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坏账压力传向银行、担保、信托

2016-06-12 11:461092

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重灾区面临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向各类金融机构传导的风险有上升趋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需要将顶层设计与一企一策相结合,谨防引爆产能过剩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形成的金融风险链。

导读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重灾区面临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向各类金融机构传导的风险有上升趋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需要将顶层设计与一企一策相结合,谨防引爆产能过剩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形成的金融风险链。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杨毅沉、王新明、陈刚、连振祥、王攀、王政、姚玉洁、袁军宝、褚晓亮


  今年上半年,记者在北京、吉林、辽宁、贵州、甘肃、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采访了解到,在中央出台政策推进僵尸企业信贷退出,提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银政企协调配合的同时,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重灾区面临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向各类金融机构传导的风险有上升趋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需要将顶层设计与一企一策相结合,谨防引爆产能过剩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形成的金融风险链。


  企业债务之痛甚于人员分流之困


  记者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一些去产能“困难户”采访发现,在人员分流安置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巨额债务负担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大。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与欠缴职工各类保险相比,企业现在现金流已经断裂,连银行利息都没钱支付。“长期下去,这些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只会让企业陷入一个无底的黑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今年3月曾表示,中国大型钢企2015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06%,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债务总规模达3.27万亿元。


  实际上,这一负债率数字在一些“困难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记者在东北一家大型钢铁企业采访了解到,该企业截至2015年末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6%。


  巨额债务压力下,是企业“入不敷出”的现状。上述东北钢铁企业2015年财务成本高达14亿元,在企业多条生产线停产的情况下,现金流已经持续为负。另外,贵州某煤炭企业目前银行债务36亿元,欠付利息近2亿元。


  在当下困难时期,与人员分流安置成本相比,巨额债务给产能过剩企业带来的财务成本让企业更加喘不过气。


  一家大型钢企的党委书记说,就算有两万名员工,如果一个人按10万元的一次性安置费用算,安置成本不过20亿元,这与处理300多亿元的债务相比,孰轻孰重明显可判。


  据了解,企业现金流主要有三种情况:健康的企业还本付息均无问题;维持的企业每年付息没问题,但是还本存在风险,需要借新还旧;挣扎的企业营收现金流难以覆盖利息和其他成本,只能举借更大债务来填补之前的债务窟窿。


  在债务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不少企业更加担心银行抽贷、断贷,因为这可能会给苦苦挣扎的企业“致命一击”。


  贵州另外一家煤炭集团的财务部部长表示,该企业贷款涉及十多家银行,去年债务还能维持,但预计今年上半年不能续贷的有13亿元,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正是用钱之际,一旦被抽贷,肯定是雪上加霜。


  “每年各银行都对贷款压缩比例,一般在5%左右,现在形势不好,一年银行要是抽10个亿、20个亿的贷款,企业财务是很难操作的。”一家钢企计财部人士说。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去年就指出,一些银行对钢铁行业采取“一刀切”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行业资金十分紧张。

  

  去产能致金融风险向其他领域传导


  去产能企业面临的巨大债务压力,不光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向各类金融机构传导的风险也有上升趋势。在银行呆坏账压力显现的同时,去产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也正在向担保、信托、债市等金融领域传导。


  在“僵尸化”企业信贷退出的主要“战场”——银行业,去年以来的呆坏账压力明显上升。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8个季度上升,至1.75%。多家上市银行在制造业领域和东北、西北地区贷款的不良率水平较高。


  除了不良贷款双升态势显现,没有被列入不良的关注类贷款也有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比高达4.01%。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南京分行信贷审批部总经理认为,目前银行主要是将大量信贷放到关注类贷款。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高层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目前钢铁、煤炭等行业坏账率不高,但大多只是通过借新还旧将风险暂时“搁置”起来。


  在银行呆坏账压力显现的同时,去产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也有向担保、信托、债市等金融领域传导的趋势。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巨额债务风险加剧,其中债权人除了银行,还有不少信托产品。苏南某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江苏宜兴的担保链、担保网危机,主要集中在电缆、铜等过剩产业,利润率低,一旦一个企业断点,一个链条都会产生危机。


  记者采访了解到,企业负债中除了银行信贷占了大头,企业直接发债融资由于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也是去产能金融风险链的重要一环。


  上市公司东北特钢今年4月3日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SCP001”由于流动性紧张出现了违约。而去年年底,已经有“10中钢债”“12圣达债”“11云维债”等钢铁、煤炭企业发行债券出现兑付、回售违约,引发国内外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防范风险链应结合顶层设计与一企一策


  在上述情况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去产能难度较大的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仍在不断加大。截至今年4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81.9万亿元,两年来增加22万亿元之巨。


  如何做到既能打破产能过剩行业“大而不倒”的预期,又能防止打破刚兑引爆风险点,成为处理“僵尸化”企业债务退出的难点。对此,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建议,应把顶层设计与一企一策相结合,以防范风险链引爆。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目前需要考虑“僵尸化”债务退出的顶层设计。处置化解银行信贷退出风险需要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协调明确各方权责。现行《企业破产法》清算、和解、重整等程序的启动时点迟、持续时间长、磋商成本高;债权银行一致行动组织方式——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在组织结构、发起程序、表决机制、决议效力等关键操作环节缺乏法律依据。这些问题都需要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在制度上提高债务风险处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而对产能过剩企业“债转股”等问题,业内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胡建忠说,上一轮债转股中最大的问题是转股对象选择和转股定价是行政化的,有些企业属于应淘汰的产业,经营管理又比较差,甚至已是僵尸企业。但由于是非市场定价,不少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的午餐”,也挤进来了。对这类企业债转股相当于变相加剧了重复建设,阻碍和延缓了市场出清。由于转股后企业经营并未得到改善,一部分最终还是破产倒闭了。


  因此,胡建忠认为,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僵尸企业盲目进行债转股,一是保护落后,不利于去产能;二是僵尸企业自身固有实质性问题不能因为转股而解决;三是在僵尸企业转股后,银行可能形成风险不降反升的局面。


  而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企业界和金融界人士建议,应加强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协调银行、企业之间利益,防止因个别主体短视造成金融风险链断裂。


  今年上半年,去产能债务退出两大事件引人关注。其一是港股上市公司华荣能源计划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新股,其二是天津渤海钢铁多家债权机构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统筹协商解决近2000亿元债务。


  有地方一线监管部门提出,针对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风险客户,一旦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一定范围的风险蔓延,因此需要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司法机关、银行和企业出资人建立广泛参与的多方协同机制,避免单一环节短视致使债务链条破裂。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国家从法律底线、资金性质底线和道德底线考虑,明确债转股、停息挂账等一企一策技术性解决方案的政策基础。




相关阅读:

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博弈升级


来源:经济参考报


     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仍债务压顶,而在这场万亿级别以上的去杠杆“战役”中,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多个省份以制订细则或口头指导的方式对化解相关行业债务风险作出部署,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对重点帮扶企业注入信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为其融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实行“严控新增、存量退出”的策略,在续作和退出之间,小心翼翼地做着平衡。


  典型产能过剩产业的经营状况还在持续恶化,尤其是煤炭业和钢铁业,其利润持续负增长。以煤炭业为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90%,行业利润总额仅441亿元,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而负债总额则同比增长10.4%至3.68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2万亿元。Wind数据则显示,截至一季度末,39家上市煤炭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9.16%,超过70%警戒线的有10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区域之间的煤炭企业的风险差异性也逐步显现。


  “在山西、陕西等地,当前煤炭行业形势在好转。但是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等东、中部地区一些资源枯竭型、亏损比较严重的企业债务风险就相对更高,因为它们资产不行,即便是在供给侧改革前提下,减亏的空间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机构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高企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考虑到维护金融环境稳定,倾向于采取循序渐进的、“保”的方式来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对于以纯粹债务违约的方式来实现市场出清的方式则非常谨慎。山西省日前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细则》,提出2016年对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不发生抽贷行为,对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煤炭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力争煤炭行业融资量不低于上年。6月1日召开的山西省属煤炭企业金融工作专题会再次要求,要政企联合发力,确保山西七大煤炭企业集团不发生债务违约风险。有消息称,山西省政府计划为七大煤炭集团提供350亿元增信担保,并可能出具承诺函兜。


  记者了解到,在其他一些省份,即使政府没有公开发布这样的细则,也往往会通过私下商议或口头传达的方式,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尽量对重点企业进行输血。“一般都是各地政府金融办出面。在贷款方面,会要求银行不降贷款余额,对贷款进行展期,并下调贷款利息。而在债务融资工具方面,政府则会通过直接注入资产、其他国有企业进行担保等方式为企业注入信用,保证企业还能续发债券。”一位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不过,在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逐步蔓延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态度则是在“有保有压”的大前提下,更为小心谨慎。


  华夏银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其2016年明确,煤炭、钢铁行业表内外授信业务余额占全行表内外授信业务余额的比重控制在年初水平。在煤炭、钢铁业务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制定“清收一批,转让一批,续做一批,重组一批,核销一批,抵债一批”的分类处置计划。


  招商银行也表示,2016年其对产能过剩行业执行“摘尖”和“压退”分类管理策略,通过“客户名单制”管理,一户一策,着力退出行业内长期处于劣势、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首现负增长。其中,钢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7.5%,建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0.3%。


  “煤炭和钢铁业后续新融资基本无望。银行新增授信额度很难,发债也比较困难,目前可能只有高风险的信托还会做这类项目。虽然地方政府会有一些指导,但是银行也会尽量和政府讨价还价。尤其是一些小银行,都在等着大银行打头阵。”一位金融机构人士说,此前西部一家产能过剩企业由于地方政府给予其的信用支持不够,其后续发债都未能通过银行的内审程序。


  在“债转股”方面,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更为明显。“债转股操作中最关键的是定价,煤炭和钢铁企业本身体量大,财务信息又不尽透明,究竟以什么价格来债转股,将是难点。价格太低,政府不乐意;价格太高,银行又不合算。债都转了股,政府又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上述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上述分析机构人士也表示,“银行想给山西煤炭企业做债转股,但当地政府不是很乐意。煤炭行业好起来的话,最赚的是山西、陕西地区的煤炭企业,现在做债转股政府是亏的,因为会削弱自己的话语权。而上述东部地区资源枯竭型的企业,当地政府想推债转股,但银行不想做。”


  博弈还将持续。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表示,处理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都会尽量去挽救和支持本地的企业,但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可运用的资源可能会越来越少。

0
标签:坏账 信托 僵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信托行业频现“李鬼” 投资者需提高警惕

2024-11-06 14:27
47458

信托业高管变动频繁 履新者多聚焦风控

2024-06-20 14:03
76876

光大信托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

2024-01-15 12:09
47822

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 中航信托被罚140万元

2023-09-28 11:53
90576

英大信托落地行业首单能源供应链服务信托

2023-02-08 16:57
28583

中国银保监会就《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3-01-30 15:40
4793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