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乌克兰或成美俄博弈新战场
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预期中的美俄关系缓和不仅没出现,反而变得愈加紧张。8月24日,乌克兰在首都基辅举行独立26周年阅兵式,包括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内的9国防长出席仪式,这也是美国防长近10年来首次访问乌克兰。马蒂斯就乌克兰东部局势表态,称俄罗斯并未遵守新明斯克协议,美国将继续向俄罗斯施压。
原文载瞭望智库客户端
作者:张弘
特约高级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
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预期中的美俄关系缓和不仅没出现,反而变得愈加紧张。8月24日,乌克兰在首都基辅举行独立26周年阅兵式,包括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内的9国防长出席仪式,这也是美国防长近10年来首次访问乌克兰。马蒂斯就乌克兰东部局势表态,称俄罗斯并未遵守新明斯克协议,美国将继续向俄罗斯施压。
他向克里姆林宫喊话,如果俄罗斯不在处理乌东部问题的现有政策上做出让步,美国对俄制裁措施将不会取消。马蒂斯还表示,除继续向乌克兰提供防御武器和军事设施支持外,美方正在考虑给予后者致命性防御武器的可能性。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5日警告,美国作出向乌克兰提供防御性武器的任何决定都将给乌克兰东部冲突火上浇油,可能促使亲俄罗斯的分离主义者扩大在该地区的战斗。
人们注意到,几乎在相同时间,两场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该地区举行。9月11日至23日,来自乌克兰、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军人参加的“快速三叉戟-2017”演习在乌克兰利沃夫举行,且演习规模超过往年的“快速三叉戟”系列演习,标志着乌克兰与北约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9月14日到20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西部-2017”联合军演在白境内多个试验场及俄境内三个训练场举行。
不断升温的乌克兰与美国军事合作,给美俄关系带来巨大压力,且有可能导致该地区的军事博弈升级。乌克兰会否成为美俄军事博弈的新战场?国际社会通过外交解决顿巴斯冲突的努力是否付之东流?令人担忧。
美俄关系搁浅导致军事对峙升级
一方面,国内政治因素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了强硬立场。特朗普在入主白宫后不久就深陷“通俄门”旋涡,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因此辞职,FBI局长科米因调查“俄干预美大选”被炒。为安抚建制派,特朗普在外交和安全部门任命了大量鹰派官员,这些官员积极主张加大对俄制裁力度。美国VOX网站就指出,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副总统彭斯和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利在对俄态度上都是鹰派,他们在制定对俄政策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当特朗普改善对俄关系的计划落空后,美国在乌克兰的立场由模糊转向强硬。在国会建制派和鹰派官员的努力下,美国还扩大对俄制裁,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5月初,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计划。尽管特朗普与普京在G20峰会得以会面,但并未能化解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
美国甚至提高了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姿态。美国乌克兰问题特使沃尔克出身于鹰派,对俄持强硬立场,他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武装。7月底沃尔克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透露,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防卫性武器。此次马蒂斯访问乌克兰更明确表示,“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防御武器”。
此外,去年7月,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在波兰华沙决定加大在中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部署4个营的多国部队,分别由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承担驻军领导责任。北约的这一驻军计划今年开始实施,此举被视为北约加大对俄罗斯的威慑,引发俄方强烈不满。在乌克兰危机之后,普京试图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接受目前地缘政治格局的努力越来越难以达成。
另一方面,普京的强硬立场也消耗了美俄的军事互信。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背负着巨大的民族主义包袱。俄罗斯始终将原苏联空间视为其战略利益核心区,反对北约在该地区扩张。1999年版的俄罗斯军事学说中明确提出:“独联体是俄稳定周边、抗衡北约东扩、重新树立世界大国形象的重要依托”。2014年更新的军事学说中,俄罗斯认为:“周边国家的不安定现象、外国势力在俄某些邻国的激增和北约军力的不断扩展,均被列为俄的首要外部军事威胁”。
因此,在改善与美关系上,普京不可能拿乌克兰做妥协的筹码。俄罗斯坚持要求彻底落实明斯克协议,给予顿巴斯地区彻底自治地位。今年4月,叙利亚意外爆出化武袭击平民事件,严重激怒了美国,特朗普以“历史最低点”来形容美俄关系,并下令对叙政府军进行军事打击,使得美俄合作反恐的愿望搁浅。5月3日,美国务卿蒂勒森表示,美俄之间目前几乎不存在互信,双边关系正处在冷战后最低谷。
为了回应北约前沿部署的军事压力,进入2017年以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周边举行演习更加频繁。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17年8月的报道,自2015年起至今,北约共进行参演士兵达1500人以上规模的军演38次,俄罗斯则举行了124次,军演次数约为北约军演次数的3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对俄罗斯近年来频繁军演表示不满。
接连不断的军演,使赤字本已严重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军事互信不断“刷出”新低,双方在乌克兰的军事博弈不断扩大,且从军人数量、装备规模和质量向电子信息战、舆论战拓展。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帮助乌克兰培训军人,提供资金和军事技术,还将合作领域延伸到了海军军事基地建设。
乌克兰军事战略加快转向北约
持续的东部冲突推动乌克兰快速靠近北约。乌克兰自独立以来,一直寻求在安全上“去俄罗斯化”,小心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奉行中立的平衡外交政策。但是,2013年底爆发乌克兰危机之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俄迅速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而亲俄武装组织在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宣布成立自治共和国,他们与政府军爆发激烈冲突,造成两百余万居民流离失所,一万多人战亡。
2014年12月,乌克兰修法,明确放弃不结盟地位。2015年9月,波罗申科总统签署新军事学说,将俄罗斯称作乌克兰的“现实军事威胁”,该军事学说的目标之一,是“乌克兰军队按西方水平发展,与北约成员国军事力量达到协调兼容”。今年6月,乌克兰再次修法,从法律上明确将加入北约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久拖不决的乌克兰东部冲突,以及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使乌克兰逐渐认为,俄罗斯是其主要安全威胁,而加强与北约、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是其最现实、最可能的选择。
对波罗申科而言,新明斯克协议不仅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也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在德法俄的调停下,基辅政府与分离武装组织达成的明斯克协议可以理解为“城下之盟”,是在巨大的军事失败压力之下被迫签署的停火协议。该协议规定,东部地区基本上满足亲俄武装组织的政治要求。协议规定,乌克兰将进行宪法改革,其中关键点在于:“永久立法同意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个别地区的特殊地位自治州”。特别是,允许“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组建地方政权和独立警察队伍,地方有权任命地方法院和检察院负责人,有权独立发展对外经济合作”。这些条款实际上承认了东部分离地区的事实自治,将乌克兰由一个单一制国家变为联邦制甚至是邦联制国家。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民族主义政治力量十分高涨,民间自发组建了多个军事战斗营,成为与东部分离组织作战的主力。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乌多数政党的意识形态,波罗申科政府根本无法在议会中落实明斯克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社会一致将回应外部安全压力的希望,放在了密切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关系上,即便在短期内无法成为正式成员国。
此外,局势趋稳为乌克兰的军事北约化提供了条件。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乌克兰政治局势逐渐企稳,经济开始温和复苏,国防能力逐渐稳固。北约在东欧地区重新进行前沿部署,消除了北约组织内部东欧国家的安全担忧,形成了对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双方在常规武器部署上重新达成均势。因此,俄罗斯在乌东部施加军事压力的空间受到限制,双方军事博弈的砝码开始偏向于北约和乌克兰一侧。
美俄军事博弈新战场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不以战争手段来改变国家边界的共识。俄罗斯试图与西方达成新的地缘政治边界,阻止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更不允许北约军队事实上进入原苏联空间。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一直坚持认为,原苏联空间是其战略核心区。
然而,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已难以达成妥协。尽管乌克兰在短期不可能加入北约,但是不能否认双方正在发展一种“准盟友”关系。无论是美国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还是乌克兰加速融入北约步伐,博弈双方维持僵局越久,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正在成为美俄军事博弈的新战场。
同时也应看到,美俄关系基本上在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态势,双方在乌克兰的军事博弈层级不会轻易升级,但军事博弈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美国不会贸然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但持续的技术和资金援助,必然会迫使俄罗斯付出更多。
近年来,乌克兰十分重视国防,军费达到GDP的5%。军队规模和装备质量也很受重视,新添了一些飞机和几百辆修好的装甲车,军队人数从危机前的10万人猛增到25万,陆军组建了约10个旅。几年下来,顿巴斯冲突越来越具有长期性和全球战略性的特征,乌克兰正在从大国博弈的工具转变为大国关系改善的“枷锁”。尽管美俄有着改善关系的愿望,但动力明显不足。而随着美俄在地缘政治和安全领域互信下降,也必会影响到双方在全球事务和其他热点地区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