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估的有效性成互联网金融公司良性发展的根本

陈小秋 |2017-02-03 17:3674568

  没有哪一个新兴的行业,如P2P这样发展的如此之快,问题爆发的如此紧迫,监管的配套来的如此迅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作者:陈小秋


  没有哪一个新兴的行业,如P2P这样发展的如此之快,问题爆发的如此紧迫,监管的配套来的如此迅速。


  2016年10月13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差不多前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又分别印发了相应的监管文件,比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让P2P平台原本脆弱的神经崩得更紧。


  在此之前两个月,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这些不期而至的监管配套政策,使得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模式与运营管理,受到空前关注:一边是需求方,一边是提供方;一边是资金,一边是标的,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匹配的P2P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为P2P平台提供资金托管的银行机构这样总结的:从银行提供资金托管的服务来看,P2P模式面临道德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和声誉风险。


  这里的道德风险,是指与传统的证券基金产品、资管产品等相比,P2P模式属于新兴门类,处于弱监管状况,这让一些假标的、非法集资等平台出现,并可能因监管真空,而具有较高的道德风险。


  接下来的问题是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P2P平台跑路、欺骗等行为的发生与问题的爆发,相应的配套监管正在完善,虽然补漏拾遗,但在合规风险与人为操作层面的操作风险,仍然难以很快杜绝。


  比如,要求P2P平台进行资金托管,一些P2P平台并未这么做,它们数量较大又分散,监管机构无法一家一家排查。一些用户对P2P平台的鉴别能力有限,投资理念过于追求收益,容易在投资收益的驱动下,做出非理性决策,给违规的P2P平台提供“人为操作”的机会。


  至于经营风险,则是由P2P平台能否有序运营决定的。比如,一家P2P平台,是否留得住用户,能否有好的标的引入,平台是否有成交量,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度等等。


  仅在2016年10月,网贷行业停业的平台和问题平台,加起来就超过100家,其中有61家停业转型,余下的则要么跑路,要么出现提现困难,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这正是P2P平台经营风险的体现。


  单个P2P平台经营风险的积累与爆发,使得P2P行业遭遇巨大的声誉风险:用户如何对这个行业保持信任,这是一个行业能否继续经营下去的根本,如果用户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离开这样的平台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P2P平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


  如果把道德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和声誉风险综合起来看,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信用的问题。


  比如,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与声誉风险,呈现出的是一个P2P平台自身的信用问题;P2P两端需求方与提供方的信用问题,则表达的是道德风险与合规风险的问题。


  用商业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估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应的是,这家P2P平台的信用如何,是否有不良纪录,它是否已经在商业征信机构的黑名单中;通过P2P贷款的个人用户与小微、微型企业用户,信用如何等等。


  如果界定传统金融机构风控体系通过的用户为优质客户,P2P风控体系能通过的用户,为次级客户,那么在一家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里是优质客户,在其他家是否也是优质客户,是个问题。同理,在一家P2P风控体系里为次级客户中合格客户,在另一家P2P风控体系里是否为合格客户?


  这意味着,打通更多P2P平台的两端需求方与提供方的信用状况,可以更科学有效的评估P2P平台两端的信用问题,为P2P平台的风控体系更好提供参考。


  解决了P2P平台两端运营模式的信用问题,对于一家P2P平台本身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与声誉风险来说,至少是正面促进的作用。这些风险再通过征信机构、市场选择与监管政策配套等合力作用与规管,有望把行业带入一个良性发展中。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信用评估模型,在一家P2P平台通过风控体系的用户,在另一个P2P平台是否适用,是另一个问题。


  这就需要解决同一个信用评估模型,在不同P2P平台的“适用性”。这对于提供信用评估产品的商业征信机构来说,意味着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定制与调试等服务。


  互联网金融亦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这是它逃不过的属性。金融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风控问题。风控的核心,是信用的评估。多维度立体的数据与有效的模型,是信用评估的关键。也就是说,信用评估的有效性,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良性发展的根本。


  新华社发布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提到,从2015年1月开始,中国的商业征信进入扩张发展阶段,商业征信机构多大程度上能在金融属性数据上领先,能证明其数据模型的有效性,决定了它在个人征信商业市场上的领先优势。


  纵观首批获选试点的八家商业征信机构,腾讯以社交平台为特点,阿里巴巴以电商数据为特点,中国平安的前海征信,则以全金融牌照的中国平安的金融数据为特点。




1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隐私计算助力银行对科创企业进行信用评估

2022-01-04 14:00
7947

银行圈炸了:穆迪将交行基础信用评估降至垃圾级,华尔街日报刊文: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危险的银行

2017-09-07 23:03
3796

美国大数据征信怎么玩: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和信用评估的启示

2015-04-07 10:04
1414

嘉兴市中心支行建立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提示制度,着力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

2021-09-13 15:03
13951

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

2021-08-27 15:01
343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