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浅析

2016-06-03 16:331141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来源:资金管理网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而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是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总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贡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军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立足当前——大资管时代浩浩荡荡


中国金融体系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兴起。截至2015年6月末,国内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了72.78万亿人民币的历史巅峰。其中,银行理财规模达到18.38万亿人民币,占比超25%。自2004年发展开始至今,银行理财规模十年间复合年化增速高达50%。从规模增量上看,中国已经名副其实的迈入了大资管时代。更重要的是,在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推动中国进入大资管时代的强劲动力在未来几年将会不断增强,助推资产管理行业取得更大的辉煌。概括起来,大资管时代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


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发展因素对居民投资需求和投资行为带来的深远影响。随着婴儿潮的一代人慢慢退休和老去,中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资金流向和资产价格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基于对中国城市化率的估计及目前超过13亿的人口,预计城市人口将每年增加约1000万人,对于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持续深化。伴随宏观经济稳健持续发展及收入分配机制的逐步完善,居民财富规模加速增长将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体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经济结构变化使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在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被赋予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形成和聚集的使命,都需要以资产管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从而构建更理性、稳定的市场主体。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内生驱动。全球前1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瑞银集团、道富银行、摩根大通、纽约梅隆等就占据7席,拥有绝对优势。从国际经验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本成本的上升,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差不断收窄,国内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是当前形势下改善盈利模式、缓解资本约束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审视自身——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挑战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拥抱大资管时代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净息差不断收窄。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萎缩,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可投资资产出现短缺,高收益资产更加稀缺,收益率下降明显。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以及“资金池——资产池”带来的期限错配,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银行资金成本下降空间,从而导致了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


信用风险逐渐积聚。在“资金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而是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了“银行的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自身模糊的定位,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打破“刚性对付”,回归代客理财业务本质,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着眼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的策略思考


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要着眼长远,积极谋求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具体而言,要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的转型:


(一)产品转型


过去,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主要以预期收益率型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且风险未能转移到投资者身上而是使得银行成为风险主体。未来,要不断丰富产品形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


产品形态的转型,关键是要实现信用风险可传递,产品募集期限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吻合。具体而言,针对预期收益率型产品转型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该类产品没有预期收益率,收益以产品净值的方式公布。同时,该产品也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客户可在每周或每月的产品开放期进行申购、赎回。


2、向封闭式净值型产品转型。该类产品在存续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也不能赎回,且其投资一经确认便不得更改。


3、向项目融资类产品转型。此类产品所投项目的风险特征与期限结构应大致相同,且投资管理人要按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忠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4、向结构性产品转型。此类产品的本金投资于安全性高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投向金融衍生工具,虽仍有预期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区间,但不同于以往的银行自身信用保本,而是采取的产品保本策略。


5、向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产品转型。股权投资是指专注某一行业或主体的项目类投资,另类投资是指红酒、艺术品、电影等小众投资。此类产品一般目标期限长、专业性要求高、退出较困难,投资风险大,因此原则上此类产品只能向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销售。


在产品设计中,同样需要进行变革转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按照投资主体划分,客户可分为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对于零售客户,产品设计应以低风险、低门槛、高流动性的标准化产品为主,突出产品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对于高净值客户,产品的设计应涵盖税收、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等因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定制型”的资产管理服务。对于机构客户,产品的设计应着重关注客户所处监管环境、公司治理模式、业务办理流程三个方面,真正做到产品设计以客户为中心。


(二)销售转型


过去,银行主要依赖物理网点辐射实现获客以及产品销售,这样既局限了传播范围,又耽误了客户的宝贵时间;未来,银行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渠道,不断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提升客户体验,逐步实现“线上批量化营销,线下个性化服务”。


首先,加强线上建设,实现标准化产品的销售与交易。第一,要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力度,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购买体验。第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社交网站、网络支付机构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提高数据挖掘能力,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位。第三,要建立标准化产品的内部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实现产品的线上可流转。


其次,提升线下专业化能力,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在职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打造专业化投资顾问团队,为客户提供非标准化产品资产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要扭转过去“以销量论英雄”的管理考核体制,强调培养客户忠诚度,通过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为银行带来利润。


(三)投资转型


当前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标的涵盖了存款、债券、信贷资产、权益投资、另类投资等;未来,要实现投资多元化,打造“资管投行”,加强组合管理,提高投研水平。


1、多元化投资。一方面,要提高权益类、商品类、外汇类以及另类投资等资产的配置比重,避免债权类资产的过度集中。另一方面,要加大资产的跨境配置力度,通过“走出去”学习发达国家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进经验,分享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果实。


2、打造“资管投行”。银行资产管理部门要转变固有的买方思维,向产业链上游的投行业务逐渐渗透,从被动接受卖方产品转为主动获取资产,通过满足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与银行信贷差异化的项目来源,实现与资金的无缝对接。


3、加强组合管理。首先,要转变“资金池——资产池”式的管理模式,通过产品的独立建账与单独核算实现产品与资金的一一对接,解决长久以来的“期限错配”问题。其次,要借鉴基金行业的FOF管理模式,通过自主管理的上层主动型产品投资于下层被动型产品(直接对接资产),实现对组合的主动管理和对资产的大类配置。最后,要对原有的投资组合管理工具进行升级改造,与新型组合管理模式相匹配。


4、提高投研水平。资产管理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研究能力是决定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产品向净值型转型,产品的业绩表现将逐步取代“刚性兑付”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决定产品业绩表现的投资研究团队也将成为机构间重点争夺的资源。对此,要重视对投资研究队伍的建设,设立一套专门的人员培养机制,为业务部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 管理转型


过去,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模式主要仿照表内信贷业务,资产管理产品“资金池——资产池”的运作模式使其成为“银行的影子”。银行要将资产管理业务与自营业务严格分离开来,通过对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业务审批、风险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改革,防止风险的跨部门扩散,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真正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1、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享有经营自主权,可以有效避免与银行自营业务的交叉重叠和关联交易,有利于确立与银行其他业务的“栅栏原则”。同时,也为实现财产独立性与破产隔离法律效果带来了巨大便利,避免了一些业务需要借用其他机构通道产生额外成本。


2、实现市场化的激励考核机制。资产管理作为知识密集型业务,主要依赖的是专业化的投资与研究能力。因此,要建立市场化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良好的薪酬和待遇吸引人才,逐渐培养起以人才为主导的核心竞争力。


3、优化业务流程。目前,资产管理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资产管理的机构、产品以及投资资产不断创新。为此,资产管理公司要注重针对创新业务的流程建设,设立创新业务专用通道,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与流程的同步创新。


4、加强系统建设。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产品估值体系,在确保能够及时、准确计量产品价值的基础上划清产品边界,对产品实行单独托管、独立建账,实现资产负债的“一一对应”。同时,还要借助量化工具为产品设置风险预警线,通过对相关参数实时监测,实现对产品的动态预警,达到业务发展过程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


(五)盈利模式转型


过去,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赚取利差;未来,要转向以“固定管理费+业绩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以“交易手续费”为次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


“固定管理费+业绩分成”是指在以固定比例向客户所持产品净资产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与客户约定一个业绩标准和分成比例,对超过标准的部分,由银行与客户按照事先约定按比例分成,获取业绩分成收入。需要说明的是,银行应当在自身会计核算系统以及产品估值体系受到监管的前提下,才能采取此种盈利模式,避免银行通过隐瞒真实利润侵害客户利益。


“交易手续费”是指在客户提出交易需求的基础上,银行通过标准化产品的内部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撮合交易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在为客户提供撮合交易服务时,银行须秉承客观、公正、自主的原则,不得偏向任何交易一方,也不得为获取手续费而诱导客户进行交易。


四、结语


资产管理业务正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进行重新定义和构建,各种金融业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越来越表现为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竞争。谁能为客户资产提供最有效的保值、增值服务,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商业银行既构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如果庞大的金融体系不寻求积极变革,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如果变革得好,即使大象也能够跳舞,焕发出新的青春。只有积极拥抱变化,用互联网、大资管的理念武装自己,主动吸纳各种新业态和新技术,扩大业务边界,加深内涵,我国商业银行才能走向崭新的未来。


来源:资金管理网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姚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呈现“五化”趋势

2018-03-01 16:57
17666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风险

2017-01-11 10:53
13822

巴曙松教授在线问答:大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构成和运营模式

2018-03-05 16:48
15487

美国主要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

2015-11-20 09:57
7236

姚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步入3.0时代

2015-11-10 09:56
168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