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压舱石的社会金融风险必然流向银行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模式实践

2016-06-17 15:131164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已越来越凸显为推动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条件和保障性措施。经济兴则金融活,金融稳则经济优。

文章来源:中国资本联盟(ID:cacnorg)综合整理


杜静:少了压舱石的社会金融风险必然流向银行

文/杜静

作者简介: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起草专家之一、资深财经评论人。投稿:华夏资本联盟  官网:www.ccuorg.com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已越来越凸显为推动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条件和保障性措施。经济兴则金融活,金融稳则经济优。银监会近日在披露2016年监管重点中指出,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要保持金融的稳定,必须严防四类风险,其中的一类是“严防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输入”。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社会金融风险是在本质上少了“压舱石”状态下积累并形成的,因而向银行体系输入就成为必然,应高度警觉。


改革开放37年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成长。到上月末全部金融总量已逼近200万亿元大关,是2015年GDP总量的3倍强。在此过程中,除社会金融(相对于商业银行)爆炸式增长外,全部金融中结构性扭曲严重,并遭遇“现象掩饰假象”、“过程虚脱结果”和“形式挤兑内容”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在两大类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而受间接融资力量主导的格局没有本质变化,出现了直接融资结果间接融资化的奇怪现象;间接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机构、方式和手段虽然不断丰富,而满足实体经济市场需求的层次和空间反倒变得单调与粗放,出现了间接融资过程(对象)空心化和过度集中化的反常现象;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各类直接融资活动虽然活跃,而形式上的所谓融资高效率只是单一的体现在了资金端,出现了资产端融资效率几乎“踏空”归零、风险频发的狂乱现象。这构成金融生态的一幅现时“全景图”,成为市场“钱多又少”(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张写实“诠释表”。


这种结构扭曲的趋势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社会金融(相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借助和借势于市场结构性扭曲的异化力量,逐步地使其衍生成了一个“超然物”,就是可以在没有风险坐标甚至少了风险“压舱石”的情形下,特立独行,野蛮生长。核心点是,社会金融发展从起点到终点主要围绕资金收益的高低转,在“击鼓传花”经营模式中完成“钱生钱”的融资循环,本质上少了甚至没有从实体经济财富增值中防控风险的“压舱”力量。


这种背景下,市场出资人作为风险承当的最终主体地位被模糊,形成了以市场收益高低线性选择投资的市场惯性,以及缺少风险底线的市场化狂热情绪。哪个领域或对象的预期收益高,就涌向那个领域或对象。注意这里讲的是“预期收益”而不是“实际收益”。反过来讲,市场用资人作为风险承担的第一顺序对象又被“吊谲”和“矫情”,主要靠“讲故事”来渲染市场情绪和引导市场惯性,只要有了好的市场情绪并稳定市场惯性,基本上就能获取市场资金。市场的监管者呢?把本应由出资人判断或承担的风险事项与责任,常常做出对于市场其他参与人行为约束的若干规定,张冠李戴,加剧了市场各类基础关系的扭曲和各自风险边界的错乱。这些,形成了出资人与用资人不能统一的市场风险选择标准。作为出资人更多体现的是“过程可以讲预期收益、但结果必须是实际收益”标准。作为用资人更多体现的是“过程讲了预期收益、结果再讲收益预期”标准。一旦出现风险,出资人总要从众多交易链条中,找到一个可以消化的对象与环节,缺少自我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行为。用资人除了继续讲能够让出资人相信的“故事”外,否则就是“跑路”,承担风险的物质基础十分脆弱。市场风险成为了出资人、用资人都可以外抛的“皮球”。


少了风险“压舱石”的社会金融发展,其创新的过程与结果同样也是扭曲的。从目的上看,主要是为了满足“赚钱”的需要,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就无所不用所极,没有了“能力”和“可能”的底线;从过程上看,主要是为了满足流动性“自我流动”的需要,变成了以复杂交易环节为主要内容垒积价值泡沫的竞赛,缺少了要素组合变化提升经济内在品质的活力;从结果上看,主要是为了满足“外溢”风险的需要,金融与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差,丢失了金融融通经济的本色。总之,社会金融活动中虽然创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脱实向虚”的趋势俞加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的创新变成了满足市场关系扭曲的特殊手段,变成了少了风险“压舱石”下行为放肆的专属符号。金融中介实体物质的配置功能被过程性异化。


毋庸置疑,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解决我国金融生态积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本方法和出路在于创新。而少了风险“压舱石”的创新,则不可能胜任,甚至还可能是一场灾难。目前市场上层出不穷的P2P跑路现象、由普惠金融诱发的人人办金融现象,就是例证。


少了风险防控的“压舱石”,社会金融的发展就难以避免地走进“目的与动机、过程与手段、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等关系本末倒置的泥潭,也决定了其风险必然向银行体系输入。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风险的形成过程有些原本就交织于商业银行的“母体”之中,从来就没有与其真正分离过,风险的输入存在一定的历史惯性与必须。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金融风险的“漏斗”,从不颠覆式打破既有市场平衡关系而言,商业银行具备最大的消化空间、最强的腾挪手段和最多的包容余地,并能在效果上立竿见影。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经营过程上的不足与漏洞,为社会金融风险的攻击性、选择性和浸透性输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着以业务产品为掩护的众多通道。


严防社会金融风险向商业银行输入,应坚持疏导并行、管治并举和长短并重。具体讲,从基础上,要加快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有序发展直接金融。加强投资人风险教育,走出投资以收益唯一化作为选择标准的误区,清晰其作为市场风险承担人的主体地位。主动清除商业银行对间接融资市场风险支撑的显现或隐现“拐杖”,增强出资人从源头上独立判断与承担风险的人格化力量,形成市场主体增多风险分散的新格局。提高市场主体的风险弹性,发展形式多样、总量匹配的社会金融;从过程上,要分层厘清社会金融(主要是直接融资)与银行金融(主要是间接融资)的关系,通过约束和调整各自经营行为边界的方式,主动隔离、拉开或减少两类市场主体的风险模糊区域与交叉地带,主要利用“负面清单”等禁止性监管措施,双向切割社会金融风险与银行风险互为转移和转嫁的各种渠道,持续营造自律与他律融合的发展环境;从结果上,要始终把防控社会金融风险的“根”立在实体经济身上,注意依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层次及变化实际,调整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主动增强与实体经济的粘连度与耦合性,经济性契合实体经济不同企业的市场生命周期,把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作为业务创新的立足点,作为深耕市场、稳健发展和防控风险的航向标。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模式实践—以平安银行为例

文/唐州徽

作者系平安银行资产托管事业部副总裁


国际托管银行的发展趋势


托管业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一项成熟的产品,拥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以公募基金托管为起点,积极发展资产托管业务。随着托管业的发展,托管原理从最初的证券投资领域逐步被运用到经济活动的多个领域, 凡需要由公正第三方监督管理的资产均可引入托管,逐步由资本市场领域延伸到交易资金、公益基金、住房公积金、发债资金等各种新兴实体、虚拟经济领域,可以说任何需要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公信力、增加透明度的投资和交易领域均可引入托管。


国际上花旗、摩根大通这些综合性银行将发展托管业务作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欲借此优化业务及收入结构、吸收大量的托管现金及证券资产,达到进一步支持核心商业银行业务的目的。专业的托管银行如道富银行、纽约梅隆等,借由商业银行业务发端,但采取了逐步放弃其他传统银行业务,转型集中于托管、资产管理等“投资服务”的发展战略,从而成为专门的托管银行。


银行打造托管业务的时机和挑战


打造轻资产业务成为各家银行应有的转型之路,各家银行纷纷从传统的货币市场转向兼顾货币与资本市场两个市场,从传统业务转变为转型打造投行业务,同时将资产持有型业务转向资产交易型业务,在转变的趋势中,托管整合项目、资源及渠道等业务资源,将托管业务打造成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业务撮合平台,托管业务是大有可为。在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托管作为业务环节可以融入进去;随着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跨境资金投融资业务将以人民币为载体的投资工具带动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资金所有人、使用人与平台的分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也正是创造托管业务新的服务领域。


平安银行(000001,股吧)资产托管部自2014年以来,制定了全行托管业务的战略目标、指导意见和业务发展报告,研发了门类齐全托管产品,制订了30余类标准产品合同,完善制订了全部业务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在产品、合同、培训、管理、客户以及运营支持等各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完善,对分行层面主要是推进分行授权经营方式转换,要求各家分行一级经营,万变不离其中就是要求分行直面市场,加强专业化经营,提升竞争能力。


平安银行各分行具备了发展托管业务的基础和优势。从创新上看,平安银行业务模式创新领先;从网络渠道看,平安银行已经完成了次托管人的代理关系合作;从人才看,已逐渐通过市场机制选聘一支人才队伍。但在打造托管业务同时面临着挑战,平安银行大部分分行的托管业务模式更多来源于投行业务等衍生的业务收入,大部分分行未上升到全行有意识整合的自觉阶段,认为只是投行业务派生出来的业务。托管业务与传统的业务差别较大。对托管业务所具有的内涵仍未真正理解,认为仍是衍生出来的业务种类。托管业务开展对专业知识、资本市场、境内外市场、货币市场等要求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同时托管业务前中后要求高,业务具有跨业跨境跨市场的特点,面对不同的客户和交易对手,全流程各环节要求较高的效率,业务品种繁杂,更要求以系统来支持定制化服务和标准化服务。其中高效的系统支持和多市场产品的专家更加重要。


探索托管业务的发展管理模式


平安银行在一级经营的实践中采取以下方式,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同业先进经验,推动托管业务作为轻资产战略的重要地位。


敢于胜利,才能胜利


托管业务是目前国内银行转型的重点与热点,领先的股份制银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平安银行托管业务发展潜力与业务成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股份制银行增速与市场份额已排名靠前。截至2016年3月末,平安银行托管规模4.27万亿, 托管收入达11.49.8亿元,增速均翻倍增长,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为全行利润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在推动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的业务实践中,北京分行截至到2016年3月底实现托管中间业务收入达5528万元,同比增长30%;托管规模达37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利润、规模、客户数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不仅实现业务效益的大力增长,同时新增规模达上千亿,给未来一年新增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的转型,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这内外两个因素让托管业务为平安银行托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形势,一定要充分利用“内生性因素”和外部因素来打造托管业务。同时敢于直面市场,敢于竞争,敢于向市场要效益的亮剑精神。


因此,在发展托管业务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托管业务与外部资产管理业务的关系,明确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应该成为托管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托管业务与行内资产业务的关系。托管业务需求不仅来自于银行资产业务派生,还要盯住外部资产管理业务所派生出来的巨大机会,因此,打造托管业务银行要以信贷和非信贷资产运用为基础。


统筹计划,明确定位


做业务发展之前,先将方向明确,才能将业务发展脉落清晰化,在战略上,通过“打造托管银行”追求两个维度:与平安银行的定位相一致,与先进股份制银行共同扮演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角色,成为托管业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要努力进入股份制银行的第一梯队,成为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银行。


因此在近期指标的设定上,可确定一个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的量化标准,逐步追赶行内大行,在行业外追赶国内先进银行。


加强统领,强化资源


托管业务提供资源保障在于调动客户管理部门和产品部门积极性的考核激励;要加大人力资源的配置力度,建立强大的前、中后台,通过各种方式补充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对现有业务架构的整合力度,让现有的架构更能适合市场反应的业务模式;托管业务业务要加大考核和薪酬体系,为托管业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托管产品的定价体系也要体现出轻资产业务的特点及导向,引导分行业务发展。


创新产品,强调动力


产品创新力度是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一是转化业务、服务、盈利方式,托管不只是一个点,要求对市场的专业和穿透。我们在北京分行一级经营的实践中,关注资产证券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项目跟踪方式以托管做大经营业务的业务来源,以托管来撬动传统业务发展。托管作为信息价值的交汇方,要以专业的态度及精准的业务策略引导经营单位进行业务拓展,发挥托管业务在投资、融资环节的前置化特点。二是强化产品创新意识,把握了解监管部门要求,根据出台政策,大力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托管业务创新产品。三是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还有管理体制、奖励机制创新,业务方式等;托管银行对银行在交易渠道、交易所会员资格、交易经纪人关系、系统运行等方面基础设施要求很高。


研究客户,大力营销


要研究市场、了解客户。要通过仔细分析国内同业的业务数据,借鉴其业务模式确定目标市场。需要区分客户关系维护和产品销售的职能,并通过考核机制促进互相配合,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要确定目标客户和重点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客户中去,建立总行+分行+支行层的目标客户营销体系;要建立托管业务机会的营销模式,分析各类资产管理客户,挖掘业务发展机会,向市场和客客户要效益。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预算的管理、反馈、实施、评估,让前中台,总行、分行与经营单位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以营销机制的转变实现业务的发展。


服务转变,提升效率。


托管要求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强化风险管控和业务效率,业务效率的提升在于系统的兼容性、耦合性和直通性,托管业务管理要按照系统支持大力发展的原则,配合做好相关新产品、业务操作风险工作。定期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精简、高效,加强服务意识的建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与理念。


无论是在总行的实践,还是在分行的业务实践中,要在人力、财务、业务架构及营销能力等方面要素一揽子配备到位,各家情况不一,实践的路径方式不同,要按照资源禀赋和现状特点来进行具体实践,容易做的先着手实践,难啃的骨头再一一击破。平安银行的一级经营、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还在路上,虽然机制架构已建好,还有待于时间检验,有待于心无旁骛地持续工作,但平安银行已在起跑的轨道上,一级经营成果会不断成长,不断超越,坚信大家会在平安银行的实践中看到生机,看到动力,会在平安银行的探索中前进,在发展找到光明。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

2024-11-14 12:07
54699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

2024-11-06 14:30
47110

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向有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存量土地 央行提供必要再贷款支持

2024-10-21 14:51
55047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商业银行不得强制搭售理财、基金、贵金属等金融产品

2024-09-19 13:40
144576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商业银行不得强制搭售理财、基金、贵金属等金融产品

2024-09-19 13:40
144882

德国工会敦促政府停止进一步出售德国商业银行股份

2024-09-13 13:04
1158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