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金融科技企业才能成长为巨头?

2016-07-26 17:09735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了《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有44家金融科技企业入选,其中1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涌现出几个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巨头。

作者 | 薛洪言

来源 | 苏宁金融研究院


640.webp (7).jpg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了《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有44家金融科技企业入选,其中1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涌现出几个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巨头。


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为金融科技巨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将着重从行业现状、金融业本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多产品线布局是标配

 

要成为真正的巨头,多产品线布局是标配。单业务线布局的金融科技企业有机会成为小而美,但成为巨头的可能性不大。最主要原因是不能解决金融服务体验割裂的难题,这也是分业经营模式下传统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以传统金融体系的服务为例,客户存款和开户在银行,炒股在证券公司,高息理财在资管公司,房贷在银行,消费贷款在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即便是同一机构内部,也存在明显的服务割裂现象。以银行服务为例,开户和借记卡服务必须到网点,信用卡服务只能在信用卡中心(线上),理财服务线上线下割裂,异地存取款收费,信用卡额度与消费贷款额度不能通用等等。客户需要和多个机构、多个部门发生业务关系,客户体验不佳。


在一些人看来,单产品线布局的企业更为专注,产品体验可以做得更好。在笔者看来,凭借在单项业务上的相对优势,吸引一部分铁杆粉丝不难,但就绝大多数客户而言,追求的可能是多元化、一站式服务和极致产品体验的适度平衡,更何况,多元化的服务本身也是极致客户体验的一部分,大多数客户真的已经受够了割裂式的金融服务体验。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看,多数金融科技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战略布局,因此,对未来的金融科技巨头而言,全产品线布局只能是标配,要想成为巨头,还需要更多的条件。

 

就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两类企业可以活得很好,一类是大型生态型金融科技集团,全产业线布局,一站式服务,客户粘性强;一类是专注细分领域的小而美企业,要么专注于C端,做到极致体验,要么专注B端,为巨头提供配套支持。而不大不小的综合型平台,两边不靠,不具有大的发展空间。

 

得支付业务者得天下

 

支付业务有银联、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巨头参与其中,最能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在支付业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的场景布局、客户基础、产品体验、营销推广等综合实力必定不俗,这就具备了成为巨头的潜质。


而且,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也是最为高频的金融需求,依托支付业务进行全产品线布局,客户转化难度低,且容易形成生态圈内资金流、数据流的闭环,事半功倍。2C端支付场景是绝佳的借贷场景,同时,支付业务的资金结余会自然创造出理财场景,顺势形成汇、贷、存的金融生态闭环。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苏宁金服等互金巨头的全产品线布局基本按照这个逻辑展开。得支付业务者,基本上提前拿到了金融科技巨头的入场券。


鉴于支付业务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难发现,设立或收购一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必做之事。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PC支付交易规模的市场份额来看(参见下图),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格局初定。在前十大企业中,中金支付、汇付天下、易宝和宝付更侧重2B端支付业务,银联商务专注于支付业务,支付宝(蚂蚁金服)、财付通(腾讯金融)、快钱(万达金融)、京东支付(京东金融)、易付宝(苏宁金服)等五家支付企业背后均有一家互联网金融集团。



2011年,央行向27家支付企业颁发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第三方支付正式进入牌照时代。截止2015年底,国内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超过270多家,无牌机构超过1000家,竞争激烈。同时,自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行业已经发生超过30起并购或融资案例,仅2015年就有20多例。随着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未来,支付行业的并购和重组事件还会愈加频繁。

 

优质场景的把控必不可少

 

支付、融资和理财是三大基础性金融业务,没有在支付业务上取得优势竞争地位,不代表没有机会成为金融科技巨头,前提是要把融资业务和理财业务做到极致。


理财和融资,本身就互为场景,融资为理财提供基础资产,理财则为融资提供资金来源。理财业务考验的是流量,融资业务考验的是风控。要成为巨头,二者缺一不可,但现阶段,资金不稀缺,优质的信贷资产是稀缺品,哪家企业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的信贷资产,哪家企业无疑就是下一个巨头。


需要说明的是,优质的信贷资产来源于优质的场景,而优质场景的唯一判定标准就是产生优质资产的能力。基于这个标准,电商平台可以产生大量的消费贷款需求,是优质的场景;大型制造业核心企业可以产生大量的供应链融资需求,是优质的场景;强大的线下渠道可以服务大量的非标准化、复杂的融资需求,是优质的场景;高频的线上渠道具有强大的客户基础,且占据了最宝贵的资源“客户的注意力”,是优质的场景。


在上述诸多场景中,电商场景、供应链场景都存在天花板,不足以独立支撑巨头的形成。而线下渠道具有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未来的金融科技巨头中,必然有1-2家来自线下。

 

未来会有几家巨头?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会诞生几个金融科技巨头呢?在笔者看来,至少会出现5-8家。


互联网领域存在奠定的马太效应,行业内流传着一个721法则,即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行业市场的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余下的几家公司分食。然而,在笔者看来,金融科技市场不会出现这样的格局,原因有二:

 

一是金融科技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线上,线下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如上文所述,优质的场景是巨头产生的必要条件,线下渠道是天然的金融场景,对信贷行业尤其如此。事实上,P2P公司、分期公司中的龙头几乎都拥有庞大的线下队伍,员工总数通常上万人,加上兼职代理、线下营销队伍甚至能达到十万人以上,已经超过了中型商业银行的员工人数。而线下业务存在明显的物理边界,不会产生线上的积聚效应。因而马太效应不会产生。


二是金融业是高风险、高杠杆行业,超级龙头的产生会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不符合各方的利益。20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大而不能倒”被广泛诟病,随后,国际监管机构推出了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对这些机构在资本计提、产品创新等方面严加监管。从监管环境看,不会允许超级巨头的产生。

0
标签:巨头 金融 科技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铝保理以“金融+科技”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2024-11-22 10:43
1341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布三大举措,支撑消费产业强韧增长

2024-11-22 10:42
1426

河北启动征集“数字雄安”主题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

2024-11-19 12:16
21666

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2024-10-21 14:31
53972

国美金融科技附属与宁波融通万家国际贸易就提供保理贷款订立新协议

2024-08-15 13:56
90813

兴业银行与福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工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园

2024-08-12 15:00
7607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