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企业跨境并购速度加快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额超过外资利用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地也首次出现资本“出”大于“进”的现象,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正在驶入一条“快车道”。
来源:新华社上海分社
记者姚玉洁、何欣荣、周蕊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17日在发布会上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46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6732.4亿元人民币(折合10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8%。“今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投资额已超利用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同时,对外投资增速趋于稳定。”
来自上海商务部门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实际对外投资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出”大于“进”,首次呈现对外的资本净输出。
业内人士认为,中资企业“走出去”事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转型升级阶段的“三段交汇”的特定时期。
“可能未来十年中国跨境投资都会是一个加速增长的阶段。尽管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短周期因素的影响,比如汇率或个别国家的经济形势波动,但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中民国际首席执行官廖锋说。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旗下中民国际顺利完成全球性再保险集团思诺保险的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25亿美元。2015年3月,中民投携国内龙头民企投资50亿美元投建印尼产业园,带动国内优势产能抱团出海。
在跨境并购服务商晨哨集团CEO王云帆看来,当前正在经历的“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中,中国将扮演核心角色,中国企业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全球分工链条并不断攀升。从国际经验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海外资产配置普遍在40%,而目前中国只有8%左右,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中国把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海自贸区,2013年备案中方对外投资额3.29亿美元;2014年42.19亿美元,增长11.8倍;2015年229.18亿美元,增长5.4倍;今年前5个月又同比增长1倍多。上海自贸区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郑海鳌说,“这块仅有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已成为我国境外投资高度密集区。”
记者采访发现,中国跨境投资正由以大型国企为龙头向民企为主转变,由向境外新设企业扩大整体产能,向股权并购引进先进技术、获取对方核心竞争力转变。一批企业通过跨境并购实现了对高新技术和价值链高端的境外企业的掌控。
“上海对外投资结构呈现‘三个70%’的积极变化,即民营企业投资占70%,民间资本活跃度进一步提高;并购类对外投资占70%,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配置;上海自贸区对外投资占整个上海的70%,自贸区正在成为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集聚地。”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
“海外市场的机会非常多,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百姓需求无法满足,如印度只有1亿多人有银行账户,印尼不到2600万人有信用卡,而传统的金融支付企业没有很好地服务这些普通消费者。”蚂蚁金服副总裁韩歆毅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蚂蚁金服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平台,完成近10笔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领域包括境外支付企业、拥有领先安全能力和新技术的公司等。
“我们的策略是在各个市场寻找当地伙伴,输出经验、共同发展。如此前投资的印度Paytm公司,利用蚂蚁金服和支付宝的标准和技术,在印度当地已有1.22亿用户,并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并获得了印度央行发放的筹建支付银行的牌照。在韩国,蚂蚁金服通过与移动通信运营商韩国电信的合作,获得了韩国政府预筹建互联网银行的批准。”韩歆毅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中国资本出海并不存在所谓的“外热内冷”,只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国企业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它不去占领国外的市场,对他来说就是个损失。他必须到国际市场,到一个更大的海洋里面去奋斗,跟更强的高手学习、比拼,对他自己的成长也是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廖锋说。
韩歆毅也表示,尽管国际化是蚂蚁金服很重要的战略之一,但其业务重心和投资重心仍在国内。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认为,当前国内民间资本量巨大而且活跃,让国内的优势产能“走出去”是供给侧调节一个很好的选择。“当前民间资本投资模式正在逐渐转型升级,一是民间资本的流动由分散向规模化转变,由自发向规范化转变;二是由产业资本为主转向金融资本为主;三是将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流动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