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风投资金流入消金领域 各行业巨头争抢资产
消费金融的“火爆”与私募股权、资管公司觅求得标的不谋而合;银行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攻占亦无暂缓趋势,22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中有19家是以银行系为主导。日前披露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中,5家大幅盈利,消金行业业绩爆发初见成效。政策东风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效应,消费金融迎来红利收割期。
消费金融的“火爆”与私募股权、资管公司觅求得标的不谋而合;银行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攻占亦无暂缓趋势,22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中有19家是以银行系为主导。日前披露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中,5家大幅盈利,消金行业业绩爆发初见成效。政策东风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效应,消费金融迎来红利收割期。
资本运营,私募、资管“潜伏”
中国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消费金融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私募股权和资管公司更是主动参与,分一杯羹。简而言之,资本之所以如此集中地涌入消费金融这一块,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消费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8月28日,上海银行与长宁区政府、携程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尚城消费金融)正式宣布开业。该公司引入另外两家股东的投资方——博裕资本和红杉资本进驻。众所周知,上述两家资本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大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同时在金融服务和各色消费金融场景开发上拥有多年实战经验。为消金公司提供企业治理、资本运作和消费场景等投资资源上提供帮助。
作为我国唯一全外资(派富集团)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其客户目标通常锁定在和银行不会**的,甚至被银行忽略和遗漏的群体,贷款方式主要为现金贷和消费贷。但是,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并不输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诺亚财富首席财务官曾庄尚源公开坦言:“在消费金融领域,我们基本上是跟头部交易对手合作,主要交易方是捷信、马上金融,这两个都是持有牌照、规模较大的公司。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深入尽调,拿过来的抵押物,是每笔核对的,他们的系统会开放给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笔贷款的履行情况。”
诺亚财富相关人士向蓝鲸银行频道表示,诺亚和捷信消费金融的合作,在因其在行业的地位众所周知,如果未来有好的项目肯定还是会推。
据蓝鲸银行频道统计22家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发现,不乏有专业的投资公司,例如北京联东投资公司参股北银消费金融、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参股海尔消费金融;更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项且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大股东,例如华融资管公司、深圳华强(000062,股吧)资管、安徽新安资管集中“火力”打造了华融消费金融公司。
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公司在关注消费金融,预计这两年资本注入的规模会明显上升。
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渐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0.4%,6月份消费增速创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蓝鲸银行频道分析:“从整体居民消费模式来看,市场需求还会继续加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还没得到满足,日常消费包括汽车、装修等方面将会加大支持。”
对于私募和资产管理公司“潜伏”消费金融市场,严跃进表示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消费金融的发展和大众需求度挂钩,大众对于消费的依赖和粘性度是有目共睹,相应的资产公司、私募等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和业务做更多的合作。”
从融资金额来看,消费金融占到绝对主力。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消费金融业获得928.56亿元风险投资。同期,金融全行业融资额达到1300.65亿元。这意味着金融全行业从风投处募集的资金有71.39%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从市场的体量来看,消费金融资产小额且分散的特点与私募和资管公司对基础资产标的丰富、风险分散的要求不谋而合。
银行系背书,持八成消费金融牌照
上海银行参与设立的尚诚消费金融是银监会批准核发的第22家持牌机构。加之160多家专业分期公司和数千家其他类型的消费金融公司,眼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其中,最有资本背景的当为有银行为其背书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蓝鲸银行频道梳理发现,目前开业的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 银行系占了近九成。距上海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尚诚消费金融获得银监会的开业批复仅过去14天,上海银行与长宁区政府、携程于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并与8月28日正式宣布开业。
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联合、跨界融合的消费金融公司,尚诚消费金融在消费信贷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承担更严峻的考验。除此之外,上海银行和携程将在综合金融服务、银行卡、在线银行、支付和收单、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010年,银监会批复同意北银、中银和四川锦程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筹建,作为首批机构,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分别为北京银行 、中国银行 和成都银行。
此后的几年中,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南京银行(、湖北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等也相继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基于资金成本和风控优势,银行系成为消费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脉。
按照注册资本的量级,捷信消费金融(44亿元)、招联消费金融(2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13亿元)当属第一梯队;中邮消费金融(10亿元)、尚诚消费金融金融(10亿元)、中银消费金融(8.89亿元)、北银消费金融(8.5亿元)紧随其后。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由商业银行和线下商贸类企业合作或者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从产品形式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由银行主导成立的持牌机构,主要提供除房屋和汽车以外的消费贷款。
一家大型银行内部人士曾向蓝鲸银行表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目的之一就是进军银行对小额贷款渠道的弥补。这也就定位到收入较低人群、并非银行正常流程的授信客户和超前消费能力的年轻客群。本身所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较低。”
红利收割期到来、消金行业净利可观
目前,正是进入2017年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期,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和各大平台披露半年报的信息少之又少,被市场喻为“闷声赚钱”的典型。
蓝鲸银行频道从现已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共有六家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布半年度财务数据。除了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之外,其他公司都成功扭亏为盈。中银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高居盈利榜首。
今年上半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仅上半年赚取的净利润,中银金融今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根据中银官方网站,除了信用贷款外,中银消费金融还提供基于教育、装修、租房等场景的商户专享贷。中银的主要获客渠道来自线下贷款中介机构,除此之外,中银还与2345贷款王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达成合作,提供资金。
暂居第二的招银消费金融倚靠招商银行强大的零售资源,实现营收22.97亿元,净利润5.41亿元,已超越去年全年净利润。其中,累计发放贷款1262亿元,贷款余额323 亿元,已跃升至行业第二,而不良率只有1.15%。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221.9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6%;半年度利润总额达到4286.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9.26%,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超过3198%。其业绩爆发式增长让苏宁消费金融一跃成为前排军。相较于2016年亏损近1.89亿,2017年1季度迅速扭亏为盈,苏宁称得益于消费金融O2O模式的布局逐渐成熟。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近5年来,消费金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4%,远高于整体信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9.1%。
“消费必然继续扛起经济的大旗”,上述研究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