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银行:保障财经记者的就业市场。
银行业老大哥,工商业起家,网点最多。这几年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已经可以和中行叫板。和几个国家部委的关系都不错,直接影响到下属各省市的企事业关系。打通了政府一线,各种客户资源基本不愁。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工行作为基本户,因为业务全,网点多,综合服务最好。工行是国内银行的标杆,这些年补充了国际业务的短板后,基本在所有业务条线都是数一数二。包括最近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工行也是足够甩其他行几条街。80年代之前,全国只有个人民银行,后来陆续分开形成各银行。目前工行的业务、管理水平、战略、执行力、员工素质等整体领先其他银行。尤其是IT系统,甩其他行几条街。在二三线城市影响力较大,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这几年貌似在发展同业业务。海外业务只能是呵呵了,可能连后面的小银行都比不过。一直在学工行,但三农包袱太重,员工最多,收入也最差。最近几年同业冲的很猛,一直是最大的作市商。在长三角一带发展不错。四大行排老三。国际业务绝对的一哥。海外网点众多不说,好几个清算中心主办行都是中行。香港的人民币清算都是要走中行的系统。盛名之下其实很差。早期是外汇专业性银行,金融危机后向国内收缩资产,管理能力、客户基础是四大行里最弱的,尤其是IT系统,稀碎啊。外汇业务仍然有一定优势,但在境外布局上的优势也被工行慢慢赶上。国内业务比较差,可能还比不过农行。紧跟工行步伐。建筑业起家,有一个造价中心。房贷,房地产项目都做得挺好。这些年国内房地产蓬勃发展,建行赚得不少。投行业务创新最快,发展很好,建银国际在香港也是老大。风控水平基本是大行中最好的。总体看,建行网点多,业务全,和中央高层关系好,综合实力仅次于工行。如果嫌弃工行服务的话,企业一般都会改选建行。国际业务是建行的短板,这几年海外业务铺设比不过工行中行,但是甩其他银行几条街还是没有问题的。一直是四大行里的好学生,仅次于工行,各项业务很稳健,得益于王某人,出了不少领导,有“中国建设银行,建设其他银行”说法。交行:很尴尬的位置,整体形势略好于股份行,但离上面的四大行差距太大。总行在上海,优势也有限。被招行、兴业等超越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最擅长拼命拉加盟商户来给他们的信用卡打折,研究高富帅客户。主要是对私,私人银行质量甩前面几家几条街。对公方面乏善可陈。零售业务上的优势远远领先,整体风格偏保守,管理水平业内领先。这两年来自建行的田行长上任后,风格开始激进,同业票据做了不少。同业有追赶兴业的势头。主要是抓中小企业,抓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很多,模式总是眼前一亮。不过最近经济形势变差,在中小企业方面可能亏了不少。董事长董文标是个牛人(注:现在辞职去玩中民投了),是银行圈里的狼,七年前实行事业部制度,五年前开始小微企业,现在开始做社区银行,屡次领行业风气。同业业务仅做票据,风险小。企业文化激进。同业之王。同业业务各种走擦边球。当然一监管就死。走同业也是无奈的做法,毕竟传统吸存方式斗不过其他行。主要是对公,海外业务较好,与韩日企业交流较多。对私方面信用卡也是下了本钱在追赶。背靠中信集团,闷声发大财,股份行里最像国企的银行,对公业务实力较强。但从建行来的朱行长大力推零售,汗啊。上海滩发展起来的,风格激进,但创新比不上民生,优势也在对公,营销很猛。光大:总行管理水平不错,但内耗严重,各分行整体发展一般,属于有心无力那种类型的,历史包袱比较重。华夏:首钢财务公司出身,整体比较差,没特点。要不是有个叫华夏基金的(其实和它完全不相干)估计就完全没存在感了。平安:只说早期的深发展,多好的底子被外方股东糟蹋了,据说纽曼当董事长期间,数年中未做任何重大决策,被平安收购后有起色,前途看好。平安银行,抢下了中小板第一股,但到现在大家仍然觉得它是卖保险的。靠合并深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靠着大集团做各种整合式业务。广发:主要是信用卡和中小企业。信用卡国内领先,盈利效率其他行没办法比。中小企创新也很快。恒丰银行:号称股份制,其实连个城商行都不如,浪费了大好资源和牌照,目前似乎连信用卡业务都没有,根子在老大身上。国开行:做平台贷款出身的,最近几年开始做特定行业,不需要拉存款,员工最滋润的银行。汇丰银行:发布各种报告。现在pmi改为财新发布了。渣打银行:打着英国银行的旗号,其实主要市场就是东南亚那一块,马来西亚、印尼啥的。
支付百科综合自财金阅读(ID:goldread365)、人人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