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发挥票据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2016-07-07 16:18922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文从票据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国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问题和建立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


来源:中国经济网


1票据业务概况及作用


商业汇票(本文“票据”均指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以来,票据市场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票据承兑余额和承兑发生量分别为10.4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0.4倍和17.5倍;票据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6万亿元和102.1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5倍和55.8倍,相当于当年货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贴现)的19%,票据业务已经成为经济贸易往来的一种主要支付结算工具,同样也已成为银行业调控流动性、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2016年初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公开表示,“央行正在抓紧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这是下一步央行工作计划之一”。有消息称,5月末央行牵头成立了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的筹建小组。6月1日,央视报道央行拟用2-3年时间取消现行的纸质汇票。票据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提速,对促进企业发展、银行经营、市场流通、经济繁荣以及社会信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商业汇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票据业务作为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现阶段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票据承兑业务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支付便利,加快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有效推进国内贸易往来。


二是票据贴现业务能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扶持企业发展壮大。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具有银行信用,与普通贷款相比其融资成本往往较低,且流程简单、获得资金周期短,对解决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指数,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企业结构看,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通过对2001到2015年票据业务与GDP的实证分析发现,票据承兑余额、承兑量、贴现量与实体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且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即票据承兑余额、承兑量和贴现量既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反之,实体经济也可以带动票据业务发展。同时,我们也对同一年份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的票据指标与GDP均存在较高正相关关系(0.8左右),这都说明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票据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是票据业务能为银行主动增加存款提供抓手。银行承兑票据时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而保证金比率往往与企业的信用等级挂钩,且承兑保证金存款的利率一般以活期计算,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增加票据承兑以及适当提高保证金比率来主动增加低成本负债,尤其对于中小银行是增加存款的重要途径,同时,票据贴现后企业往往也会有一定的存款沉淀。


二是票据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盈利水平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票据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承兑手续费中间业务收入、贴现利息收入、转贴现利差收入、回购利率收入以及再贴现低成本资金,尤其是2014年8月承兑费率放开后有望成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新途径。另外,由于票据市场参与众多、交易活跃、需求多样,因此票据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为银行扩盈增效、调整收入结构开辟新路径。根据市场数据测算,2015年全国票据产品线创造的利润可达2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银行业整体利润的13%以上。


票据市场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


1:  票据产品的创新。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传统的票据业务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资金融通与管理、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与盈利方式,票据市场相继推出“票据池”业务帮助企业管理票据资产,实现企业资金与资产的合理配置;票据资产证券化有效实现票据业务表外化,减缓银行存贷比指标压力;票据同业业务创新在活跃同业市场的同时,为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再贷款业务能够引导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2:  市场参与主体的创新。票据市场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企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个人均已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票据市场。三是交易方式的创新。2009年10月人民银行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投产应用,标志着我国进入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新时代。近日票据交易所筹建、纸票拟取消以及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获批等信息加快了票据市场的改革步伐,票据产品种类、票据交易模式、票据交易主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必将更进一步激发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力。


票据业务发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商业汇票按承兑主体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发展对社会信用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一是商业承兑汇票激励企业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签发和承兑的票据,因为仅有商业担保,所以往往只有大型企业才会签发商票,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相对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节省了银行承兑手续费,同时也不用缴纳承兑保证金,为承兑企业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可使用资金,因此承兑企业会特别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以期不断提高所承兑票据的接受度。二是银行承兑汇票有益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库。由于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接受度不高,其往往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提高信用等级,因此通过票据的恶意欺诈、无理拒付、拖延支付等信息传递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征信系统,并可以响应国务院下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要求,为“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在各地区探索建立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2票据信用评级现状及问题


当前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


票据既是企业的结算及融资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调节的主要手段。目前,票据业务信用评级基本纳入商业银行的统一信贷评级管理中,票据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针对出票企业或承兑企业(持票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银票贴现及票据二级市场业务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


信用评级的具体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通常商业银行或外部评级公司均采用两者结合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评级对象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价,例如行业政策、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管理、高级管理层的行为等。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评估模型法等,评估模型法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分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该方法基本上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来进行信用评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等,综合评分法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企业评分,划分信用等级的方法。国际评级权威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采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基本上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并辅以部分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分法进行分析。


目前在结构性融资领域,第三方评级公司已推出针对企业信用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信用评级专项产品,也已推出针对金融机构信用的金融债、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信用评级产品。


国内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著,其既包括涉及企业信用的子市场、也包含涉及金融机构信用的子市场。目前在票据评级领域,商业银行仅针对其自有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未考虑票据流转强等特殊属性,仅按照基本的信贷要求进行评级,且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不对外发布;第三方评级公司则对票据市场的了解有限,目前尚未开发出与此相关的评级产品。


票据评级市场的问题


1、评级体系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的发展。


作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细分领域的票据市场,目前业内对于票据标准化的产品呼之欲出,但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流通、增信企业的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评级指标、评级体系却鲜有研究,当前商业银行和第三方评级机构还未形成市场化的票据评级理念和体系,票据评级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每年20余万亿的票据承兑及上百万亿的票据交易主体缺乏体系评级评估。票据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衍生品以及经纪等6个细分市场,票据评级是票据市场生存的基础性条件,对上述6个票据细分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起关键作用,有必要加大对票据评级的重视与研究,将票据评级市场作为票据市场的第7个细分市场建设。


2、票据专业评级机构和人才队伍有待建立。


当前商业银行及第三方评级机构主要侧重于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专业化的票据评级机构与人才队伍需要尽快建立。


3、票据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利用有待加强。


目前票据的信用信息散布于央行、银监部门、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企业及法院的各层级单位中,由于缺乏票据评级体系与牵头部门,海量的票据信用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据市场的统一和票据标准化产品的推进,阻碍了票据信用风险的整体防范与票据业务创新的深入发展。


3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路


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必要性


1、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创新的需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结合“十三五规划”,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发挥金融创新功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金融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的创新史。如前文所述,票据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包括票据产品的创新、市场参与主体的创新和交易方式的创新。


金融简言之就是资金的融通。信用评级服务是金融体系中的一种中介服务,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信用评级是通过对金融市场参与各方的债务偿还能力、偿还意愿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金融资本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影响市场利率及汇率的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经济、金融服务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具有相应的信用评级服务。


2、经济、金融市场综合管理的需要。


票据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经济、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和履职。经济、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在履职过程中,在宏观审慎监管时,需要了解对象的信用状况,从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票据信用评级体系提供的信用评级服务能有效帮助管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


另外,票据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经济、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进行联合惩戒。在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有些公共信息也与被评企业的信用相关或者影响到被评企业的信用状况。如工商注册登记信息、纳税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和执行信息等。这些信息通过信用平台进行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帮助推动这些公共信息在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等各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


3、票据市场风险防范的需要。


票据业务风险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多个方面,存在发案金额大、运作手法隐蔽等特点。一方面,借助拟成立的票据专业机构,可以对票据业务报价及交易行为进行更严格、更规范的管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使得业务过程更透明,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票据的业务风险。


信用评级活动能使授信方了解受信方的信用状况,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大小,从而比较准确地预测还款概率,有利于优化客户结构,防范信用风险。通过授信前评级,或者将信用信息与其他授信单位进行共享,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受信方违约后,通过信息共享,使其违约成本大增,从而规避道德风险的发生。此外,对于受信方而言,良好的信用也可以帮助其优先获得授信的权利。


4、对商业信用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政务、商务、司法等领域。其中的商务领域信用就是指日常经济活动中,各类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信用关系。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签发和承兑的票据,对于企业信用的要求较高。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减少机构或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为今后商业承兑汇票的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商业信用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构建票据信用体系的整体原则


1、构建原则


构建票据信用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设计票据信用体系必须符合经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真实有效地给出信用评级结果。


系统性:构建指标体系应本着全局意识,把票据信用体系看成整个金融信用评级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基于各类票据的特点和票据市场的多因素来全盘设计。


综合性:构建票据信用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因此应综合平衡各要素,周全考虑、统筹兼顾,以求得一个最佳的体系方案。


层次性:评级指标体系自身应具备多重性。一方面,选择一些能从整体层次上把握评级目标的指标,以保证全面可信。另一方面,在指标设置上应按照各层次的分类递进关系,通过一定梯度准确反映指标间的关系。


动态性:票据信用体系应是一种动态的系统,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波动以及金融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及时形成相应变革。


2、构建独立的信用体系。


独立是体系的立身之本。确保独立性,建立符合票据业务特点的信用体系,才能使票据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基础作用。要防止不合理收费模式,杜绝“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情况的发生,产生对评级独立性的不良影响。


3、提高票据市场内外参与主体的评级意识。


提高评级对象的主动评级意识,关键在于如何在有效推动各类信用产品的应用领域及范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加快国家法律及制度建设。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方面是“市场驱动型”,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另一方面“政策法规驱动型”,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发展信用评级市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这一模式。我国目前信用环境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业务的推动和有效监管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提高评级机构自我发展能力。评级机构必须要以确保信用评级产品公信力为核心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质量管理。一方面恪守准则,规范运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评级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增强深度,强化质量验证机制。确保评级产品的高质量,才能进一步增强信用评级功能的辐射作用。


构建票据信用体系的框架思路


1、总体思路


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应包括指标体系、数据库和评级机构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指标体系应由信用评级机构采用科学地分析方法并结合国内评级行业多年的行业经验来制定,就被评主体(票据本身、出票人和承兑人等)的风险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定。


评级数据为票据信用评级业务开展的基本保障,故数据库内的数据将主要由央行征信数据、商业银行数据、票据专业机构交易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和其他信息等构成,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为保障票据评级业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评级工作建议由第三方的评级机构承担,第三方评级机构应具备票据信用评价服务的相关经验,且具有个人、企业的征信以及评级等相关资质。


2、参与各方及关系


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在业务环节中主要涉及票据专业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承兑人、出票人、托管银行、买卖双方等。


1: 票据专业机构,如票据交易所等,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中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通过参考、使用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交的评级结果,可以充分实现引导票据价格的深度发现、规范市场的运行规则、强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助力企业信用的发展应用、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预测等功能。


2: 第三方评级机构,是票据专业机构的合作伙伴之一,负责对票据交易活动中的各方进行信用评级或征信服务,并将评级结果反馈至票据专业机构,供其使用、发布。同时,可接受各方委托,对交易对手及交易的票据进行评级,提供评级信息,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3: 承兑人,是票据交易环节中的核心,票据作为特定的支付和融资工具,承兑人的当期信用直接决定了票据的市场流通能力。


4: 出票人,是票据交易环节的起始点,对出票人的信用评级将有助于防范票据的承兑风险。


5: 托管银行,票据专业机构的票据可以由托管银行负责验票、保管和托收等工作,是票据专业机构的合作伙伴。票据专业机构可委托第三方评级机构对托管银行进行评级,作为其考核、监督及退出机制的参考之一。


6: 买卖双方,包括银行、企业等,是票据交易的主要参与方,可通过委托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交易方或票据进行评级,来控制交易风险。


3、运行及应用模式


票据信用评级体系主要由数据库和评级指标体系构成,其中数据库是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核心部分。票据专业机构通过数据库内各方汇集的交易信息、征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数据可实现会员单位的数据共享,从而建立适合票据专业机构发展的管理服务机制,规范票据市场的运营规则、实现科学的风险管控。同时,数据库也可为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提供数据支持,提升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票据专业机构通过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可在会员管理和票据交易等环节应用评级产品。票据专业机构通过对会员单位进行持续性评级,一方面监控会员单位的历史信用信息,判断会员单位是否存在违约、欺诈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将评级信息作为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新进主体进行评级,可保证会员单位的整体信用质量。


在票据交易环节,票据专业机构通过公示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提交的评级信息,可以降低交易对手之间的交易风险、提高票据专业机构的会员市场参与度,增强市场交易量等。此外,对于其他参与者例如托管银行,结合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可以考虑建立一整套的托管银行进入、考核、监督及退出机制,以确保票据托管的有效运行。


4如何开展票据信用评级


作为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票据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增加投资产品以及丰富宏观调控工具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票据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票据信用评估体系缺乏以及市场信息透明度低等因素制约,票据业务市场交易效率低、交易风险大等情况日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并在平台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开展票据评级,对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票据交易环境至关重要。


票据信用评级原则


全面性:票据交易涉及出票、企业背书转让、银行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再贴现等多个环节,当前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企业、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等,其中以企业和商业银行参与度最广。票据发行核心在于承兑,承兑的要求在于真实贸易背景,因此,票据评级对象将覆盖出票人、承兑主体以及票据专项,同时关注中间背书企业信用状况,以突显全面覆盖特征。


特色性:鉴于承兑汇票属于表外业务,故引入票据特色的评价指标,如票据签发规模比例、票据兑付时效性、票据保证金比率、票据兑付违约情况等,以弥补企业主体评级体系的局限性,更加突出票据评级的特质。


差异性:主要体现为针对票据交易产品种类的不同,依照区域、行业的迥异,设置差异性指标得分体系。不仅考虑单笔票据交易的票据信用评级,还可根据票据理财、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交易产品推出差异化评级体系。评级结果的差异性表现为针对不同的交易品种,评级结果的确定将做出区别化释义。


过程性:考虑到票据评级尚处于初期探讨阶段,可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予以开展。可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部分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和特定票据交易业务品种做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在票据交易中,先在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再贴现等交易环节中开展评级,逐步扩展到对票据创新产品如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管、票据理财等产品的评级,从而稳步、有序推进票据市场规范化发展。


票据信用评级数据来源


及时可靠的数据来源是票据信用评级结果客观公正的基本保障,开展票据评级所依赖的数据主要是票交所平台信息以及与平台对接的外围系统。票交所平台信息主要是有关承兑方主体、企业主体和票据交易等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承兑方和企业财务信息;与平台对接的外围系统主要包括ECDS、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央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业务系统、行政管理信息(工商、税务等)、公开媒体信息等


票据信用评级方法


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设定票据信用评级方法体系,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确定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票据评级对象包括出票人、承兑主体以及票据专项,三个主体的评级结果可在票据交易中单独使用。


1、企业主体(出票人)信用评级


借鉴现有成熟的企业主体评级方法,按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分别制定细分评级指标体系,每个行业所选取的指标项及指标权重均有所区别。最终评级结果由评级得分、所对应的级别符号和评级报告组成,评级得分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得分加总得出。


定性指标涵盖经营环境、企业自身素质、信用记录、票据签发记录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定量评价体现为企业财务分析,从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四个方面考量。


2、承兑主体信用评级


票据承兑主体的当期信用直接决定票据的到期偿付与票据交易、流通的顺畅程度,故对承兑主体进行信用评级是票据评级的重要环节。承兑主体根据票据种类不同分为银行与企业。最终评级结果由评级得分、所对应的级别符号和评级报告组成,评级得分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得分加总得出。


(1)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定性指标涵盖经营环境、基本素质、风险控制、票据交易记录等方面。定量指标体现为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等方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考虑到承兑银行规模、经营模式等特征,对于大中型银行与小型银行,将设置差异化的评级指标体系。以小型银行为例,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承担了部分乡镇区域金融覆盖任务,服务区域内的三农客户及小微企业客户。据此,在定性及定量指标的设置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有所区分。在定量指标的设置上,大型商业银行在资产种类、业务模式方面均体现出多样化经营特征,故大中型商业银行定量指标时将在小型金融机构定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体现财务结构和市场风险的指标,并根据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对盈利能力指标和流动性指标进行调整。


(2)  承兑企业信用评级: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参照企业主体(出票人)信用评级。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与企业主体(出票人)信用评级有所区别。考虑到票据交易期限较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应是考察承兑主体的重点,故在上述两部分指标的选项设置及得分权重上将给予一定倾斜。


3、票据专项信用评级


票据专项信用评级侧重于票项本身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特定属性,以及在贴现、转贴现、回购及再贴现等交易环节的流转特征,与主体评级有所区别。票据专项评级结果由评级得分、所对应的级别符号和评级报告组成。


票据专项评级根据票据的性质不同,分别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出具不同的评级指标。票据评级指标由票据自身属性指标和票据交易指标两方面构成。其中票据自身属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到期期限、票面金额等;票据交易指标基于票据作为支付结算手段在贴现、背书等流转环节中所产生的交易记录,分析在票据流转及兑付中的潜在风险。


票据专项评级的最终结果,由票据专项评级、承兑主体信用评级以及出票企业评级三项得分加权得出,原则上不应高于出票企业和承兑主体评级结果。


票据跟踪评级


为保证评级结果的延续及时效性,可在评级有效期内对出票人和承兑主体进行跟踪评级。同时在交易平台中设置风险预警区间,提示投资者预防交易风险。跟踪评级结果与公告结果不一致的,将及时通知被评对象,并将其信用等级在相关平台予以公示。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铝保理以“金融+科技”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2024-11-22 10:43
7645

“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

2024-11-19 12:42
28821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

2024-11-19 12:12
27511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86339

重庆“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上线

2024-11-13 11:47
60814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以优质数字金融服务助力上海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建设

2024-11-11 15:09
5927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