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期滞纳金调查:比高利贷高10倍
两个月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化名),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后,在青岛跳楼自杀。
两个月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化名),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后,在青岛跳楼自杀。
“大学生分期”市场,在郑旭之死后,被拉到公审台上,接受公众和媒体的批判。
大家开始审视,大学生分期市场的原罪和扭曲,还有其背后高额的滞纳金机制……
一本财经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滞纳金居然高达,未还金额的365%倍,也就是一年时间,将滚动出未还金额的3倍滞纳金。
在我国,年利率高达36%将视作高利贷,针对大学生的分期平台,居然比高利贷高出10倍。
天价滞纳金,也催收了一条黑暗的催收产业链,暴力催收时有发生。
当暴力、金钱裹挟进校园,象牙塔沦为名利场…
市场的必然
近日,有媒体曝出,长沙某高校大二学生尹某,在校园网贷平台趣分期上借款6000元,因为逾期,加上滞纳金总共要还13000多元,还不断遭到催债公司威胁,寝食难安。
这还绝非个例,还有大学生因还不上借款而被告上法庭。
去年就有新闻曝出,大学生在双11使用分期购物之后,无法按时月供,最终9个月后,滞纳金达到了2.4万之多,7000多元的欠款变成3万多,并且被分期商城起诉至法院。
而两个月前,郑旭因还不上60多万的校园贷款的跳楼事件,让舆论发酵到极点。
负面不断的大学生分期到底是什么?这个行业正在如何改变校园?
其实,大学生分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看,就是大学生信用卡的衍生物。
2009年,银监会下发指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卡,对已满18岁,但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卡时,需落实具有偿还能力的第二还款源。
银监会为什么要禁止大学生信用卡?
早些年,银行开始向大学生推销、发放低额度信用卡,很多大学生对信用卡了解不足,花钱后未能及时还款,坏账率太高,还有不少因多次逾期而黑户的情况。
银监会为了肃清市场,采取了严格的信用卡办卡限制。
金融机构被挡在了门槛外,却给了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一个莫大的机会。
2010年到2015年,全国约有3000所高校,学生人数达到3500万。如果按照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来算,就能产生千亿级别市场。
千亿级市场!如此大一块肥肉,银行咬不到,市场自然衍生出新的经济体来吞噬。
于是,大学生分期网贷平台登上历史舞台。
2014年前后,是大学生分期市场诞生之年,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爱学贷等行业Player纷纷上场。
此后,资本争前恐后地涌入。玩家、金钱,系数到齐,一场关于校园市场的争抢站,正式开幕。
天价滞纳金
“明知大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挣他们的钱,这不就是违背道德吗?”某家长向校方投诉时,曾如是说。
“这项生意里流淌的血液,就是不道德的”,也有媒体如此批判。
这种商业模式真的有道德瑕疵吗?
先来看看分期平台如何盈利。
分期付款是需要利息的,仔细核算下来,现在市场上大学生分期的年利率大概20%左右。
一边借款,也得一边收款,才能形成交易闭环。因此,分期平台通常也会有自己理财产品,将大学生的债权再转让,比如分期乐有桔子理财,趣分期有金蛋理财。
目前,这些理财产品固定一年的年化收益率是12%,活期的一般是6%。因此,平台赚取的,就是利差。
但交易链条远没有如此简单。
某业内人士爆料称,其实一些平台盈利的方式,利息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秘而不宣的获利方式,是“天价”滞纳金。
如尹某的情况出现,就是因为,趣分期滞纳金,每天按照未还金额的1%来收取。
而业内其他平台,按照当期还款金额的1%征收,这中间可相差几十倍的金额。
打个比方,一个学生借了2000元,如果分期10个月,每次需要还款200元,如果滞纳未还,每天收取200元的1%,就是2元,一个月的金额就是60元。
按照趣分期的算法,这个学生每天都收取总金额2000的1%,就是20元,一个月的金额就是600元。
这还是分期10个月的算法,如果分期24个月,两种计算公式将相差24倍。
如果觉得其他大学生分期平台的金额,还算合理,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大学生分期提供的服务,说白了就是信用卡业务。
我们再来看看信用卡的滞纳金计算方式:滞纳金的比例一般为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
同样用2000举例子,一个月应还200元,如果一分钱都没还,那一个月的滞纳金只需要200的5%,只需要10元。
也就是说,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滞纳金,将远远高于信用卡。
如果这样的换算不够直白,那不妨这么计算。每天的滞纳金是未还金额的1%,那么一年将产生365%的滞纳金,相当于滚动出3倍多未还金额。
在我国,年化率超过36%,就被视为高利贷。民间比较常见的高利贷,是年化率100%,也就是借100,第一年就得还200。
而趣分期的未还金额的年化率居然高达365%
除了趣分期之外,还有一些并不大的大学生分期平台,滞纳金也高得惊人。
诺诺镑客上,也提供大学生借款服务,借款逾期后会产生两笔费用:一个叫罚息,一个叫逾期服务费,两个费用加一起,前30天,需要支付逾期本息的0.15%;30天后,就是逾期本息的0.6%。
巨额的滞纳金,衍生出一条完整的催债产业链
据媒体报道,某催债人员说,每追回千元滞纳金,催债公司能获得两、三百元的收入,一些“高级”催收不择手段恐吓学生的现象也会存在。
据某业内人士称,目前分期平台的催收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学生兼职催收,会直接和业绩挂钩;另一种,雇佣传统的线下贷款催收团队。
“这些人素质相对较低,因此暴力催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使用黑社会的手段催收,是否太过分?”业内人士质问。
回头再看,大学生公示栏上一个充满噱头的传单,“0元借”、“免费拿”等口号,只是一个美好的诱饵。
行业节点
一本财经的记者以用户的身份去核实趣分期的滞纳金,发现其计算方式已与其他平台一致。
尹某的新闻被曝出后,趣分期已修改滞纳金收取规则。
趣分期的某负责人透露,趣分期已对滞纳金进行了封顶,最高不高于本金。
规则调整了,可是,已被收取高额滞纳金的学生,又将如何?
天池君泰律师事务所邢瑞楠律师称,在我国,超过36%的年化收益率,视为高利贷,法院不保护,并且强制出借人返还对方。
“如果学生偿还了超出36%年化率的金额,并留取了还款证据,可以起诉平台,追讨多交这部分金额。如果催债团队有胁迫还款的行为,追讨回来的可能性,将更大”,邢瑞楠说。
这也就意味着,被收取高额滞纳金的学生,反而可以起诉平台。
比如,尹某借了6000元,按照36%的利息算,他最多需要支付2160的利息和滞纳金,超出部分她可以拒绝缴纳,如果对方强行收取,他可以起诉到法庭,要求返回多余的缴纳的金额。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逐利者。
经历了两年的疯狂扩张,大学生分期行业终于到了一个需要沉淀和规范的节点。
大学分期行业一位大佬曾说过,2016年,大学生分期市场到了“收割”的季节。
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大玩家,也涌入了市场,巨额资本紧随其后,砸进重金去教育市场、开发市场,这个市场终于要瓜熟蒂落了,剩下的,就是巨头的收割。
小的、不规范的平台慢慢淘汰,行业寡头即将形成。
收割之后,资本的方向会去哪里?如果持续野蛮进化,恐怕不只学生和家长不答应,政府和教育部门也会插手。
如果是一个睿智的收割者,大概会继续播种,但这次,播种的不是利益的种子,而是教育的种子——培养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要比透支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