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户“一对多”考验基金监管
6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将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正式开闸。
“门槛”从5000万降至100万
根据《规定》,“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中,投资者参与单个资产管理计划的最低金额为100万元,同时, 单个资产管理计划的委托人人数不得超过200人且客户委托的初始资产合计不得低于5000万元。而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准入“门槛”则是“个人50 万元、公司100万元”。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认为,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发展速度没有预想的快,是管理层考虑降低门槛的主要原因。“一对多”业务开闸有利于扩大专户理财业务的客户范围,有利于基金公司增加管理费收入。
2007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试点办法》,基金公司专户理财只能开展“一对一”业务,且最低“门槛”为5000万元。
自2008年2月以来,南方、嘉实、易方达、工银瑞信等30多家基金公司先后获准开展专户理财业务。其中,有20余家已经开展了“一对一”业务,完成备案的专户大概有70份左右。
这一规模显然比业界预想的要小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对一”的规定及5000万元的“门槛”限制了专户理财市场的发展。于是,降低“门槛”、开展“一对多”业务的呼声高涨。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厉海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户理财就是在传统的公募基金产品基础上再加上一层资 产配置,专户的“专”指的就是这个资产配置是根据客户的特殊情况专门制定出来的。客户之所以需要专户,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基金产品并不能很好地直接满足投资 人的需求。专户可以在客户基本状况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各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资产分配比例。比如,在市场估值明显过高时降低相关资产的配 置,估值明显过低时则增加。
与国内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率相比,专户理财的费率更灵活,一般是“固定+浮动”,即在收取一 定费率的基础上提取不高于净收益20%的业绩报酬。此外,一个公募产品从设计报批到发行,少则耗时五六个月,多则耗时一年多,而在专户理财中,基金公司可 以按照投资者的需求设计产品,从设计到报备在数十个交易日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