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富:上海保险业战略新定位

钟文倩 | 2009-05-18 10:58 962

5月15日下午,出席第二届陆家嘴论坛间隙,中国保险会主席吴定富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首度阐述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路线图。而由

5月15日下午,出席第二届陆家嘴论坛间隙,中国保险会主席吴定富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首度阐述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路线图。

而由于恰逢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对此,吴定富表示,这次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提出,不仅仅是中央赋予上海市的重要职责,也是中央对全国各个部门,特别是金融行业提出的要求。而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上海建设“两个中心”上,责无旁贷,这也是保险业深入落实国务院23号文的重要体现。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之际,中国保险业将如何应对此后续冲击?而在上海“双中心”建设方面,保监会将如何支持上海在保险业方面的诸多试点?

上海保险业战略定位

《21世纪》:我们知道,你此番上海之行,不仅仅是为了参与第二届陆家嘴论坛,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了配合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那么在这个时候签订备忘录出于哪些考虑?

吴定富:其实,在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的部市合作备忘录,就保险业参与和促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作出了总体安排。

而之所以在此时签署,主要有四点考虑:第一,这是保监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2006年和今年国务院分别发布了23号文和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19号文。第二,这是保险业服务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第三,这是保险业参与和促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具体部署。最后,这也是促进上海保险业发展,更好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些政策制度安排。

《21世纪》:在保监会看来,上海在“两个中心”建设上,保险业发展如何定位?

吴定富:关于保险业参与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可以概括为:两个中心、一个实验区、一个基地,这就是上海保险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两个中心”,其一就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保险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这要求上海保险业发挥比较优势和桥梁、枢纽作用,有效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创新保险产品,升级保险信息技术水平,在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上先行先试,真正成为我国保险业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先行区。

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出台个人养老保险的递延纳税政策,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要抓紧开发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要、服务方面快捷的养老保险产品。

其二,就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保险业管理和后援服务中心。具体有三方面含义,即使上海成为保险机构的聚集地;使上海成为保险业后援服务的集散地;使上海成为保险资讯的集散地。

而所谓一个实验区,就是把上海建设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验区。这是因为,上海国家级项目多、资产质量较好、市场环境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吸引保险资金的有利条件。

而一个基地,是指把上海建设成为保险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包括把上海建成国际化保险人才的聚集地,然后再成为国内全行业保险人才的输出地,另外,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保险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交流合作窗口。

支持上海提升航运保险市场

《21世纪》:我们知道,国际航运业与海上货运保险息息相关,而目前,上海综合金融保险服务能力与国际上成熟的航运中心尚存差距,那么上海在航运保险市场上方面,应该如何发展?

吴定富:主要可以从四方面推进:第一,积极开发海上保险产品,如大力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新型航运保险业务;第二,积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包括发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探索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第三,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的再保险中心,同时研究探索离岸再保险业务和台风等巨灾再保险机制。最后,研究设立专业化航运保险机构。保监会支持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共同出资,在上海组建专业化的航运保险机构。

另外,保监会还会与上海市政府一起,积极营造有利于航运保险的政策法制环境和相关优惠政策。

《21世纪》:保险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吴定富:我们对金融危机对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的看法是,这既是对国内保险业发展的一次全面考验,又是推动国内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去年以来,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始终把握“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这条主线,积极服务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全局,目前初见成效。

具体而言,我们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切入点,守住风险这个底线。为此,我们建立了日报制度和动态监测制度,开展了压力测试,组织了风险排查,加强了窗口指导,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始终把调整结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抓手,以此来推动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例如1~4月份,寿险公司标准保费同比增长24%,超过规模保费近17分百分点,新单业务期缴率24%,较去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个险同比增长18%。

最后就是,始终把稳定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目标,以此来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今年前四个月的情况看,总体情况是好的,前4月全国保费收入4140亿元,同比增长9%。

但是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保险业的影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保险业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个人递延税养老险试点拟推进

《21世纪》:财政部近期已经赶赴上海对试点个人递延税养老保险进行了调研,那么这项试点是否有推出的时间表?

吴定富: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事项。国务院19号文的重要亮点就是,关于在上海开展个人递延型养老保险。

我最近一直在讲,这件事看着是一项具体的业务,但其实对今后中国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央要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保险,是基本的保险,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潜力非常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商业保险、养老保险的比重、涉及层面非常低,所以这次在“两中心”建设,把递延税型养老保险作为试点,意义深远且不可估量,应该会给13亿人带来福音。从试点就看到,几十年后,中国13亿人养老保障商业保险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上海市政府、保监会,以及税务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为了抓紧落实国务院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府金融办、上海保监局、上海市地税局为牵头单位,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已经正式成立,现在正进入调研阶段。

我们保险业组织了上海本地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一起参与,从不同层面,围绕试点,积极做了一些论证工作,这个工作一直抓得比较紧,但要真正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世纪》:上海保险业发展战略定位上提及,上海要成为保险资金试验运用的实验区,有没有具体的内容?在投资方向上有什么上海现在可以率先尝试?

吴定富:现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完全,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但是不投资、渠道窄,风险也很大。这几年渠道在拓展,原来百分之七八十存银行,现在降到40%多。股票、股权、债权、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不断拓宽,这为负债经营、资产配置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保监会总的考虑是,在符合法律法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以及服从保险资金的资产匹配这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支持上海在以下三方面推进保险资金运用上的试验。

首先是,支持保险资金以债权或股权形式参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交通、通讯、能源、资源、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第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投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试点,投资与保险产业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机构;第三是,支持保险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的资本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工具和产品的投资交易。

0
标签: 保险业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