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棕榈油生产与中国进口,教你如何在市场游刃有余!

陈永福 | 2016-03-18 17:39 128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植物油消费呈急剧扩大的态势

作者 | 陈永福

来源 |《农业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植物油消费呈急剧扩大的态势,世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大豆及豆油的贸易变动和国内生产状况,而棕榈油进口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就以远远超过豆油进口量的态势,从2000年的141万t增加到2005年的456万t,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也成为中国植物油消费中消费量仅次于豆油和菜籽油的第三大植物油品种。可见,棕榈油已经成为中国植物油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确保植物油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世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状况以及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原因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赵国志(2005)对世界植物油料油脂的生产贸易消费进行了介绍,张希财(2005)对棕榈油的供需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但对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没有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因此,本文首先对世界棕榈油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中国棕榈油进口结构及其变动;再次,探讨中国棕榈油进口急剧增加的原因;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1 世界棕榈油生产与贸易现状分析


1.1 生产现状分析


积主要集中于亚洲(东南亚)和西非地区,2005年这两个地区占世界的比重为92%,其中尤以亚洲地区为主,该地区占世界的比重达60%。1961~1983年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略有增幅;1983年以后,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截至2005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260万hm2,与1983年相比,增幅达2倍。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与1973年和1979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世界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很大关联性。


目前,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泰国,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世界棕榈树种植面积的60%。世界棕榈树种植一直到1994年都是以西非地区占据主导地位,1994年以后亚洲亚地区的棕榈树种植面积超过西非,其中尤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种植规模出现了迅速扩张。马来西亚的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张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之后,其种植面积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截止到2005年,其棕榈树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362万hm2。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树种植面积扩大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5年以后,该国的棕榈树种植面积扶摇直上,截止到2005年该国的棕榈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60万hm2,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种植面积的扩大速度远远超过马来西亚,该国的种植面积大有赶超马来西亚的态势。尼日利亚的棕榈树种植面积一直到2000年都位居世界首位,但其位置在2001年被马来西亚所取代,2005年其第二位的位置又被印度尼西亚所取代。20世纪6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棕榈树种植经历了减少之后又扩大的局面,从1961年的270万hm2跌落到1983年的190万hm2后,又迅速扩张,截至2005年,其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32万hm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泰国棕榈树种植面积呈扩张态势,但其规模还远小于上述三个国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3/04年度世界棕榈油产量达到3142万t,其中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也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产量分别为1485万t和1116万t,两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3%,尼日利亚和泰国的产量分别为118万t和68万t,两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这样居世界前四位国家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9%。可见,世界棕榈油生产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


另据2006年9月份美国农业部的估计,2006/07年度,世界棕榈油产量将高达3737万t,居世界前四位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1%,而且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将超过马来西亚的产量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1.2 贸易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棕榈油贸易量呈不断扩大的态势,2004年世界棕榈油进口量达2480万t,进口额达128亿美元,与1990年相比,二者分别扩大了1.9倍和3倍。2004年进口居世界前四位的分别为欧盟、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其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58%,其中,欧盟棕榈油进口量从1990年的186万t增至2004年的549万t,中国从114万t增至402万t,印度从49万t增加到347万t,巴基斯坦从60万t增加到128万t,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四个国家的棕榈油进口均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如果仅以单个国家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


出口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荷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四个国家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92%,其中2004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出口量达到1268万t,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出口量达到968万t。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世界棕榈油产量不仅呈直线上升态势,而且生产贸易都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特别是1990年以来,居世界棕榈油进口前四位的国家和地区均出现快速增长态势,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生产及出口均具有快速增长态势。


2 中国棕榈油进口变动与结构分析


中国棕榈油进口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进口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从发生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3年开始,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开始超过1万t的水平,1986年开始超过10万t的水平,1990年开始超过100万t,一直到2000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一直处于150万t以内的水平,但从2001年开始,中国棕榈油进口量急剧扩张,到2005年其进口量达到456万t水平,其进口额超过19亿美元以上。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棕榈油进口来源国的构成变动较大,1988年中国主要的棕榈油进口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泰国和中国香港,到2005年中国进口棕榈油几乎就全部依赖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见表1)在中国棕榈油进口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比重上升较快,2005年其比重已经达到34%,而马来西亚的比重则占到65%,这与其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74%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来自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进口增加与印度尼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低价有关,1990~2005年中国进口棕榈油中,每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平均价格分别为429美元和449美元,而且只有1995年、2004年和2005年前者的价格才高于后者。


3 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棕榈油进口扩张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国内需求因素来看,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主要源于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的增加及植物油消费构成中棕榈油的比重上升,尤其是与用于食品加工的棕榈油需求量急剧增加有关。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2年度中国植物油消费量为1741万t,到2005年度已经增加到2136万t,其中棕榈油消费量的比重从20%增加到22%,花生油比重从13%下降到11%。同时,在棕榈油的消费量中,食用消费量从75%下降到60%,食品加工用油从25%上升到40%,目前,国内方便面以及饼干等食品加工中大部分都是用的棕榈油,同时,国内食用油市场比较混乱,而伴随色拉油等桶装油市场大规模形成和激烈竞争,再加上桶装油又没有明确标明各种植物油的比重,从追求利润的角度出发,这就加大了食用油厂家在桶装油中提高棕榈油比重的可能性。


棕榈油构成比重的增加主要归功于其价格优势,从表2可以看出,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棕榈油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如1980~2005年的平均价格中,棕榈油价格与豆油价格之间每吨存在62美元的差距;就国内而言,2005年中国棕榈油平均进口价格(CIF)为每吨3492元,北京市西城区的豆油集市价为每吨3800元,这表明棕榈油相对于其他植物油而言,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这也是食品加工中所用植物油选用棕榈油的重要原因,当然,选棕榈油用于食品加工也与其高脂肪酸的特性有关。其次,从进口需求结构来看,根据笔者利用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LA/AIDS,Green和Alston,1991)估计所得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表3),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棕榈油进口需求富有价格弹性,而且对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需求富有支出弹性,这也进一步说明棕榈油的低价格是导致棕榈油消费比重上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中国植物油支出水平的提高,也是导致中国棕榈油需求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是对表3中估计结果的具体分析。


从表3的结果具体可以看出:


(1)中国消费者对来自棕榈油进口的需求的自价格弹性为负值且均大于1,特别是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的自价格弹性值为6.946,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棕榈油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价格特别敏感;


(2)中国消费者对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需求与马来西亚、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表明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与马来西亚、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


(3)中国消费者对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需求与印度尼西亚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表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与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言,具有较好的互补关系,也就是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弥补了因中国进口急剧增加而马来西亚又无力出口的差额,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具有竞争关系;


(4)中国消费者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进口需求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特别是与印度尼西亚的价格弹性值为11.353,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具有竞争关系,其中与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竞争关系极强;


(5)在支出弹性中,均为正值,中国消费者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需求的支出弹性分别为1.835和0.918,表明伴随中国消费者对植物油支出的增加对于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需求增加比较富有弹性,对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进口需求也具有弹性。此外,从补偿性价格弹性来看,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与马来西亚、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伴随中国人均植物油支出水平的提高,对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需求比较敏感,这说明伴随今后中国植物油支出水平的提高,中国对棕榈油进口有着强劲的需求,而且针对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量,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将弥补马来西亚无力增加的对中出口部分,这也必然导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进一步增加。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世界棕榈油生产贸易现状、中国棕榈油进口变动以及中国棕榈油进口原因的探讨发现,首先,世界棕榈油生产和贸易规模不但扩大,呈直线上升态势,而且世界棕榈油的生产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其次,中国棕榈油进口急剧增加,其中99%以上的棕榈油都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而且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进口增速较快。再次,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植物油需求总量的增加、中国植物油需求中棕榈油比重的不断上升、棕榈油的低价优势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棕榈油的进口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从确保中国棕榈油进口安全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


首先,鉴于中国棕榈油进口已经占到中国植物油消费比重的1/5以上,有必要强化棕榈油的战略储备和棕榈油的期货交易,因为棕榈油国际市场一旦发生价格波动,而中国对棕榈油需求又富有价格弹性,这必然会波及国内油料和植物油市场的价格,而通过战略储备和期货交易就可以起到抑制价格剧烈波动的作用。


其次,中国棕榈油进口高度集中于马印两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利于确保棕榈油的稳定进口,应该扩大从西非各国的棕榈油进口。


第三,由于国内棕榈油产量微乎其微,棕榈油进口的急剧增加已经对国内花生油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也会危及到其源头的进行花生生产的农民收入,而棕榈油的品质较花生油等较差,这也是棕榈油在国外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标签立法,明确植物油标签中应该标明各种植物油的配合比例。


1
标签: 棕榈油 中国 世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棕榈油: “等待”也是一种交易方式

2018-05-10 13:17
18536

棕榈油疲态尽显 等待周五报告出台

2018-03-30 11:31
4347

【论文】豆油、菜籽油、棕榈油三大油脂期货品种间的套利研究

2014-10-23 13:35
1555

棕榈油贸易融资商的“闪转腾挪”

2014-06-05 09:21
882

棕榈油贸易融资商的“闪转腾挪”

2014-06-03 14:49
168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