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协议”带来的四大外汇交易机会
尽管各国官员都在否认“上海协议”的存在,但七周过去了,这一猜测所描绘的结论却越来越明晰。
来源:华尔街见闻
尽管各国官员都在否认“上海协议”的存在,但七周过去了,这一猜测所描绘的结论却越来越明晰。
上海G20会议后,全球主要央行政策步调惊人一致,市场人士纷纷猜测,决策者秘密达成了联手压低美元汇率的“上海协议”,以平复金融市场。在近期美联储主席耶伦异常鸽派言论的推动下,美元进一步下跌,股市、新兴市场资产和大宗商品集体反弹,让这种阴谋论的说法再度升温。
《货币战争》作者Jim Rickards将“上海协议”形容为“2011年3月以来威力最大的大国联合汇率干预行动”。
他称2011年时G7国家在日本海啸以及福岛核泄漏之后联合让日元贬值。这确实奏效了,日元一直走弱至2015年。
Jim认为,在“上海协议”的逻辑下,存在四大交易性机会:美元贬值,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日元升值。
“中国需要人民币贬值来刺激经济,”Jim解释道“但前两次中国让人民币贬值时(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美国股市却出现了大跌,所以,如何让人民币贬值又不伤害美国股市(以及全球资本市场)成为最重要的问题。”
正如无数经济学家已经提醒过的那样,货币战争是一场“零和游戏”,所有货币不可能同时互相贬值。(所有货币倒是可以同时对黄金贬值)
既然竞相贬值也只能将通缩传输出给别国,创造不了实质有用的东西,那为什么大家还要玩汇率的游戏呢?用Jim曾经提出的一个比喻来说:
想象有四个士兵,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共同作战,他们又累又渴,都想休息一会,但是他们只有一壶水可以喝,他们该怎么办?
每个士兵都想独饮这一壶水,但是他们又都在作战中,仍需要对方的支援,所以他们每人只喝一口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再喝,最后,他们都活下来了。
2010年以来,全球最大的四个经济体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传水壶”的过程:
2010:人民币低估。美国时常抱怨中国操纵汇率压低人民币汇率。
2011:轮到美元走弱。美元当时跌至08年来最低水平,黄金升至历史最高点。
2012~13:然后是日元走弱。兑美元从75一路跌至124。
2014~15:欧洲领过接力棒,开展史上首次负利率和欧版QE,欧元去年兑美元两次跌至1.05附近。
用Jim的话形容,2015年后,美国和中国又感到口渴了。中国经济面临快速放缓,美国则时不时去“挑逗”一下衰退的边缘。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这两个国家走下坡路,那全球都会跟着走下坡路,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现在,是人民币该贬值的时候了,美国也需要更便宜的美元。”
但是美元和人民币怎样才能同时贬值?
这时就不得不提年初的“上海协议”:放松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机制,让欧元日元走强,人民币被动走弱,同时美元顺势也走弱。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变化,却对欧元贬值近4%,对日元贬值近10%:
“在水壶再次传递之前,我们可能看到日元升至100下方,欧元升至1.2之上。”Jim表示,“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从货币战争中捞上一笔。”
转载自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