一级,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现在,节能冰箱特别是日耗电量0.4千瓦时以下、容量段180至 220升的冰箱,成为农村市场畅销的机型。
家电下乡政策要求家电企业充分考虑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研究开发物美价廉、性能可靠、质量保证、操作简单的家电产品。为符合这个要求,不仅核心企业,而且众多中小企业都在研究农村市场并专门开发适销产品。
对家电企业犹如雪中送炭
对 许多家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家电企业,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犹如雪中送炭。刘海泉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快速增长带动了行业整体销售量、生产 量,特别是较早实施下乡,内外销相对均衡的电冰箱、洗衣机均实现了增长,农村市场已成为液晶电视新的增长点。比如,今年1至4月冰箱产量增长了7%,洗衣 机增长了2.3%,农村平板电视销量翻了一番,这些实绩都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出口受到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取得的。
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带动了许多企业内销市场大幅增长。据家电协会对11家家用电器生产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去年全年对农村销售中标家电下乡产品363万台,而今年1至5月份达到707万台,比去年全年增长94.5%。
许多企业在产品销售增长的同时,利润、上缴税金也实现了增长。据对10家家电下乡企业的调查,今年1至5月,上缴税金是去年全年的46%,实现净利达去年全年的51%。
刘 海泉认为,家电下乡促进了家电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家电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家电下乡政策对补贴产品的 安全、耐用、节能环保和农村适用性方面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因此各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很多企业提出“家电下乡的产品必须是质量可靠的产品,是让 农民买的放心、用的放心的产品”。由于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促进下乡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通过家电下乡, 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引进管理人才获得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家电下乡对产品和企业以全国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各企业都在平等的舞台上竞争,一方面增进了中小企 业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这种积极的竞争压力促进企业注重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内部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营销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
加速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刘海泉说,家电下乡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发挥了加速器作用。据商务部统计,目 前,家电下乡登记备案网点已达14.5万家,覆盖了全国所有县乡。农村流通网点少、覆盖面不全,是制约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展 开,过去许多家电企业下不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变,农村流通企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过去,农民购买大件家用电器只能到县城去买,现在已经有不少乡镇 有二三家定点销售店,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量放心、价格合理的家用电器。
家电下乡对净化农村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刘海泉 说,以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在农村市场经营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农村流通渠道经营水平相对滞后,许多经销网点进货渠道不规范。此次家电下乡,得到了 行业主流企业的高度重视,不仅国内的龙头企业参与,一些外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伴随着他们把经营网络延伸到农村市场,必然把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带到农村市场, 既促进了农村流通渠道建设,也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现象。
家电下乡促进了农村家电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刘海泉说,农村地区由 于地域广阔,售后服务体系薄弱,农民买家电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维修服务。这次家电下乡对售后服务体系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企业还必须建立售后服务呼 叫中心。各企业也积极推进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售后服务队伍的培训。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坝顶全线贯通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实现重大阶段性目标,大坝加高工程顺利 实现坝顶全线贯通,2台500吨级坝顶门机具备启闭闸门条件,满足了2009年安全度汛的要求。按照工程建设计划,丹江口大坝坝顶全线贯通后,将在做好防 汛工作的同时,组织施工单位投入最后一个坝段的加高施工和左岸土石坝填筑施工,确保年底实现大坝加高工程全面加高到顶。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1973年建设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基础上贴坡加高而成,工程总投资24.25亿元。工程完成后,坝体高程将从原来的162米加高至 176.6米,表孔坝段溢流堰顶高程由原来的138米加高至152米,升船机规模由150吨级提高到300吨级,任务调整为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航 运等综合利用。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可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通过优化调度,多年平均可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95亿立方米, 对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作用,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调水奠定基础。加 高大坝将进一步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和下游的防洪标准,为减轻汉江及长江干流汉口段和武汉市的防洪压力创造有利条件。工程的建设,还可改善枢纽的发电和汉江 干流的通航条件。
据了解,2005年9月26日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丹江口大坝需加高的54个混凝土坝段已有53个加高至 176.6米设计高程。右岸土石坝已加高到新坝顶高程,左岸土石坝填筑高程已达170米以上。2005年开工以来,已验收的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 率93.68%。
○ 促进消费的政策效果日益体现
○ 稳定外需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经济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政策效果目前已初步显现。
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五方面内容
丁 学东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政策力度大。大幅度扩大政府支出,相应增加财政赤字,2009年全国赤字合计9500亿元,扩张力 度很大。二是政策工具多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综合运用了扩大政府投资、结构性减税、财政补贴等多种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政策效能。三是政策导向明 晰。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好地体现了促进扩大消费,保障与改善民生等政策导向,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积 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2009年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二是推进税费改 革,实行结构性减税。2009年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 体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安排资金2208.33亿元。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五是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结构调整和发 展方式转变。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安排节能减排支出495亿元。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丁学东说,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政策效果目前已初步显现。
一 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有效拉动了投资需求。截至5月31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已累计下达5620亿元,完成预算的61.9%。为了保障扩大 投资政策效果,财政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科学决策;严格预算审核,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改进资金分配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随着一批重点工程陆 续开工,政府投资的杠杆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快速增长。1至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20.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9%,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3个百分点,高于今年1至4月份2.4个百分点。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源。
二是促 进消费的政策效果日益体现。扩大消费有利于改善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中央财政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截至3月底,预 拨城乡低保补助资金27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700亿元;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实施房地产交易 税收优惠政策等,更为直接、主动地促进扩大消费。上述政策措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汽车销售旺盛, 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和34.02%。5月份,农村消费增速比城市高0.6个百分点,已累计5个月超过城市,长期以来城市 消费快于农村的态势正在扭转。
三是稳定外需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了尽量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财政部今年进一步提高纺 织、服装、石化、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相关进出口关税政策,继续执行去年已出台的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等。稳定外需的财税政策,对遏制出口过快 下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就业形势严峻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季 度,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61.94亿元,同比增长55.9%;医疗卫生支出464.1亿元,增长37.8%;教育支出1848.84亿元,增 长1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2.04亿元,增长22.9%。
五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财政部先后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预拨等方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丁 学东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大补贴农民力度。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 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1230.8亿元,增长19.4%。其中,粮食直补安排190亿元,增长25.8%;农资综合补贴安排756亿元,增长 5.6%;农机具购置补贴安排130亿元,增长2.25倍;农作物良种补贴安排154.8亿元,增长25.4%。
二是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综合考虑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粮食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实行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挂钩,研究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对农民种粮补贴只增不减,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三 是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粮油市场调控。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0.1元/斤以上,稻谷提高0.13元/斤。为妥善解决好主产区农 民售粮问题,中央财政支持在主产区实行稻谷、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临时收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储农民余粮。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主要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 息支出576.2亿元,确保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2642.2亿元,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支持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
丁学东表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汽车、钢铁、造船、石化等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了支持实施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央财政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目前,各项财税支持政策得到较好地落实。
如 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出台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5%车辆购置税政策;调整补贴范围和标准,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落实了促进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附加值高的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并继续对生铁及附加值较低的线材征收出口关税,支 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较好地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方面,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并继续支持供销社系统实施“新网工程”等。在纺织工 业调整振兴方面,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增加棉花收储,并切实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支持等。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从2009年1月1日起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并落实节能产品补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有色金属产 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已落实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政策;增加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以拉动消费,带动生产;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轻工业 调整和振兴方面,主要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并扩大食糖国家储备规模。在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增加化肥淡储规模,完善化肥储备机制;支持石化企业 “走出去”,到国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方面,将研究增加高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等。
构建更加完善的消费金融体系
日前,上海浦东新区与黄浦区分别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签订推进消费金融战略的合作协议,表 示双方有意愿共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为具有潜在消费能力、乐于接受新型消费金融模式的年轻客户提供消费贷款。除上海外,北京、成都、天津也将成为消费金融 公司的首批试点城市。消费金融公司有望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发挥作用,对增加消费信贷产品种类,构建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体系起到积极 的作用。
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消 费金融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消费金融市场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闸。这一举措将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让一些为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市场。无疑,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能够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从客户定位看,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户锁定为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包括年轻人群、年轻家庭,或需要将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更新换代的家庭。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单笔授信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贷款期限短。
长 期以来,个人综合消费信贷因为手续繁琐、效率较低,在消费者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为了使消费金融真正做到满足客户需求,就需要在细分客户群体、简化贷款手续 方面下功夫。消费金融公司首先在产品上实现了创新,以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等贷款为主,这些产品均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简化了产品的形式,便于客 户选择。
在融资方式上,消费金融公司强调审批速度快捷和无担保贷款方式,与普通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形成互补。因为受收入水平制 约,多数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选购多种自己中意的高价产品,而推行消费金融后,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业的为消费者服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有着“短平快” 特点,无需抵押担保、且贷款期限短,消费者可以预支未来的收入用于消费,这对拉动消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按照规定,消费者可以从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到两种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通过经销商发放,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则直接发放给消费者。
从 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来看,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消费信贷品种有限。而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 的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欠缺。消费金融公司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在提供消费金融融资服务方面定位更加明确、服务 方式趋于专业和灵活,使消费者在融资时更加便利、及时。
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后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根据规 定,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阶段的业务将不涉及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等高风险产品,且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 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从监管层面来看,严格的监管标准从源头控制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风险。
其 次,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且客户准入门槛较低,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为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信用信息支持系统。业内人士建 议,通过建立居民个人信用数据库和风险打分模型,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记录来确定放贷额度,并开展还款能力跟踪调查等。
从我国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来看,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较少,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尚不到12%。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日益成熟,有针对性的消费信贷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一方面会对丰富信贷消费产品,加深公众对消费信贷的理解,促进国内信贷消费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一金融服务方式对于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电下乡带来综合效应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达到223万台,销售额为40亿元,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42%。截至6月21日,家电下乡产品累计已发货5900万台,登记销售1180万台,预计全年将带动1500亿元农村消费。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认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表明家电下乡政策正在全国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对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家电产业升级、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对产业提升发挥了杠杆作用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一步推广,对行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许多企业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家电下乡的实施犹如雪中送炭。
刘 海泉说,家电下乡政策对参与企业在管理水平、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家电行业的产业升级。他说,家电下乡产品招标对企业 的生产、物流、管理、研发、社会责任、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审查,客观上促进了家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家电企业对本企业的各经营环节进行综合梳理,弥补了 以前由于忙于经营而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
家电下乡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促进了行业产品升级。下乡产品标准对于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产品的能效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改变了以往农村市场产品能效水平得不到保障的局面。例如冰箱要求达到2008 年新修订的能效标准的二级水平,其节能水平超过了原有标准的一级,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现在,节能冰箱特别是日耗电量0.4千瓦时以下、容量段180至 220升的冰箱,成为农村市场畅销的机型。
家电下乡政策要求家电企业充分考虑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研究开发物美价廉、性能可靠、质量保证、操作简单的家电产品。为符合这个要求,不仅核心企业,而且众多中小企业都在研究农村市场并专门开发适销产品。
对家电企业犹如雪中送炭
对 许多家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家电企业,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犹如雪中送炭。刘海泉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快速增长带动了行业整体销售量、生产 量,特别是较早实施下乡,内外销相对均衡的电冰箱、洗衣机均实现了增长,农村市场已成为液晶电视新的增长点。比如,今年1至4月冰箱产量增长了7%,洗衣 机增长了2.3%,农村平板电视销量翻了一番,这些实绩都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出口受到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取得的。
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带动了许多企业内销市场大幅增长。据家电协会对11家家用电器生产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去年全年对农村销售中标家电下乡产品363万台,而今年1至5月份达到707万台,比去年全年增长94.5%。
许多企业在产品销售增长的同时,利润、上缴税金也实现了增长。据对10家家电下乡企业的调查,今年1至5月,上缴税金是去年全年的46%,实现净利达去年全年的51%。
刘 海泉认为,家电下乡促进了家电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家电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家电下乡政策对补贴产品的 安全、耐用、节能环保和农村适用性方面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因此各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很多企业提出“家电下乡的产品必须是质量可靠的产品,是让 农民买的放心、用的放心的产品”。由于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促进下乡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通过家电下乡, 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引进管理人才获得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家电下乡对产品和企业以全国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各企业都在平等的舞台上竞争,一方面增进了中小企 业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这种积极的竞争压力促进企业注重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内部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营销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
加速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刘海泉说,家电下乡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发挥了加速器作用。据商务部统计,目 前,家电下乡登记备案网点已达14.5万家,覆盖了全国所有县乡。农村流通网点少、覆盖面不全,是制约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展 开,过去许多家电企业下不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变,农村流通企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过去,农民购买大件家用电器只能到县城去买,现在已经有不少乡镇 有二三家定点销售店,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量放心、价格合理的家用电器。
家电下乡对净化农村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刘海泉 说,以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在农村市场经营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农村流通渠道经营水平相对滞后,许多经销网点进货渠道不规范。此次家电下乡,得到了 行业主流企业的高度重视,不仅国内的龙头企业参与,一些外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伴随着他们把经营网络延伸到农村市场,必然把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带到农村市场, 既促进了农村流通渠道建设,也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现象。
家电下乡促进了农村家电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刘海泉说,农村地区由 于地域广阔,售后服务体系薄弱,农民买家电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维修服务。这次家电下乡对售后服务体系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企业还必须建立售后服务呼 叫中心。各企业也积极推进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售后服务队伍的培训。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坝顶全线贯通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实现重大阶段性目标,大坝加高工程顺利 实现坝顶全线贯通,2台500吨级坝顶门机具备启闭闸门条件,满足了2009年安全度汛的要求。按照工程建设计划,丹江口大坝坝顶全线贯通后,将在做好防 汛工作的同时,组织施工单位投入最后一个坝段的加高施工和左岸土石坝填筑施工,确保年底实现大坝加高工程全面加高到顶。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1973年建设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基础上贴坡加高而成,工程总投资24.25亿元。工程完成后,坝体高程将从原来的162米加高至 176.6米,表孔坝段溢流堰顶高程由原来的138米加高至152米,升船机规模由150吨级提高到300吨级,任务调整为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航 运等综合利用。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可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通过优化调度,多年平均可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95亿立方米, 对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作用,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调水奠定基础。加 高大坝将进一步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和下游的防洪标准,为减轻汉江及长江干流汉口段和武汉市的防洪压力创造有利条件。工程的建设,还可改善枢纽的发电和汉江 干流的通航条件。
据了解,2005年9月26日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丹江口大坝需加高的54个混凝土坝段已有53个加高至 176.6米设计高程。右岸土石坝已加高到新坝顶高程,左岸土石坝填筑高程已达170米以上。2005年开工以来,已验收的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 率93.68%。
0
标签: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