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投资分析报告

2016-09-02 11:067960

文|中投顾问

文|中投顾问


2014年,智能硬件飞速发展,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再到智能插座和智能路由,智能穿戴产品开始向智能家居与智能健康类产品转型。201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2014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66.2亿元。面对快速发展的可穿戴设备产业,我国政府在政策、标准等方面先后作出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行业组织也在蓬勃发展。


定义


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配置的设备,将各类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技术综合嵌入到人们的眼镜、戒指、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的设备中,来实现用户五感能力拓展、生活管家、社交娱乐、健康监测等功能,设备一般外形较为美观时尚且易于佩戴、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及拥有专用的应用程序和功能等特点。


行业投资价值度评级

QQ截图20160902110744.jpg

发展规模


2014年智能硬件飞速发展,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再到智能插座和智能路由,智能穿戴产品开始向智能家居与智能健康类产品转型,智能硬件不再高不可攀,开始进入到了寻常百姓人家。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从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统计来看,2010年出货量仅为40万台,2014年出货量增长到了2260万台,增长了55.5倍。


随着智能手表作为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产品正式登台,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局面。

QQ截图20160902110920.jpg

产品分布

QQ截图20160902110942.jpg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位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


驱动因素分析


一是源自用户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认知与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支撑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普及。虽然很早就有可穿戴产品面世,但由于彼时受到移动网络连接性、处理器性能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可穿戴产品并不具备较好的功能性、便利性和美观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处理器性能和材料工艺的瓶颈被不断突破,可穿戴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理解更加深入,这些都为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技术与市场基础。


二是源自行业发展需求,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减缓,行业亟须新的业务增长点。PC、智能手机和可穿戴产品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的入口,前面两个产品在先后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期后,增长开始显现疲态。苹果、三星等各大科技企业开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相比之下,可穿戴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尽管产品还不够成熟,但其相对智能手机,能够更全面的对用户的时间碎片进行整理,并且能实现智能手机不能实现的功能,应用领域也更加多元化,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三是源自企业发展需求,可穿戴反映了未来科技的发展形态,企业为了不被新的技术革命淘汰而抢先布局。从长期趋势来看,可穿戴计算设备或将颠覆智能手机市场,类似于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手机,平板冲击PC一样,可穿戴计算有望接过PC、智能手机的旗帜,引领下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在每一个科技变革的浪潮中,都有传统科技巨头因为不能赶上时代的变化而日渐衰落。因此,为了不在下一波移动互联网变革中落于人后,众多厂商相继试水可穿戴产品,对产品形态及产品功能大胆尝试,以期在现有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同时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产业链分析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屏、非晶态合金、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等,其中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以及用于人体信息收集的传感器是核心。


中游主要是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W麦克风和受话器、语音交互技术、移动医疗组件、体感相关产品、腕带、头戴和机壳等软件系统开发。交互解决方案中有两大领域比较重要:一是骨传导耳机,未来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基本组成部分有,通信芯片、传感器、微型电机;二是无线通讯技术,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下游则是成品厂商,终端设备厂商在国外竞争很激烈,如知名的谷歌眼镜、苹果iWatch、微软智能手表等。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市场,国内可穿戴设备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

QQ截图20160902111010.jpg

商业模式


一、硬件销售


直接的产品销售无疑是商家获利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为了使商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商需在外形设计、功能开发等领域下足功夫——只有外形美观、佩戴舒适、功能强大的设备才能迎合消费者日渐“刁钻”的口味


二、衍生品销售


除了设备本身,周边产品开发也能带来不错的收入。而且这些周边产品一般生产成本较低,利润颇为丰厚。Ipod Nano 6上市时所配的“表带”就是品牌开发周边产品带来附加收入的典型例子。


三、生态系统搭建


可穿戴设备“真正”的主线产品也许是由云端大数据引出的软件与服务。可穿戴设备开发商可以开发与自身设备配套使用的软件平台,类似于与苹果系列产品联合使用的Itunes。除了平台,软件的开发也可为品牌带来收益,同时也是夯实品牌软件/服务平台的其中一步。


四、精准广告投放


因为设备本身可以收集到用户的许多私人数据,这对于众多企业与机构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诱惑。随着大数据的充分利用,企业寻求更有效率的广告投放,把每一分钱的投入都用在刀刃上。除了一些功能型广告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在具有特定需求的顾客群体上,未来,可分析人类情绪以及所处环境的设备还能让广告被投放在用户最轻松、悠闲,最有观看广告可能的时间段中。


五、收费数据库


设备收集到的大数据还可为特定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病人使用健康监测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可能可为疑难杂症的研究提供病例——医院及科研所会对这样的数据充满兴趣与购买欲望。另外,一些设备所收集的用户生活作息、消费习惯等信息,也可帮助餐饮行业、零售业等行业推出更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及服务。


发展前景


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短期内没有放缓的迹象,但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资本、创业者或是巨头们进入可穿戴设备热度不减,甚至用狂热来形容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前景诱人,成为厂商们的新宠儿。

QQ截图20160902111033.jpg

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284.6亿元。


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可以说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完善,以及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认识的提高,其国内的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出货量必然会迎来新的增长浪潮。


预计2016年出货量会达到7800万台,2018年出货量将有望达到1.4亿台。

QQ截图20160902111052.jpg

发展方向


一、健康服务


目前大行其道的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都涉及到健康监测,譬如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监测等,但仅仅是数据结果的输出。未来医疗监护方向的可穿戴设备会更加全面,像是个人医生,默默地时刻观测你的身体状况。在诊断的同时化被动为主动,根据结果和现有条件做出适当的治疗建议,并反馈给用户。这在注重养生的中国,更是个很大的机会点。另外,心理健康也会是今后发展的可能性,有效的改善消极情绪并提升正面影响可以避免很多社会负面问题。


二、拓展感官能力


可穿戴设备存在的价值是和手机形成差异化,并且可以让用户长期(非短期)的穿戴,对此一种预期是让其成为人类五感的能力延生。Google Glass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增强现实的技术也是在这种趋势背景下产生,Google Glass目前是队人类的眼部能力做了拓展,但是除此之外,手和脚作为另外两个关键部位,可以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三、协助生活管理


吃穿住行,是基本的四大日常行为,在大数据时代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必然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可以记忆,分析及判断用户喜好,并提供对用户行为的指导和建议。它可以是运动的教练,可以是购物的向导,也可以是金融服务的顾问。


四、娱乐属性


现代人工作繁忙,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放松将会是未来娱乐的发展方向。可穿戴设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取代其他游戏设备,让用户可以实时而随机的进行娱乐体验。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紧密结合,独自一人的体感游戏可让用户感受到娱乐气氛。同时,与异地朋友的交互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


五、社交助手


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增进友谊及拓广社交圈。今后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一种媒介,通过多样的、个性化的服务和情节设定实现你与任何人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六、安全卫士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一直是我们话题的焦点。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具备更强的信息跟踪、锁定功能,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防止私人信息泄露。此外,关注人身安全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可穿戴设备可以起到警醒用户的保镖作用,提示用户及时注意周围交通以及可疑的危险分子。


虽然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集中在头戴和手腕佩戴两种方式上,相信今后的穿戴方式一定会更加灵活多变,甚至不再作为附件,而是与身体合二为一,让一切的操作行为回归人类的自然行为,并把重点从数据追踪转向基于数据的服务。


政策环境


一、2013年


面对快速发展的可穿戴设备产业,我国政府在政策、标准等方面先后作出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行业组织也在蓬勃发展。2013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的专项通知中,明确将可穿戴设备列为支持重点。


二、2014年


进入2014年,相继有可穿戴设备委员会、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等行业组织成立,进一步推动我国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究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可穿戴设备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于2014年启动,这对我国可穿戴设备产业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4年7月德国莱茵TUV推出全球首个可穿戴设备的认证标准,能协助制造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产品,并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2015年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标准化体制不健全的现状愈加显现。针对行业标准化体制不健全导致的国内可穿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中国可穿戴联盟于2015年3月22日、23日,组织召开了《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闭门工作会,联盟发起工信部共同探讨可穿戴标准体系,促成业内标准的建立。


投资风险


一、产品设计风险


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可穿戴产品还存在这些共同的问题:


部分功能重复;无法独立工作;美观协调问题;续航能力问题。随着这些设备变得越来越好,耗电速度也在增加,设计和功能等也需进一步完善。


二、资源整合风险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比较拥挤,不久将会有一轮资源整合的浪潮席卷这个新兴产业。


尽管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发展到商业化阶段,但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都集中在记录步数、估算消耗的热量以及跟踪用户的睡眠质量等方面,同时,虽然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记录许多用户的活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却难以帮助人们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所以许多人在使用这些产品数月后便将其束之高阁。


三、行业竞争风险


每款新消费者电子设备都将开辟一个平台大战的战场,特别是在Android和iOS平台之间。或许,苹果和谷歌在可穿戴设备平台竞争的激烈程序仍不会逊色于双方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的竞争。


发展问题


一、原始设备制造商仍在寻找界定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价值


可穿戴智能设备将能够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或是游戏机等设备那儿抢夺多少的用户,目前仍需拭目以待。智能手机品牌商都理解其中的挑战,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求魔力般的方式,力图在设计独特的智能设备中整合诸多杀手级的功能,并与独特的营销战略相融合。


二、设计需要时尚


行业制造商都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需要按照时尚产品的方式来进行营销。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在关注设计的同时,也关注营销,从很大程度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时尚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也深受个人喜好的推动。尽管时尚能够被一流的设计师、具有威望的品牌商,或者是舆论声势所界定,但是,一些新产品的错误仍然非常普遍,而且成功以得不到保证。


三、智能手机的冲击


尽管智能手机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发展势头推动了包括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内的移动行业的快速变革,但事实上,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坚持却阻碍了他们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青睐,特别是在智能手表市场,因为这些设备通常会被消费者视为“袖珍型”小智能产品。消费者既然拥有了智能手机,那为何还要再单独购买一款类似功能的设备。


四、缺乏足够的软件和服务


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一款设计精良的产品仍不足以创建庞大的规模和培养大量的忠诚用户。特别是,运动与健康型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面临着所有同类设备的普通问。对这些设备而言,只有在用户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时,这些设备才能被广泛地使用。消费者使用这些设备主要就是想看看相应的健康结果,然而这些功能和任务无法通过硬件本身来完成,还需要足够的软件和服务的支持。


五、用户体验差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积极体验。目前而言,健康和运动设备制造商以及医疗专家普遍的担忧就是,消费者对新硬件和软件的最初兴奋状态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逐步淡化,特别是用户发现他们的健康和运动目标未能达到的情况之下。由于缺乏进展,用户可能会感到失望、疏远、甚至是愤怒——人的情感可能会因此让设备制造商失去用户的支持和未来的创收机遇。


投资建议


首先,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更加精准的研判。可穿戴设备应该把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消费场景下的用户需求,针对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产品方案。


其次,需要进一步开发产品的附加值和软件服务。智能穿戴设备不能单单靠卖硬件赚取价值,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更多是在增值业务和服务上寻找赢利点。未来如何实现移动服务非常关键,因为今后的产品如果没有周到便捷的服务一定没有生命力,因此在布局产品的同时就应该进行服务布局。


最后,推广手段和营销策略也将成为产品的突破口。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营销和推广至关重要,伴随着消费者逐渐树立起的终端消费和互联网消费的文化习惯,穿戴设备可以顺势而为,研究移动营销推广策略,用创新的营销手段吸引用户。


总结


随着可穿戴设备生产技术提高,促使成本下降的同时功能改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外中国4G网络的投入使用保证了相关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未来可穿戴设备行业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0
标签:分析报告 设备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

2022-10-09 14:11
20927

央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

2022-10-05 20:47
26077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发布

2022-09-30 19:59
21745

《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发布

2022-05-16 12:38
2141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

2021-09-10 14:27
2484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

2021-09-06 14:12
1475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