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预测3月外贸出口数据仍呈两位数下滑
外贸“多米诺”,货代倒闭潮至。
货运代理公司频繁倒闭的消息,正在引发整个外贸界的不安。
“最近两个月,我们接到的关于货代公司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多。”4月3日,青岛康桥律师事务所负责外贸诉讼的律师翟磊对本报表示,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货代行业出现了许多中小公司关闭、逃跑的事件,这直接导致了出口企业在海运物流环节的风险增大。
据中远集团资深航运专家吴明华透露,2009年,截至2月17日,上海等主要沿海城市“终止营业的货运代理公司,已经多达200、300家”。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在交通部门备案的中小货代公司”。
货代业的倒闭潮,直接源于航运业的衰退。吴明华指出,一季度,中国整体集装箱航线运量下降了30%左右,有多达上百艘货船停航。而上海市物流协会的统计显示,上海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明显下降,普遍达20%-30%,许多小企业甚至减少了50%。
外贸“多米诺”
而最终的源头还在于外贸的持续下滑。
4月7日,商务部下属的《国际商报》援引商务部人士预测,3月,中国外贸出口数据依然呈两位数下滑,但较2月降幅有所收窄。尽管国家已数次上调出口退税,但受外需不振影响,出口企业订单仍然十分缺乏。
对国外订单的争夺因而异常激烈。国外买家藉此向中国外贸企业提出一些苛刻的附加条款。其中,相当普遍的一条便是,由国外买家指定货运商。但不幸的是,外方指定的货代往往是“不良货代”。
“又是货主与货代之间的纠纷。”4月3日,刚刚从洋山港法庭出庭归来,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的胡瞻忧心忡忡地说。胡瞻曾经在一家大型进出口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据其介绍,中国出口商在物流环节频频遭遇“暗算”,这一危害并不亚于“订单减少”。
“国外买家指定的国外货代,许多都会和中国的货代一起运作。中国的货代为了和国外货代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能做出许多违法的事情来。”胡瞻警告说,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出口商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连挑选一个正规货代的机会都没有。
而不良货代损害货主利益的一个主要方式,便是“无单放货”。通常来说,出口商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会得到一张提单作为收货人收货的“物权凭证”。但不良货代往往会和国外收货人串通在一起,在无单的情况下违规放货。
“按照目前的情况,一旦出现无单放货的情况,货主很难全数挽回损失。”胡瞻解释说,货主通常会选择到法院告无船承运人(货代),要求其赔偿损失。然而许多货代本身就是非正规的无船承运人,没有在交通部备案,很可能把公司关掉一跑了之,货主很难追讨损失。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货代将业务层层转包”的现象,在金融危机中更是漏洞百出。“外贸公司在出口订舱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所用货代订舱转委托的情况,各家货代层层委托,一环扣一环,环节实在太多。”
在翟磊看来,目前国内货代行业产业链较长,一旦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出口商带来相当大的损失。
而对于大多数受害的出口商来说,即使通过诉讼也很难追回全部损失。据翟磊介绍,能够全数收回货款的出口商已经微乎其微,多数出口商在诉讼后仅能回收5至7成的货款。
货代业洗牌
虽然,中国法律对以货代为主的无船承运人有着严格的监管约束,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却存在相当大的漏洞。这也是导致广大出口商遭受暗算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无船承运人需要在交通部门备案,并且需要交纳80万元的保证金。“一旦产生纠纷,法院如果判决无船承运人需要承担责任,货主就可以直接把这80万保证金提走。”胡瞻解释道,备案管理对于规范货代市场至关重要。
但问题是,外贸物流界却活跃着大量没有在交通部门备案的货代。
“许多没有备过案的小型货代,会挂靠备过案的一级货代,提单、名头都是一级货代的名头,一级货代向他们收取管理费用,这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交易方法。”吴明华告诉本报记者。
“上海的小型货代公司多到数不清。”上海美瀛货运有限公司一位货代经理告诉记者,其中,许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都难以为继,与其打交道的外贸企业的利益自然也无法保证。一旦发生经济纠纷,不良货代通常一走了之,货主很难追讨自己的利益。
行业性危机,也是个重整洗牌的机会。中小货代的生存空间因此被压缩。
胡瞻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案例当中,“货代公司层层转包”的现象近期开始明显减少了,许多货主已不敢通过中小货代公司出口货物。
直接绕开货代,也成为不少大型外贸企业的选择。由于航运业不景气,外贸公司在和船运公司谈判的过程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筹码,多位外贸公司的人士向本报证实,其现在可以直接和船运公司订舱——而在以往,外贸公司必须经过层层的货运代理。
“我们每个月出口10多个柜。以往直接找船公司订舱,尤其是美加线相当困难。但在金融危机中,直接订舱已经是可行的了。我们目前通过中海的船出口,他们可以直接给我们出提单。”浙江一家大型出口企业的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