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出海群像:从单打独斗到海外并购

姚建莉 | 2016-11-04 17:39 825

导读长期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技术积累和科研院所的支撑,面临着技术升级的瓶颈,跨国并购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难得

导读

长期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技术积累和科研院所的支撑,面临着技术升级的瓶颈,跨国并购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路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建莉

  

刚刚过去的10月下旬,一批以浙江上市企业为主的明星企业家,由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陆建强带团,飞赴美国和加拿大,开展海外并购洽谈及项目对接活动。在为期8天的行程里,这支代表团将走访美国旧金山、印第安纳州波利斯、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等美、加两国的多个地区,开展项目对接与公务活动。

  

这只是浙江民企“出海”潮的一瞥,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商这支精明的队伍“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30.85%,特别亮眼的是排在首位的制造业,同比增长3.02倍。

  

或国外设厂、或全球并购、或成立国际产业园,这些都是浙江民企“出海”的方式,在这背后,是企业自身主动转型的需求,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进行的被动抉择。

  

顺势而为,浙江也开启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雄心壮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浙江计划在四季度发布《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推动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

  

从单打独斗到海外并购

  

越是经济形势低迷,全球并购就越是活跃。在国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民企投资出现“外热内冷”的状况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投资量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其中非公经济占对外投资的65.3%,在境外并购金额中的占比达到75.6%。

  

说起“出海”淘金,浙江的名单能列一长串:万向、卧龙、海亮、华立等,他们的路径也丰富多彩,比如海亮集团主要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优质品牌和营销网络要素,华立集团则以建立境外工业园区、抱团“走出去”集群发展为主。

  

浙江省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浙江境外投资企业协会,华立集团、海亮集团、康奈集团、振石集团、卧龙集团、富丽达集团等为最初的六家发起单位。

  

作为先行者,海亮集团“走出去”已近10个年头。海亮集团董事长、总裁曹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2007年海亮开始走出去并非自发主动,“而是考虑到今后国家可能会对出口产品有一定限制,以及担心国际贸易规则的改变和国际贸易壁垒的产生。”

  

对于出口占到整个销售额72%左右的海亮来说,上述任何状况的出现对企业都将会有致命影响。于是海亮开始到海外建厂,并避免反倾销对其造成的影响。

  

如今,海亮的海外战略更以并购寻求海外更前端的品牌、技术见长,目前境外投资约20亿元。

  

2014年上半年,海亮集团赴港收购了科浪国际;2014年度,科浪国际全资附属公司以3400万澳元(约人民币1.69亿元)收购澳洲地产项目;同一年,海亮在澳洲收购农场;2016年,海亮以3000万美金收购美国空调巨头JMF公司100%股权。

  

像海亮这样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业务布局,这几年渐成浙企“出海”的主要路径。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以并购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并购额96.2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倍。尤为亮眼的是,平均单个项目并购额同比上升3.25倍。其中,传化股份1.42亿美元并购荷兰透纳化学,龙盛集团斥资约9000万美元收购EPM旗下三家食品添加剂企业等,都成为浙商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商务厅对此表示,长期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技术积累和科研院所的支撑,面临着技术升级的瓶颈,跨国并购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路径。


  

浙江制造业对外投资额同比增3倍

  

在一般人看来,并购似乎更适合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而言,抱团“出海”相对更为稳妥。

  

浙江华立集团就搭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该企业在泰国建立的泰中罗勇工业园,目前园区已经吸引80多家企业,99%都是中国企业,主要经营汽配、机械、建材电子等产业。

  

罗勇工业园副总裁吴广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从一开始到泰国建工厂,到几年后建泰中罗勇工业园,华立的“出海”之路越走越清晰。

  

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作为唯一的民企代表发言。

  

2000年,在曼谷远郊1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内,不到200个员工在车间忙着转动元件的组装,这就是华立集团第一次“海外之旅”。正是这段艰难的开端,让汪力成意识到搭建一个中国企业海外集聚区的重要性。

  

2005年,华立与泰方企业合作建起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目前,工业园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其中有中策橡胶、盾安集团这样的产业龙头企业。


截至9月底,浙江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已有850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达605.55亿美元,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海亮和华立的模式外,还有承接对外工程劳务合作建立商贸城以增资方式进行境外投资等模式。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对外投资额排在前列的领域为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3.02倍。投资主要集聚亚洲传统市场,占比达到41.27%。



  

此外,浙江对外投资在欧洲和南美洲增幅明显,对外投资额分别达到了21.75亿美元和13.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倍和2.00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企业整体“走出去”的质量越来越高,不再是简单的转移产能,而是在国内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走出去”的比较多。

  

由此看,在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价值链布局上,浙江和浙商又走在了前列。


0
标签: 瓶颈 技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